《精进》是一本讲学习的书,但又不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或是《超级快速阅读》注重学习一些马上可以应用操练的方法,更重
要的是从整个人生修炼的角度去看待如何修炼自己,让我们从底层学会如何学习,且不只是阅读的学习。
看过去是个大杂烩,把前面的东西和后面的具体学习混合了,而且里面有我的经历以及对经历的思考,有心理学,也有不同学科、不同实践领域的经验和知识。但也更加落地,接地气,更佳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好好理解学习实践,一定会收获很大。
这本书从7个方面考虑个人精进的路径,可以通过反复刻意练习,在学习,工作,生活,家庭,事业,情感等各个场景去循环精进自己。
就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
时间
时间其实在《超级快速阅读》等部分也有提到,这里更偏重的也是个人职业或是人生全局考虑。
时间的利用也和习惯的力量相辅相成,我们也要考虑如何把时间和精力平衡,比如改进和利用番茄工作法,同时又和选择息息相关,无时无刻都需要选择,时间有限。
我们可以根据未来规划分为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这也是时间安排的基础,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采用两个策略:
1、使远期目标更加具体化可实施
2、主动加大近期目标的难度,做更有意义 ,值得做的,
同时还要考虑做的事情的收益和半衰期。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观看综艺节目或是电影。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学习需要时间和成本,这时候就要从策略,选择,时间等方面看了,比如我们可以先学《刻意练习》,然后实践到《非暴力沟通》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快速阅读学习《幸福的婚姻》,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两个课程冲突时候,我可能会考虑先看前面的,比如我们之前看的书,如果还是用不变的方法学,那看了后面再多的书也可能只是改变一点,效率低。
这里还有很多干扰和自我心理的问题,比如把不同时间视角可以分为五种人
1、积极过去视角
2、消极过去视角
3、享乐主义视角
4、宿命论视角
5、未来视角
这里建议是更好的结合1,3,和5三种视觉,避免2和4,然后在各种具体场景去结合使用,灵活变化。
比如常说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疯狂生活,在考虑整个人生角度时候,确实也是如此,我们又给了很好的时间习惯选择的参考,比如养成早起的习惯,阅读或是运动,每周的锻炼的习惯,因为明显,健康才是更长久的,不能为了短期影响长期。
同样享受主义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比如做自己的喜欢的兴趣的,或是和爱人约会就好好约会,和孩子玩就全心投入,当做培养亲子关系和运动的方式。我们可以学会很好地享受当下,然后再去考虑未来。
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这些观点出发,林德沃提出了更好地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下面是这十条建议以及我对每一条建议的阐释: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5.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具有意义;
6.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10.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下
时间的总结是:
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选择
人生路漫漫,我们面对最多的是各种选择,选什么方向,去报哪个专业,选哪个城市读大学,去哪个大学,要不要读研,考公,还是工作,打工还是创业,选择什么行业,选择做什么,选对象,选房,选孩子的学校.......
很多时候听过选择大于努力,确实大部分的人资本教育水平都差不多,区别的是选择,差不多的两个同学,不同的选择,过5年可能会是非常大的区别,有的还是和开始差不多水平,有的已经甩开一条街。
选择的智慧在于方向的正确,认准了正确方向,就要初心不移,坚定执着地走下去。选择意味着有所舍弃,有舍才有得,我们应以坚毅态度放弃该放弃的,才会收获想收获的。
那么关键是如何选择
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中间状态,而不是最优的选择,就像我们面对现实,考虑日常生活还有背景,资金等方面,我们的工作也是多为中间的状态,就像我们投资一样,很多是不亏就好。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
比如我们不固定于自己的单位学校或是圈子,互联网时代要学会找更多资源选择学习
1.选择网络上高水平的在线课程,不选择本校水平稀烂的课程;
2.选择国内或国外优秀的教材,不选择国内某些拼凑而成的注水教材;
3.选择与最优秀的同学或学长交流,不选择与班级里成天玩乐的同学为伍;
4.选择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各类竞赛,不选择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课程作业;
比如读书荟,可汗学院
用目标、眼界、信念三个维度来阐释格局的四个层次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避免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
2、低关联假设
3、僵固型心智
4、零和博弈
思维框架来进行改变和助于我们选择和实现目标。
1、目标悬置
可以先工作再学习想学的,串行进行
也可以并行,比如业余学点喜欢的做副业,学到的也可以促进主业,如果做的更好时候可以转主业
2、能力嫁接
比如折纸和数学的关系
3、特性改造
比如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玩游戏也可以去做测试,体验师,或是设计
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尽快行动
将未来计划具体化,如项目或是考试目标,分解到每个月每天。一定要坚持做‘
比如想写自媒体,公众号之类,总想着怎么写,要如何写才能吸引嗯,想着什么内容,什么结构,内容形式,图片等等,然后一直拖着,找素材,想着完美反而无法行动,最好是直接开始,反而我们慢慢写着写着就越写越多,而且可以不断改进。
是的,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开写好了。哪怕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哪怕写得很糟糕,都没有关系。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你写了出来,不管写得有多差,你都还有机会把它改好。
二、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注意焦点)
时间规划,一定严格按照番茄时间,分段工作,一个工作段一定要做一个事情, 专注不能被打断。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减少不同工作的转换消耗。
三、三思而后行:更重要行动中思考,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反思的三个关键点 ①保证及时性
尽快反思因为有记忆曲线
②梳理反应链
看问题的一连串的东西联系起来,事件的起始点,环境背景,转折等等。
③关注意外现象
常常要关注原有认知预期之外的东西,打开思维,拓展边界。
理解精益创业的理念
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我们要认识什么是产品
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比如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
你看本书,偶尔写个笔记评论不是产品,甚至兼职也可能不是产品,而将阅读的书籍做成专栏博客,或是读书写作的技能进行包装,投稿到自媒体,或是甚至分享做成课程,带大家阅读拆书就是个产品。
这就像读书写作变现一样。
学习
又说到了学习,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这也是前面《如何阅读一本书》《超级快速阅读》《刻意练习》等还有很多的文章都是讲到学习 ,而且应该如果能点开这文章的至少是想学习的,大部分人都从小到大都在学习,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或习惯,也有可能已经忘了怎么学,或是也没再学了。
刚看《精进》这部分的时候也是有类似的问题,但是看了之后确实是又回到小时学习的姿态,认真想想看我们现在重视的无论是创业创新,还是更好的身心健康,美好生活底层都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向我们之前的快速阅读等,很多是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结合,这些得益于近年来非常多的学霸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认知心理,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运动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现,总之就像我们如果是喜欢学习的善于学习的,应该会更好的看这部分,得到共鸣或是得到新的启发。
从学习的人来说,我们看大部分分为几个,也是很多老师区分的关键,最差的是完全就不学,听课也是玩自己的,但可能会零零散散记了很多知识点,或是一些奇闻异事等,其实就是大部分孩子初期的阶段,完全靠自己的好奇心,没兴趣就不会,还有部分,属于会去想学的,但是很没章法,属于中下,很多也是没法理解,还有部分的同学是比较认真的中上,也会通过一些好的习惯方法提升到名列前茅,笔记非常的多认真,而有些同学是某些特长,或是看着没记着什么,但是别人不懂都去问他,甚至别人做不了题都做出来,如果我们再继续问下去就大概懂了,这个学习的底层还是如何认知和解码,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理解,并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习得记忆,而这就是学习这部分的关键。
一、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人
探索式主题学习,按照项目要求或是问题开始问自己 ①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②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③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 ④还有哪些问题值得长期的去探索?
二、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情的深层
解码的三个层次 ①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 ②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③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样实现的?
如何找到解码的入口可以通过练习去提升,这里有三个建议: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就像我们学习技术选型一样
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要在具体场景中实践学习,做适应型专家就要进行知识操练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写作,游戏互动,设计
比如产品文档,技术博客,学习分享,去体验,做模拟测试,建模编程产品架构设计等,可以称为解决方案
四、分离知识,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融合其中,你就会有新的思想和发现
思维
学习是对于已有知识的习得,融入自己知识网络,但是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如何丰富内涵,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也就是遇到未知的问题如何去思考探索得出答案,如何发现新的知识,这就是思维修炼的意义。
一、要学会断舍离,信息爆炸的时代,要会过滤过多垃圾信息;
简化清晰思考的前提,要提炼关键的信息,从而进行思考;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比如行业圈子内专家等,论文,论坛等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数据、客观事实,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修炼,屏蔽外界纷扰
培养简洁的表达习惯
1、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2、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到一个小容器里
3、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化,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比如视觉化的思考,思维导图
二、学会接受灵感的突现,运用潜意识。
要有足够的资料喂养你的潜意识,所以学生时代基础学得多是也是必要的,知识量越多,发散联结的方式也更多选择。
创意思考的五个步骤,潜意识思考和重要
1、尽可能的手机原始资料
2、重复咀嚼原始材料,构思初始创意
3、重视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4、岁时准备迎接灵感出现
5、加以改造,完善,使得它切实可用
学会让子弹飞一会,思考也要分快和慢,周密思考
因为我们往往很快找到的答案一般不是最好的,而且我们会有偏见和各种具体的故事案例,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看到听到的,每个人也有思维的盲区,受自己知识经验的影响。
用各种流程图,矩阵,清单等来进行思考。
努力
努力也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个能力
大部分人智商都差不多,关键在于是否正确的刻意练习。
要有成长型思维,也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不断地学习
而我们也要抛弃木桶理论,现在更要的是长板理论;
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断开发潜能才行。但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而是大家都是普通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长变得厉害。
“T”型人才,比如开源人才
这是现在很多说最好的人才方式,但是往往忘了要深耕那一竖,要各方面兼顾,同时自己的核心也要刻意精进。不要做差不多先生。比如数据分析挖掘,我们开始可能都会学各种方法和技术,这时候就容易贪多,可以先精学一个模型,从清洗预处理建模 预测等一个过程把这个算法学好,再深入了解这个模型,比如决策树的各种优化,变形和应用,类似研究生的课题一样,这样在比赛或是做项目保证可以不断探索精进,也比只做一两个环节有成就感。然后再去探索拓展别的模型方案,迁移学习。
同时工作里可能只是一部分,数据分析建模是一块,作为主要的技能,同时还会根据企业和项目需要学习数据库,etl ,开源组件,数据仓库,python,可视化,爬虫,分析报表,业务,测试,敏捷开发,Devops等等相关知识或技能,这也是可以找时间分段在项目中学习。
同时大数据本身也是交叉学科,需要模型思维,统计思维,业务思维,代码能力,工程能力等综合,有时候不可能都样样精通,有句话就是写代码里最懂数学,学数学里最懂代码的,所以要平衡,也有可能通过别的相关项目练习到。
另外我们每个人的路径可能也不一样,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做开发,有的是运维的,有的是业务或产品的,各自的学习路径肯定也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取舍。
就像考试比如CDA一样,有的是了解,有的是识记,有的熟悉,有的掌握应用。
最后专注自己的领域,比如一个是商业数据分析,有的是图像,有的是自然语言,作为工程师可能都会接触,但还是有更喜欢的一块。
然后业务也是如此,有的各种比赛也是各种行业和类型,可能不一定局限自己,但又会注重一些项目。
学习也是要不断充电的过程, 就像刻意练习一样,在不断增加压力难度的情况下,不断坚持。
努力的第一秘诀在于“舍弃”,就是像上面所说的T ,你肯定要舍弃一些横,不能又广又深。
高难度挑战,激发无限潜能
学会提神自己的项目难度,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断进步。
培养自己的意志力(不痛苦的坚持到底)
独特
不做学霸和学渣,勇于试错,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这里学霸不是指之前那些学习力,而是强调从小循规蹈矩按照家长或是学校标准进行生活学习,比如日常安排满满的,学各种兴趣培训班,也是按照老师的规定做作业 等,已经有了答案等着你。他们都会有很好的学习考试能力,很会按照标准得到高分,但是可能并不兴趣,也没什么热情去精进,创新。我们在实际中学习,比如编程,在做中学,这也是要不断试错 的过程,同时我们看到类似的科目有很多思维工具来进行,因为我们面临的都是具体需求和问题。
这里的三个商业投资的案例,也就是三个人的不同方式,一个是从多个学科研究的角度,融合看一个商业问题,一个是从实际的商业问题中学习,然后嫁接理论去回归分析,第三个是实际和理论的不 断穿插中学习,也就是理论到实践在到理论。
总结是在理论里思考现实,在现实中去思考理论;
坚信你的与众不同
这也是独特性的来源;如何保持独特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回到精进这个词,有人认为简单是专精,进取,也可能从佛法的角度,精进是一个长期而没有终点的过程,是对自己的修炼,对佛法的参悟,也就是一种勤奋刻苦,不断向前,刻苦奋斗的精神。
“精进”是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精进波罗蜜)。如《论》中说:“精进就是一种热衷于修持善行的心理状态。”
工作生活学习,我们方方面面都要有一种精进的精神,也就是所谓的修行,学佛修行也一样,精进非常重要,而且我们看不是简单的当一天和尚,敲一天种,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不断的去参悟,每天都要进步一点,每天都要悟道,而且不只是打坐念经,打水做饭,做卫生,练武各个时刻都可以悟。并且高手都是内外兼修,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