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说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三种模式:

1.   交易型

中国产业互联网存在的一个误区,几乎把2B交易型和产业互联网划等号了,好像无交易就不是产业互联网了一样

2B交易型肯定是产业互联网,但产业互联网≠2B交易型,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前很多人把产业互联网直接的和电商做对比,觉得就是B2B电商,2C的电商在中国被资本热捧了这么多年,大家都觉得要类比一下,但做着很多就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

打开一个2B的交易平台,看上去和淘宝、京东很像。很多人问,你觉得我这个B2B平台怎么样,我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但知道什么是错的。2B的一旦和2C的一样,那就肯定错了。

2B交易型不是唯一的模式

做中美对比就会发现:美国产业互联网做的很强大,有100+过100亿美金的公司。为什么呢?中国除了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有200-300亿美金,退市以后就没了。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提高效率他不做大整个行业,比如:中国的包装印刷行业有多大,并不受因为我们云印的存在而由原来的10000亿变成12000亿。

2C会做大行业,比如:由于拼多多和淘宝的下层,很多人原来不买的东西开始购买或买的更多,如拼多多销量第一的纸巾,原来农村不太用纸巾,突然开始用了很频繁了。买袜子原本不好看打算买1双,好看买3双。

2B可能还把行业做小,比如:由于效率提高了,本来每家供应商都需要留一定量的库存,由于效率高后把库存给平下去了,所以产业互联网大概率是不会把一个行业做大,还存在小概率把某些行业总量做小。

总量做小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A.供应链效率更高,本来都要留更多的库存准备生产,结果信息流更畅通,不用留60天的库存了,留30天,后来信息流更快更精准,只需要留15天,整个产能其实是过剩的,那盘子就小了;

B.2B原来有重复交易现象,中间有好多贸易环节,如果算交易总量,都得算上。后来效率过了,去掉一个环节,在最终统计GDP的时候就少了。所以就给做小了,本质上都是提效。

1.1. 交易型有两种:

A. 开放平台型

我们的2级厂和他原来没有服务的3级厂之间产生了多对多的交易行为,就是开放型

B.闭环供应链型

我们的2级厂和他原来的3级厂搬到了我们平台来做交易,这是闭环

闭环交易中比较出名的易酒批、美菜,他们本质都是闭环供应链型,是一对多或是多对1

1.2.交易型的挣钱方式:

A.平台

平台一定是多对多,我们产生比较可靠的交易佣金,他来自多对多的可能性最大

B.金融

以交易型衍生出来的金融,倒不一定要从多对多入手,他可能是一对多和多对一来做带来金融

1.3. 交易型的错误和风险:

A. 直接切多对多平台,又收不到钱

B. 在多对多这个关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又急于把金融切进去,要崩盘、暴雷都是这种,多对多的交易,交易对手相互之间又都不熟悉,平台之间也不熟悉,而大胆的把金融给引入了,几乎就从场景上说那就等着出事。


1.4. 交易型的口诀对应的是大小通吃

A. 什么叫大小通吃?

大小是指买卖双方的公司规模,供应商的生产系统跟需求方的采购系统最对接,两家大公司系统打通,没第三方什么事;小对小价值最高,供应两头中买方是长尾,是很小的,卖方也是很小的。但小对小太难了,两头拓客不好找,且没有大的在里面形不成标准,平台烧钱会很厉害,没有相对大的两头给你带来相对稳定的业务量。所以提炼出一句话:大小通吃。这意味着:你在买方/卖方,要么是一头大,一头小;要么两头都有大有小;大对大,即使走了平台,也赚不到钱,小的是利润的核心点。

大小另一方面是订单的大小。大订单几乎挣不到钱,小订单才能挣到钱。那中间能否形成一种很有意思的错配呢?叫大客户的小订单也能挣钱,小客户的大订单也能挣钱。

大小通吃指两方面:

1.    客户大和小

2.    订单大和小

中间产生的交叉,一交叉就有戏。那么客户的小订单之间也有机会挣钱,大客户的小订单给了小客户是可以挣钱的。大客户的小订单是没兴趣被另一个大客户接的,大小通吃的核心在这。


如果我们是闭环,有大有小在供应链里面,也就是有了大客户带来的标准和规模,你让你的小客户去无限接近享受大客户的标准和价格的话,无限接近但还没达到,为什么达不到呢?剩余部分是利润。就比如说:我们问山鹰拿了一万吨纸,5K通过闭环给了相对大客户了,还有5K可以给好多的中小客户,但对山鹰来讲,我一万吨给你了,就相当于我是大客户,我们做到了一个叫小变大的方法。而小变大之后,平台的集聚作用就产生了。

所以大小通吃里面还有一个概念:叫我有没有小变大的可能性,即拼盘子吧。如果我们理解了拼盘子也是小变大,也是大小通吃,你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大相对稳定的,你是不是很难拼啊?你有一单相对大的,你才能掌握你的上游同样去拿相对大的。为什么相对大的比较容易呢?他已经带来一定的计划性。然后就回到了,我要把小客户的小需求汇总(一定不是个年度框架,这个对大公司来讲要烦死。客户说他要1000吨/年,但你2-20吨/天,对平台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我们说到大小通吃时就提到计划性有多重要。所以这是2B交易型的核心—大小通吃。

1.5. 总结:大小通吃的理念有3个,3个都是大小通吃

A. 大小客户

B. 大小订单

C. 大小转换,即小怎么拼大,大怎么拆小

2.   服务型

2.1.  服务型的标志

收入的方法和最终的交易没关系,我提供专家人员帮助你提高良品率、销售的拓区域能力

2.2. 服务型对应的口诀:轻重兼顾

A.什么是轻呢?

就是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顾问咨询方法去做,就是你IT和技术没进去,凭经验。

重的是人肉,轻的是效率高,我为什么能高呢?我有流程有技术,有相对标准化的东西,重的体现:是人肉+个性化;轻就体现在:人肉分量很低,更多是技术驱动或标准流程驱动,我服务不是没有,但我效率高。比如:3个人看1-10个厂共50条生产线,有没有服务?有,但是很轻。能做的原因:比如我们有没有IOT的设备部署,能不能不用人凭经验去看?我部署的设备采集的数据通过后台就能迅速的分析出你的问题。这就是叫轻重兼顾。

纯轻行不行呢?纯轻在中国很难收到钱,原因有两个

a.]别人不是不愿意为你的产品付钱,他效果没出来。比如:你给他一支枪,他没把鸭子打下来怪你枪不好。你把产线IOT的设备部署好后,把数据分析给到他,他看不懂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销售拓客工具都给你了,你不用,然后说没用,没效果。那你就不够重。在我们中国要重一点。我手把手教你把鸭子下来,打几只,你就认为我枪也好,服务也好。就赚钱了,所以提出叫轻重兼顾。

b. 那么太重就肯定不行,比如我们要服务100多个厂,只要想,100多个厂要放4/500人就不太靠谱。轻重要兼顾,太轻做不成这事,太重又没价值,很累且挣不到钱。所以2B的服务型叫轻重兼顾。

2.3. 服务型怎么收钱?

有的时候因为是服务型,你不一定能够完全量化出价值提升,所以你不能完全按照交易闭环收钱。

最简单服务型按使用量付费,我们不对使用效果负责。

打个比方什么叫使用量,以前赵本山有做个一个广告:这玩意,谁用谁知道!

那好,我们跟企业谈的时候,他老是说我们的服务没用,那就问他:没用为什么你在用呢?只要你一直在用,我们就认为是谁用谁知道。比如:给你一个销售助手,你们有50个销售天天在用,50个天天在用,我不跟你谈效果,你一定有效果,否则你早就停了。所以我就按一个人每个月收钱,你说不行不管用,我就撤。

但你要说我帮你多做了多少销售是由我给你带来的。他就会跟你扯,一扯就收不到钱。你用了多少账户,有多少账户活跃在用,我就收多少个的钱。你一开始不用着急,你只要把他活跃量拉起来,用户量铺下去。你其实知道他产生了额外销售。你没必要像审计一样去查,有多少销售是由我带来的,查不清楚。同样,产线上给不了IOT、软件、服务带来产能的提升,同样要跟他扯,他会说他换了一批工人、设备。你只用说:你还想持续改进吗?我的IOT设备和人员就撤了吧?你出问题我不来了?你只要愿意来,我一条线就多少钱,或一条线的开机率收钱,按使用量。服务型的核心是按使用量,你用就跟你收。但你别算的太精,得模糊一点,所以你最多按1/10、1/5、1/3去收,服务型有点类似于自助餐厅。你付了100块钱,你有本事吃到龙虾,但一定能吃排骨,我就收你排骨钱。明明我自助餐里有龙虾,你可能水平高,也吃到了我的龙虾,我龙虾肯定不拿着100块自助餐算了,但我没法证明你肯定吃了,反正排骨100,我收你100你得付我。所以我们说你有本事吃到龙虾,但我收你排骨钱,你有本事吃肉,但我收你汤钱,这就对了。所以服务型的心态要好。

3.    产品型

3.1. 产品型对应的口诀:软硬皆施

举个例子:研发出一套特NB的软件,再加上部分核心技术与部分硬件去了直接说,往这一布,你人都不用管了,一个人都不用放,产线人都不需要,我就卖个产品给你。那么这个产品呢,你可能只是一个软件你卖不出钱;你只是一个硬件,别人去找代工,直接就出来了,你一定要软硬兼施,他找什么软件公司做出来都没用,你得带点硬的。我们不太可能变成产品型公司。谁是产品型公司?因特尔是、微软是。微软和因特尔达成紧密的联盟,在开发的时候,软和硬就特别契合。

不要纠结,在不同行业切入点不一样。你可以从交易型切入,比如:百布,根本不去工厂做任何服务。一开始就是布厂、染厂、服装厂三者之间的交易平台,长得跟淘宝有点像,现在百布走向服务型,但没放弃交易型。智布呢,服务型起步,走向交易型,但没放弃服务型。这里边就讲到你从哪切入的问题,交易型切入的,一定是原来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不稳定,怎么判断不稳定呢?上游和下游做一个亿,去年你的采购商和供应商多少比例是一致的,一致比例越高,说明这个行业是很稳定的,你很难从交易型切入的。所以从哪切入需要顺势而为,服务从哪切入呢?看到行业的水平极差,用大厂的水平提升你中小厂是不是有机会。所以从哪切入不要纠结,切入之后呢,并不是说一个公司只停留在一种状态。比如阿里巴巴之前是交易型公司-淘宝,那菜鸟呢,物流是真服务。我们只需要明确1. 我们从哪切入,2. 我们发展的规划是什么,我们是只做服务就够了,还是服务是我们的切入。或者说我们交易切入,要不要进入服务。我们也见过有产品走向服务的,也见过由产品走向交易的。比如互联网很多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是什么?工具就是产品,微信是什么?微信是工具,微信绝对是产品型公司,微信上现在可以下电影票订单、微信连了京东可以下单、微信可以打滴滴,他从打滴的收入中分钱,他从产品型可以走向交易型。2B的业务一样,他们之间可以通,但不要硬来,比如说给零售商做SAAS工具的,我给你提升供应链了,然后你就来劲了,说要不我上边给你接个商城吧!胡扯,因为我给你接了采购系统,所以要卖货跟你,不一定能卖成。我们也一样,不要因为接了一个软件,就说把山鹰的纸卖给你。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三者之间是通的,但不要盲目的说贬低一种模式说不好,要想清楚我们的切入模式,想清楚我们第一阶段做什么,以后要走到哪去。


]二.产业互联网2B

VS消费互联网2C五大本质区别

1.    2B多人决策:使用、决策、买单分离

2B比如我们推得销售管理工具,使用者是销售、决策是销售总监、付钱的是老板

2C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合一的,也有例外,比如K12教育,孩子是用户,决策是父母,买单也是父母

什么聊这件事?

这样你就知道你的KP(核心用户)是谁,做教育比如K12的主攻对象是家长

2B是很大的本质性区别:使用、决策、买单分离,甚至也不排除多人决策,把本质了解清楚了后面讲核心问题就更好理解。为什么凡是做2B的,基本上都反对用百度、头条去投放,一投肯定死,那个里面有用户吗?肯定有,1. 你能一次抓准KP吗?哪有那么巧。2. 多人决策,抓住一个又能怎样。消费端通过百度头条投放,投中的人就是决策人,使用决策买单合一。等这个理解了我们待会再聊为什么要做双CRM,一个CRM是跟着企业走的,一个是跟着人走的。因为是分离的,所以人还会流动,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为什么,因为他是分离的。


2.    2B的交易频率一定比2C低

2C:买奶茶定快餐淘宝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东西买。

2B:频率很低,二级厂跟一级厂采购,一年一次;甚至是一个框架合同每个月每个礼拜下单。

二级厂跟三级呢,稍微高频,甚至现在的高频等以后我们进去还希望他不要那么高频,所以他本质上是低频的,

那我们就来了,要让2B粘住,要靠社区资讯和工具,因为这个用户用途是高频的,也不是我们什么都没做,我们今天的销售工具就是工具,那个频率高啊,他今天没单子也得用,工具我们做了,一样的,不是说三个必须做;

那什么是资讯?资讯就是行业头条,就价格信息,“钢铁网”以前就是做资讯的,跟社区的区别在于看就行了,社区要互动;

社区是什么呢?同类人在一起讨论问题。比如:销售开了一个社区,全国各地销售沟通一下经验;厂长开个社区看看同行在干嘛。

还有一个产业互联网公司叫大搜车,一开始想做交易,没做起来亏了好多钱。为了低成本运营把公司活下来呢,先搞了个社区,把所有黄牛汇集起来,本来黄牛通过QQ微信交流,后来发现黄牛交流的时候,不支持二手车的很多行为,比如发图,     对图片好多限制,发个车的信息好累,要输好多字,算了,那就做一个带工具的社区,大家把车源放一块交流交流,交流多了,他开始切交易。他一开始切交易,杭州的二手车黄牛和北京的二手车黄牛之间暂时没有交易需求,不联系。那我们先建个社区先联系先讨论先交换信息总可以吧。所以他当时先做了粘性的东西回到了交易。直接做交易挺难的。这是第二个很大的区别,为什么要做一些好像跟交易无关的事。

3.    计划性

C基本上是没计划的,C在部分的行为上是有计划的,比如C春节要去旅游,没几个人搞说走就走的旅行,反倒是商务人员比较没计划。还有很多教育是有计划的,比如考托福、高考。但大量消费是没计划的。

B有计划,且大B大计划、小B小计划。

比如:我们整个山鹰国际的计划不能随便来,宝钢和江南造船厂的计划一定很强关联,不然会出事。小B小计划:开餐厅的夫妻店,得考虑下明天买什么菜,不能看到什么买什么,千万不能把B当作C一样无计划的买卖。

他们有可能计划改变:零星紧急采购,是无计划的,剩下的都是有计划的,他都有上游下游。但是中国的中小B,我们为什么要去谈计划这个事,前面我们回到大小通吃这件事,如果他没有计划,小很难通吃,所以提到如何鼓励中小企业越来越好的把计划做好,越来越准。但为什么要提这个本质区别?首先得信这个事,你得信他得有计划,他没做好是没做好,但不代表他不应该有计划,我们应该帮助鼓励他变得更有计划,甚至一定程度的惩罚他没计划,上次讲到,你好好规划一个月买多少桶油对这个餐厅来讲又怎么呢?养成个好习惯好不好?你看是不是,一个大连锁餐厅,比如海底捞每个月固定时间给每个门店配多少锅底料。如果有计划性,会给别人省很多麻烦,带来便利。如果没计划,给别人带来麻烦,那在商言商,你带来的麻烦一定会转化你你的成本。为什么反复说,就是要了解本质区别,就知道什么是非做不可的大事。团队自上而下明确,了解本质不代表认可现状,现状肯定是没计划或是计划差的,但我们知道使命驱动,我们要往哪去.

4.   2B自带金融属性

2B,你只要想做大要有账期,

2C叫消费金融、分期,是少量的。

2B的现款现货是落后模式,那是古代,是基于完全没有信用,所以一定带有账期。     一旦要切入交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账期,账期的理解不代表要做金融,但我在买卖双方形成的交易如没有账期,那生意一定做不大,因为谁都不一定有那么多货那么多钱刚好对上,或是你只要让他做现款现货的交易,他生意做不大的,那么这里边并不是说平台一定要做金融,但是要理解,只有零星紧急采购现款现货是可以的,但如果只做这个生意也是做不大,但要切入相对稳定主流交易,他不可能将原本的有账期变换成没账期。

后面会谈平台怎么做金融,金融如何切。其实我们想清楚本质上不是切金融是是切信用,本质上平台比你更了解买方双方,我在中间起信任的桥梁作用。

为什么平台更了解?了解有时候只是把了解的情况通过第三方做了公示,你们还是可以自己判断。比如通过我们平台交易了多少笔,都按期交付了,都按期付款了。我没说他下一笔一定会按时,你看着办。但这个价值在于,平台数据更客观更可信,所以你看这也是介入金融介入信用,我有保障吗?我只是如实披露你自己看着办。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你愿意给他账期吗?还有另一件事,是当年支付宝干的事,你们还是不信任,我是第三方,你把钱放我这,我用一个托收的方法,2C我可以全额托收,你买个电视机1999,你把钱全放我这,你电视机收到我再把钱放出去,2C本来就是现款现货,对双方没造成太大压力。2B你让他全额在我这压着就跟现款现货没什么区别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叫保证金交易产生,你给我平台方保证金,我就保证你能履约,如果你不能履约呢,那我就用我的抓手,只要我的抓手大于我的保证金,我也不怕,那我们随便说:现款现货变成-50%,还有50%的账期,也是比现款先后要进步,干嘛要现款现货呢?中间你只要解决比他原来的好,就有价值。

现款现货是最落后的模式,有账期是正常的,有账期核心是信用,不是钱。别整天想着把钱垫给他才满足要求

现款现货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我真缺钱,另一种是我不缺钱但我怕

我们要怎么办?

给不缺钱的人用信用来解决问题,给缺钱的人才要考虑他该不该赚得到钱。

有一种还是有一方他钱特别的多,另一方钱特别少呢,

这还更好去解决的,比如买方钱特别多,不能给你的原因是信用风险,但卖方其实很缺钱,按理说你如果早付我钱,我可能让利的。这就是自带金融属性,金融的本质是信用。

平台第一步要解决的是信用问题,有了信用,平台是用其做自己的金融,还是引入第三方银行的金融、还是平台让买卖双方产生预付、应付、应收的活动。

前提是我们对信用没有建立任何体系的情况下,你三个都不能做。你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的时候,自己拿钱垫,风险就会特别大。信用建立了,3种都可以考虑。

比如:支付宝在最早的时候,任何数据没有,用第三方托收,你都交到我这来,我现在通过这个行为积累数据—芝麻信用。就有很多因为你芝麻信用分多少,我给你账期,因为你芝麻信用分我不用你担保,比如达到一定程度,预定酒店是不用先刷信用卡,就是先不扣你的钱,因为我信你,所以我敢用。所以回到阿里,有了芝麻信用,产生了花呗、借呗,通过这么多年的行为,对你摸得很清楚。其实阿里对芝麻信用什么都没管,别人信不信是别人的事,只是把信用做了公示,建议500分以上免押金,也只是建议,酒店接不接是你的事。平台只要把双方的交易行为用一种方法表达出来本身就很有价值。你要进主流一定要做这件事,不一定是金融。

金融本质上就两件事:

A.    金融服务:你去银行存钱取钱,银行其实一点风险都没有

B.    有风险金融:承不承担信用风险,愿不愿意做信用的生意

平台一定要考虑这件事,不代表一定要做什么。我们啥都不干,就把双方的交易行为用一种你们都能听得懂的话讲个你听,我的平台的公证力就比你们互相说要好。我说我去年做了100笔生意,每一笔都按期交付,你怎么查?但如果这100笔都在我平台上,这100笔都没投诉,我就能证明这100都是好的,都按期交付了,这件事是有价值的,所以就回来讲后面这些二三级交易,还是要做的,但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不一定收费的。但我至少后面会有好多好多好处,比如:

A.    我开始慢慢积累信用

B.    [endif]我更多的了解你,我对你以后产生计划,就是后面讲的撮合有没有意义,撮完后不知道下一步干嘛是没有用的

为了撮合而撮合,为了GMV而交易,你也不知道你要这交易额而干嘛,而且给你也打了一个冷水浇上来,交易额本身是收不到钱的,那么很多人说为什么要做?但意义在于:骨子里叫放弃撮合交易收佣金,但为什么还想做,基于这个有件事特别不能做,用补贴的形式做GMV,本身是收不到钱的,只能拿到数据。数据能变成多少钱还不知道所以用补贴订单形式做2B的交易无异于自杀。

但回过来你要让企业认为反正你也不收钱,动作也不是很复杂,慢慢他知道做多了,你会帮我背书一些信用,做多了会让我的采购和销售更有计划,有一部分企业就愿意了,你引导他,慢慢就愿意了。这要是听不懂,就威胁,你要是不用把你别的服务都给断了,一年以后回头看,对自己很有好处,所以有的时候对2B做撮合交易要威逼利诱,威胁什么呢?你有一件事情对我很有价值,你不按我的做我把你另一件事给停了,反正你做也没收你钱,也就是稍微改变一下你的行为。


5.   2C的金融属性是补充;2B账期是核心,现款是补充

这是本质区别,2C用户越多越好,2B不行,是把行业做小,对单个企业有可能做大,对全行业不可能做大。甚至落在一个区域都不会做大,我们变得很有意思,一个区域10万吨纸,多少万个箱子,这不是我们云印决定的,是他们的再下游企业决定的。所以我们去是把某一个企业做大,并不会把某一个行业做大。我们去之前10万吨,没准去之后8万吨,效率变高了,公司库存都一低,采购量还会变小。基于这样,你就不会把当地的B都拉上来。


6.  B2B的核心是帮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哪部分人呢?联合中产阶级斗地主。

把行业分成一个金字塔,头部的意义不大,本来综合竞争力比较强,效益不错、质量不错、单子也不缺,帮他提升很难,收他的钱也很难。那就回到了大小通吃,太大的对我们没有意义,底座不能帮,沦为贫下中农是有原因的,他的管理、不良嗜好、设备太老、没钱等等,这些原因是我们不能团结的对象。一般比较理想的就是中产阶级,一个社会社会中产阶级稳定那就稳定了,一个行业中产阶级有向上的要求,有怕掉下去的威胁,做好了能当富人,不努力会掉下去。想清楚这个。


产业互联网只有3种

交易型:我的收入和目前的模式是在上面完成闭环交易,交易型又分为:

多对多:买卖双方多对多,叫平台

一对多或多对一:闭环供应链

交易型的核心叫大小通吃,大小通吃的核心:客户大和小、订单大和小、交易规模大和小,大对大,平台没有任何价值,但大客户的小订单,平台就有机会;小客户的大订单平台有价值。小对小是价值最大化,但很难。


服务型:核心轻重兼顾,重的核心是1. 上不上人,2. 给每个客户个性化。如果既上人又个性化,那一定是很重的服务,那一定不能多干。太轻,产品工具给你你又不会用,所以要轻重兼顾,服务没效果。核心跟交易型的区别在于:服务型按使用量付费,不是按固定金额和最终产生的效果付费。


产品型:提供了软硬件,核心叫软硬兼施。


三.B2B的七大核心问题:

1.   B2B为什么要地推

因为多人决策这个客观现象存在,目的是找KP,用互联网的营销方法找不准KP。至于线下拜访还是电话,视具体情况而定

2.   2B产品为什么多账户体系,子母账户体系

多账户:如:有50个销售,有5条生产线等,就要支持多账户体系

子母账户:如:50个销售,有5个经理在管,上面还有总监,再往上还有老板

分类2C很重要,分级就是子母账户

分级的每一程关注的都不一样

3.    怎么做2B的地推?

地推四个率:覆盖率、转换率、复购率、渗透率

如:1400家二级厂,锁定700家,700家都跑一遍,覆盖率完成了

什么是有效覆盖?上个门就算结束了?阿里巴巴给地推人员是有要求的。

1访:第一阶段去了做什么?

每层服务的KP确定下来,如:生产的、销售的谁决策,关键KP的基础信息

对客户基础数据落地,即客户基本画像,如:几条线、客户分布在哪、平均订单多少?毛利多少?开工率怎么样?良品率怎么样?这不是乱问的,一切要问的问题都围绕着要给他推得几项服务,他的痛点到低有多大。这些都要问到,录CRM里,这才是有效覆盖

2访:第二阶段去了做什么?

目的:消灭反对敌人

如:向某个用户推某个服务,客户说不用。任务就是,搞清楚究竟为什么不用,在CRM里收集反对理由,形成反对理由库,找到不用我们服务的核心是什么。针对每一项反对理由制定策略,长久以往,就能有全面应对方法。

3反对理由没了,就走通了,进入转换。通常复购就来了。

一模一样的事,走通一遍之后再来一遍都是复购,比如:销售系统第一个月用了,第二个月他们不用,走了一单之后,后来又不用,单又跑到线下去了。通常使我们的服务、流程出了问题。他不方便,或没走通,那我们还是要把复购率抓起来,叫一模一样的动作再来一遍,两次上来动作就学会了。

4.在阿里,决心是前3个率在1个地区用三个月解决,一个月做一个率,叫集中用例,我的人员在一个区域是一次性下去,这批团队在这个区域要做到转换,做到复购,撤,留下共产党打仗的是小部队,巩固阵地做渗透。前三个率用3个月搞定,要本着3年的耐心做渗透,反而把要求降下来了,渗透不是那么好做的。什么叫渗透?他们用我们家的服务越用越多,交易量越来越多,原本只有1条线在用,5个人在用,让客户的使用范围更多就是渗透。


4.   为什么2B交易做不到价格透明

因为交付条件极其不一样

比如量不一样买100双和买10000双不一样、付款方式不一样预付/月结、交付地点不一样,等等、订单结构不一样、规格尺寸变化。就得考虑在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先规范交易标准。

2B的销售都是带着一张基础价格表出去,剩下都是直营,财务给他的什么他都知道。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帮助企业尽量标准化他的交付动作,甚至实现多个交付动作中的价格转换,这个事很难。多种交付条件还要做中间的价格转换,1. 标准,比如说:标准价格1万吨纸上海交付现款现货一个价,加物流怎么算,分3次怎么算,你先付预付款怎么算,账期每15天多少,怎了算,这些都是标准化。客户是多样,系统算法就来了,任何一个销售都能算出,这笔交易就可以在网上定价了,但这是很漫长的过程,一旦做通就可以


5.   B2B交易做平台还是做自营?

满足多快好省,是多快好省里对用户体验帮助最大来决定,不要纠结。

且2B的多快好省必须量化,不能只定性,不同的企业交易行为当中,对4个的诉求是不一样的。紧急采购的诉求是快;化工品的多也很重要;只要量大,省也很重要;下游的产品毛利极高,你这多5个点不重要,东西要好,再往下卖毛利很高的时候是不在意价格的,东西要好,别出问题。


6.   B2B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到低哪个流挣钱?

本质想清楚要赚哪个钱?

传统贸易公司是3个流的钱都在赚,比如他把东北的货搬到华南,利用信息不对称,因为价格不透明,做信息价格差;第二,真把货从东北运到海南岛,中间肯定挣了物流钱,可能物流不是他的,也能挣到物流钱;第三有可能先买断,再卖出,实际挣得资金的钱。贸易公司本质上把三个流的钱都挣了

那产业互联网的思维怎么切入?你不能把这3个钱都挣了,就有机会把贸易公司给干掉。你应该做哪个?各行各业要分,大小客户要分,有的可以挣信息流、有的挣物流、有的挣资金。

如:投资农产品,烟台做苹果怎么做都做不起来。他先去包一个冷库,几万吨的冷库,一般的仓储是根据放置天数收费,其实这个模式有问题,客户的货没卖出去,压在仓库已经很冤枉了,结果放的时间越长付的钱越多,他们宣布改了收费模式:入仓免费,什么时候出仓收一笔固定的钱,也就是放一天/一个月都是这么多钱,跟放多少天没关系,卖掉之后就是出仓了;苹果放在我的仓了,我本来是苹果交易平台,我验过货,货也在我手里,我优先帮你卖;你把苹果压在我这,你万一缺钱,我给你5成的钱,因为货压在我这。那这样,烟台的好苹果都来找我。我们算了算,苹果一般在仓里待3-6个月,我们取了大概1.5个月的仓储费,作为出仓以后的手续费。很多老板一听,我平均要放3-6个月,你即时成交只收我一个半月,那可以啊。我怎么挣钱呢?我挣两笔钱。1. 我两个礼拜就给他卖了,赚仓租;2. 我是把5万吨的库一次性直接包下来了,跟客户谈的是500吨的价格,还赚了平均价差。所以说把冷库打死。

再比如:中国的板材,原材料主要 采自于广西,运到山东德州一带,加工成三夹板。这个行业我也想做,进去又做不好。那做不好怎么去突破呢?发现有个很搞笑的事,板材是抛货,居然用汽运,广西拉到山东汽车运,为什么呢?我2-3天送到货然后把钱拿回来,由于互相不信任,板材买卖双方都是小老板,之间绝对没有信任,所以用汽运的唯一优点是回本快,司机带回货款,司机是亲戚。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开始做海运,3-5千吨的船沿海,我们发现他的板材不是因为速度快的原因,是想回笼资金,你上我的船就可以拿钱,而且船有保险,翻了都不怕,3000吨在上面飘,7-14天到山东。买家是计划采购,这批货我们都验过了,质量肯定没问题,你先拍保证金,愿意多拍我价格更低,反正上游已经把价格锁死了,其实我也没垫资,我那边上一天付的钱,只要一上船就预收,就垫了1-2天的钱,非常快。那海运是什么钱,跟汽运?所有老板我跟他讲过,我按汽运问你收钱,让你钱拿的更快更多,那就赚了海运和汽运巨大的价格差,资金没挣钱,几乎平进平出,信息也不挣了。

产业互联网一定要打破贸易公司想把三个钱都挣了,一件事已躺倒,另外两件事就起来了。

7.   B2B的供应链金融风控怎么做?

最理想的,2B一定自带金融属性,但不代表一定要做供应链金融,做信用是必须的,信用自己用的时候才叫供应链金融。我不用,我没做金融,那我说供应链金融本身是链和货,链是什么?你要做上游的上游和下游的下游,即两笔交易都在我这,都锁定了。

如:可口可乐向三级厂定了很多箱子,三级厂向二级厂定了很多纸板,有可口可乐在,这笔订单是真实的,我一路把钱放下去,没问题的,但原来二级厂为什么不敢放账期呢?我哪知道三级厂你把订单给谁,我害怕呀,我平台告诉你都在我这,锁着呢。这叫下游的下游

再如:二级厂问上游买纸,三级厂问二级厂下订单,如果你的两个环都在我这做,我就不用怕,我做上游的上游,我可以改上游预付,茧-丝-绸,没有锁定两个闭环,就必要轻易供应链金融,没有供应链能做吗?也能,叫供应环金融,叫控货,要100%控货,就像苹果,即看得准看得住卖得掉

看得准:货值判断的准,市场波动判断的准,判断不准你不能做

看到住: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在你的控制范围内,比如:货在我船上

卖得掉:砸我手里也不怕,本身就是交易平台,我能卖得掉。

三者缺一不可,有一件事做不了就不能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哲说产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