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五七章

德经·五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吴澄:正者,法制禁令正其不正。管商以正治国,帝王以修身齐家为本,不恃法制禁令以为正。奇者,权谋诡诈谲而不正。孙吴以奇用兵,帝王以吊民伐罪为心,不尚权谋诡诈以为奇。奇者仅可施于用兵,不可以治国;正者仅可施于治国,不可以取天下。无事者,三皇无为之治,如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不期人之服从,而天下无不服从,故唯无事者可以取天下也。

原成: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原成:吴氏及先贤此句注释迂曲,不取。

这句话分成二个部分,一是以正治国,以奇用病,二是以无事取天下。两者是对立而言,老子认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是错误的,真正的治国与用兵是以无事为标准。下段话是老子对“以正治国”的抨击。最后一段话是老子对“无事”的阐述。

“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并以“道”做为唯一标准。“道”是运动矛盾体存在,唯一标准就是,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老子曰:故至数车亡车。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老子认为“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就是“得一”者。而所谓的“得一”者,就是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与之对立的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称之为强梁者。

治国则以“正”为标准,用兵则以“奇”为标准,这是强梁者的行为,是对“得一”标准的严重违背。以正治国,犹言禄禄若玉。以奇用兵,犹言硌硌若石。“正”与“奇”非“道”也,不“道”,早已。

为了避免“至数车亡车”的错误,老子认为“夫唯道,善始且善成”,所以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是取天下的不二法则。所以老子曰:以无事取天下。

无事者,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之谓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

吴澄:设问辞以起下文之答,正可以治国,无事可以取天下者,何以知其如此哉?而下文答之也。

原成:吾何以知其然也哉?以此:

原成:老子下面用“以正治国”来说明,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给社会带来的伤害。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吴澄:答上文言正仅可以治国。忌讳谓畏避,防禁严密,本欲正民德也,然民一举手摇足,辄陷罪戾,有所畏避,不得安生乐业而趁于贫矣。利器,利便于民之器,如网罟未耜杵臼舟车之属,本欲利民用也,然利器民得自为,虽度量权衡之公,亦将不出于上,无所统一,则国家黯无精釆而疑为昏矣。技巧,造作利器之工,末业众多,争能竞利,则有售奇伪之物者矣。法令者,民所畏惮,彰明易犯,民不聊生,则多为盗贼之归者矣。八句所言二事,法令彰所以多忌讳,技巧多所以多利器,盗贼之有由于民贫,奇物之起由国家之昏。明庶政使民知畏避,来百工使民足财用,所谓正也。正以正,盖期其国之治,然民贫于下而或为盗贼,政昏于上而售奇物,其效如此,是以之治国而犹不足也。

原成: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畔。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原成:吴氏以儒家观点注释此句,虽然谈及人文是儒家擅长之事,但难免落于“罪民”的狭义之中,后学读此当慎之。

从老子这段话中可以感觉出,以好恶之心、爱恨之情治邦的危害如是。

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吴澄:又答上文无事可以取天下。无为好静无欲皆无事也,既无所事,何心致天下之向附,而民自然而化,自然而正,自然而富,自然而朴,其效如此,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也。

原成: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定。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原成:凡涉及运动、道体,吴氏及先贤所注皆不取。

在道德经中,老子不谈“无欲”,而谈“欲不欲”。“无欲”与“欲不欲”字面上看似乎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细究两者区别却是本质的。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认为人的欲望有两种:一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一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的主观能动性。当以主观能动性参与自然活动时,老子称之为“人亦大”。

“无欲”的观点完全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无欲”是颓废主义者的典型思想,老子厌之。

“欲不欲”的观点则把人放在了矛盾之中来辨证的看待。即看来了主观意志带给社会的伤害,也看到了主观能动性带来的社会进步。这是老子所赞扬的,所以老子自豪地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自化、自定、自富、自朴,这四个“自”字告诫我们,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自然产物,当人参与自然活动时,自我意识所衍生的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并不能改变世界的本质,改变万物的本质,就是万物以“道”做为唯一标准的事实。人虽然可以加速、延缓、甚至中止万物的发展进程,但终究改变不了结果。

人是自然的产物,则当以“道”做为万物的唯一标准。所以说人在参与自然活动中,做到“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就可以达到“以无事取天下”的目的了。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五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