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黑车”的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老家在一个山区小县城,印象中记忆犹深的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与每天固定不变的几趟公交车,在那些整个时代都还尚未沸腾的日子里,一到下午五点半,随着最后一趟公交车呼啸而过,整个县城的人就此被隔绝起来,通往外界的路在夕阳的余晖中逐渐被淹没,仿若从未存在。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纵然在县城的中腹地带修起了一个小型火车站,但每天只有寥寥无几的几趟列车停靠在这里,一到夜晚,小小的车站便跟着万家灯火一起融入了夜色。所以必须要夜间出行或是夜间归来的人只能选择离县城三十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县城,那是一个市内大型的交通运输中心,基本上每个时间段都有从全国各地回来的火车停靠在这里。


工作后时间紧张,再加上各种需要回档案地报名的考试。我反复奔波于西安和老家之间。

往往都是乘坐一夜的火车,在次日五点到达老家临近的那个县,那个点还没有客运汽车,出租车也很少会接跨县城这种远程的活计,所以夜间归来的人们只能选择路边停了一串的私家“黑车”回到县里。

因此正式开始了我与“黑车”的几段故事。

所谓“黑车”,其实大多是前二后三的普通小型车型,准确来讲是好几个人凑在一起共同前往目的地的“拼车”。

No1:

第一次乘坐黑车,还是对那个地方一无所知的时候,下火车后其实特别害怕自己找不到车,一出车站就瞪起大眼睛到处找传说中的黑车在哪。归途心切,往日里从新闻里看到各种关于黑车的恐怖故事都暂时被我压在了心底。

结果发现我完全是多虑了,栏杆外竟然挤满了人群,见站内有人出来了,他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仿佛使出洪荒之力在呐喊着:“哎!县城了,县城了……”他们口中的县城,是这个大型火车站所在的县城,火车站在一个郊区,去县里也需要乘车。

旁边的人丝毫不逞多让,“哎!万青县,万青县这里喽……”万青县便是我的家乡了。

朦胧的夜色里人声鼎沸,嘈嘈杂杂,有力的呐喊声一声高过一声,我听见熟悉的名字,又看到这种争相揽人的场面,心中不知名的恐惧稍稍减弱一些。

只要是他们竞相争人,而不是我想尽办法去找车,这种局面对我来说,就是再好不过了。

那一次,我随意选择了一辆车,登上回县城的路,花了二十快路费。


No2

第二次乘坐那趟黑车,自以为是已经算是有经验的人了,下火车后一点都不急着找车,而是边走着,边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看看哪里的人多些,听听哪里的价格便宜些,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挑选商品,必须货比三家以后才可以做出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挑挑拣拣,硬是找到一个十五块的拼车,而且还“抢”到了副驾驶比较宽敞的位置。那一刻我满心窃喜,以为自己是一个找到好东西的“幸运儿”。

那个时候的我,大概根本不明白,何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山更比一山高。

我刚开始搭乘的那辆车只坐了三个人,司机从排成一列的车流中把车开动的时候,我正无限的沉浸在自己的好运气中不可自拔。

当车终于穿过层层车辆从停车场出来回到主路上的时候,我正打算透过车窗观赏一下久违的夜色。

忽然,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响彻耳边,我身体随着惯性向前倾斜又重重甩了回去。

是的,司机忽然踩了刹车。

那一瞬,我心中闪现无数种可能要发生的情况:被拐卖?被加价?被扔在半路上?

唯一没想到的是,有一种操作叫做双拼车。

双拼车,顾名思义,俩辆车在分别没有拉满乘客的情况下,将车里的所有人集合到同一辆车上。对于跑“黑车”的司机来讲,可以达到一个资源整合的目的。

我们被迫下了车,然后转移至另一辆车上,那辆车已经坐了俩个人,其中一人已经占领了副驾驶,另一人坐在后排位置上,要是再把我们三人加进去,就意味着小小的一排座位必须挤入四个人。

这种小型车类似我们平时乘坐的出租车,后面一排坐三个人已经各位拥挤了,何况硬要塞入四个人呢?

另俩人反应快些,优先爬上座位。其实这时候座位已经被坐的满满当当了,我当时看见这种情况其实完全失去了所有反应,我不知道自己该找谁理论,该生气的拒绝这种操作吗?还是默默的接受这个事实就好?

凌晨的大马路上空旷寂寥,凉飕飕的风吹在身上,真是叫人遍体生寒,司机一个劲的催促我,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我做太长时间的思考,我一咬牙,强行挤了上去。


“啪”,车门一闭,我半边臀部在椅子上,另半边斜在车门上,就这么悬空着坚持了俩个半小时。

现在想想其实也没多大点事,不就是挤得难受点,身体吃了点苦头嘛!但当时可把我委屈坏了,强大的落差,以及被欺骗,被自己的幼稚想法所打败的事实让我很难接受,甚至生发了一种人生怎么如此艰难的落魄感。

这次的乘车记忆简直令人没齿难忘。虽然掏了比市场价低于五块钱的价格,但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其中的糟心之处实在无法准确描述。

No3

第三次乘坐“黑车”是我最不愿意回想起的一段经历。其实在以往的记忆里,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已经淡忘在岁月里了,能够留下的只有当时略显刻骨的某些感觉罢了。

残存在心底里那种无处可求的感觉,即使无数次以为自己已经淡忘,但无法否认的是,只要契机出现,偶然的“灵光乍现” ,某一种类似的感觉就又会出现,洒在尚未愈合的伤口上,时不时“嘶”的疼一下,提醒着伤口的存在。

这次写下“黑车”相关的故事,免不了又会让自己带回当时的情景,即使至此刻,我依然觉得冷汗涔涔,心跳加速。那是对一个天真之人的最大教训,更是一个习惯封闭自己的人了解社会百态的最好场所。

跟自己对话


……

那次我本来仗着自己已经有过俩次的乘坐“黑车”经历,极其可笑的把自己定位在“老油条”的位置。

我没有从上次“便宜没好货……”这种教训中吸取经验,依旧想找到一辆低于市场价的拼车,所以延续了货比三家的做法。

在第一个司机报了价格———30块之后,我心中明白他一定是加价了,这个价格起码比市场价高了十块钱。我厌恶这种坐地起价,欺骗小姑娘的行为,所以做出了一个令我后悔至今的行为。

我非常耿直的没有半句废话,直接转身离开寻找下一家了。可这次的“潇洒”算是用错了地方。

也不知道那司机是觉得我没有一句话就离开的行为是同意了这个价格,还是伤害了他可怜的自尊心。

他开始追着我不放,我走到哪里,他跟在哪里,我一旦开口询问另一家的价格,他必定出口打断别人的话,让别人遵守市场规则,表示这是他先接到的顾客。

所以,在那条站满黑车司机的路上,我一直在找车,一直被拒绝,最后甚至我都觉得只要是可以载我回去的另一辆车,哪怕三十块我也认了,可还是没人愿意跟同行抢顾客。

那个司机死死跟着我,直到人群尽处。

我成了被搁浅的鱼,载满乘客的拼车鱼贯而出,整个停车场显得空荡荡的。这位司机最后硬是跟我耗到底,没再去招揽其他顾客,所以他也滞留下来,并没赚到一毛钱。

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是我在拗气,还是他在拗气,总之得到了一个对谁都不好的结果,不只是那个司机没得到啥好处,我也因为耽误了时间最后迟到了。

这次经历给了我莫大的教训,我深刻的知道,在没有强大底气的情况下,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任性妄为去争那一时之气。

后来我变得隐忍内敛,说话做事再也不会把自己放在火上烤,我学会了审时度势,尽量把不好的结果放到最低。

这也许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算是成长路上的一次益事吧。

No4

其实抛开这三次非常有代表性的乘坐“黑车”事件,后来还是断断续续又搭乘过四五次这趟“黑车”,只是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些具有鲜明记忆的故事。

回过头再去看,那时候刻骨铭心的事全部都已化作小小的掠影。在我写完故事的同时,几乎所有不能理解的往事、以及算得上是伤口的情绪都随着文字的铺开而缓缓消散。

最近有事又回了一次老家,再次乘坐了那趟拼车,我极其平淡的问价,上车,那司机又把我们放在半路,让四个人去挤三个座位。我笑了笑,多么相似的情境。

冷风呼呼的吹,独属于北方秋高气爽令人畅快的空气包围着身体,我深吸一口气,而后,上了车。

不过这次,我不是最后一个。也没有让自己半边臀部悬空。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黑车”的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