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胆囊炎】背诊诊断与辩证调理

一、病因病理

        胆囊炎是以右上腹疼痛为主,向右肩背放射,伴有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纳少,厌油腻的一类病症。有急性和慢性胆囊炎之分。慢性胆囊炎多因饮食不节,寒热失常,情志不畅,外邪内侵而易诱发胆道痉挛或阻塞及细菌感染或胆汁淤积、胆结石而引起。其发病机制与肝胆气滞或气郁化热有关。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黄疸”、“腹痛”、“胆胀”、“胃脘痛”的范畴。《灵枢·胀论》之“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与胆囊炎的症状相似。《伤寒论·太阳病》篇描述的“结胸”:膈内拒痛、拒按、气短、心下部坚硬、胀满、身发黄,这与胆囊炎和胆识症的症状相似。本病的发病脏腑在胆,与其关系密切者有肝、脾、胃,而情志不畅、饮食失宜,可为原发因素,也可成为诱发因素,病理机制不外肝胆郁滞和肝胆湿热两个方面。

二、背诊诊断

        胆俞穴、胆囊点【腓骨小头前下方(阳陵泉穴)下1寸】胸夹脊4~5段右侧压痛、颈胸椎小关节紊乱,可触及棘突偏歪或凹凸,棘上、棘旁压痛,韧带剥离椎旁软组织条索状筋结压痛,在第5~10胸椎右侧揉按时常感胸背及右上腹舒适,疼痛亦减轻。

肝郁气滞型:可见右上腹间歇性绞痛和闷痛,拒按,有时放射至右肩背,口苦,纳呆,善太息,或见恶心、呕吐,低热或高热,舌苔白或微黄。

肝胆湿热型:见起病急骤,右上腹持续胀痛,拒按,疼痛牵扯肩背,伴呕吐,口苦咽干,纳少,发热或寒热往来,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扪及包块,舌红苔黄腻。

痰瘀蕴结型:起病急,上腹疼痛剧烈,痛及肩背,或如刀割,寒战高热,烦渴,目身发黄,嗳气频频,腹部胀满,脘腹弦急硬满,压痛拒按,扪及肿大的胆囊,舌绛红,苔黄腻。

三、辩证取穴

治疗原则: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穴位配伍:主穴取右侧胸夹脊6~8段、双侧阳陵泉,发热者加大椎,恶心、呕吐者加中脘,腹胀、便秘或便溏者加天枢。

穴位方解:胆囊炎患者在背部最明显压痛点不在肝俞、胆俞等穴,而是在胸夹脊6~8段,尤其胸夹脊第7段为多见。胆之下合穴阳陵泉在“胫之气街”中,胆囊炎患者在此穴多有压痛点,且“合治内腑”。因而取右侧胸夹脊6~8段、阳陵泉穴为治疗胆囊炎的主穴。

四、医案举例

1、刘某,女,49岁。近3年右上腹经常胀痛,可因情绪变化诱发或加剧。伴食欲不振,腹胀等。经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背诊所见:肝俞、胆俞、心俞、肾俞、胆囊穴压痛,胸夹脊4~5段右侧有条状结节,胸椎第5、6棘突向右侧凸,韧带剥离。腰眼区右侧有圆形结节。此反应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湿热郁胆,致胆腑疼痛。

2、李某,女,52岁。右上腹隐痛五年余,伴上腹胀满,食少纳差,嗳气等。经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背诊所见:胆俞穴上下均有压痛,胰俞、肝俞穴均有压痛,胸夹脊4~5段右侧有条状结节,胆囊穴压痛明显,提示胆囊炎症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课:【胆囊炎】背诊诊断与辩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