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今日三正第103天(补)

1.孩子每天主动做家务打卡第二天,吃完中午饭,孩子选择主动去烧水。孩子在主动遵守着,每天从一件家务事开始,去逐步形成一个习惯与思想意识。当习惯和思想意识一旦形成一个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并会在大脑里延续下去。孩子小学的时候,一直都是愿意主动做家务,刷碗,蒸米饭。甚至是自己做简单的饭,到了初中家里的教育模式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思想就是,你只用负责好好学习。把学习当成了孩子唯一的事情。一个健全的人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学习。还有人生的各种能力的培训!

2.看到这样一段话:教养发挥作用需要三个要素:有需求的依赖者,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和孩子对成年人的正常依恋。三个要素中最关键的也最经常被轻视和忽略的是,孩子对成年人的依恋。当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忽视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然而教养首先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依恋不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行为,而是需要建立。的关系,忽视关系就看不见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当然也会变得迷茫和焦虑。一旦父母把养育看成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就能从孩子的关系角度去看待问题,父母就会轻易的认定孩子不听话,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能让他们听话,孩子不顺从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学会正确的技巧。很多父母一边忽视和孩子的关系,一边又开始给孩子身上贴标签,归因错误常常是孩子的内心需求没被看见的开始,他们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责任不在自己。错误的归因导致父母看不见问题的源头,而只是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于孩子本身,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从错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父母导向中的孩子会开启对父母的依恋模式,自愿接受对方的照顾和引导,孩子会本能让父母照顾自己,自觉的依赖父母向他们寻求帮助,并听从他们的指导,这就是一念最本质的特点,当一方具备依恋意识时,就会自动服从另一方的管理,但是身为父母我们很难看清这一点,总以为孩子拒绝跟自己的沟通,愿意跟同伴交流是沟通的方法出了问题,而未想到是关系出了问题。在人与人建立关系时,会根据对方主导作用的强弱自动进行排序。而同伴导向中的孩子,即使也启动了和上面一样的程序,结果也不容乐观。依恋脑原本是用来为亲子关系服务的,但在同伴导向的影响下,它会功能失灵。而本该在亲子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动力,却让不成熟的同龄人构建出了一种不健康的主导和服从关系。

3.晚上的学习听着音频居然在沙发上睡着了,半夜被孩子叫醒,提醒我回房间睡,小心着凉,被儿子的细心幸福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