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比较严肃,小编就不做插科打诨的铺垫了,直接进入走心环节。
今天早上坐在公交车上,无意间刷到老板朋友圈转发的一条新闻“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实验室上吊,遗书曝光。”一时没忍住点进去,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又拉回上面,重新看了一遍。
如果大家有看过这封遗书的,可以点开下面的图片看一下,有看过的,划过去就好。
其实,昨天晚上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这条热搜新闻,但当时的意识只是在“一则新闻”上,顺手划过没在意。
在清早缓慢行驶的公交车上认真读完遗书,半清醒半迷糊和即将开始一天工作的疲惫状态瞬间消散,悲从中来。
文字中不难看出,这似乎是个有点幽默,闷骚,絮絮叨叨的男孩子,对自己有点小期待,但很快便觉得不切实际,偶尔会抱怨环境,但更大部分时候是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我可以,我能行,我相当牛逼!”和“我怂了,我不行,我就是辣鸡。“两个极端状态来回切换。
像极了现在社会的大部分年轻人。
但其实他好像也没有遇到比如失业、破产、绝症、丧偶,这些通常意义中的,人生重创。他只是觉得,眼前这道按时毕业的坎儿,很难迈过去了,或者,他只是不想迈了,于是就淡然选择离开,并且希望大家理解。
我猜,网上肯定很多人,此时会痛斥他心理承受能力差,会责骂他“为什么不多想想你的父母?”
键盘侠先冷静一下,人都已经走了,多说无益。或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帮助这样的人迈过这样的困境,以及,自己遇到类似情景时,应该如何度过?
小编想到了几年前的自己。
刚到新加坡工作的时候,我总有种信念:趁着自己年轻,在异国打拼,一定要混的好点,否则回去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倔强的怀揣这种孤注一掷的心情,我当时的处境:语言文化不同,对自己要求高,写个错别字都能难受半天,更别提当时无处藏匿的孤独感。
说实话,那个阶段,真要是有个大的差错或事故,被老板骂几句,我说不定一冲动也会做出点傻事。
直到后来无意间认识了一个朋友,她不管工作怎样,下班时间雷打不动的爱好:养狗,做甜品,炖燕窝,学架子鼓,潜水,攀岩。
旁观了一段时间她的生活后,我突然醒悟,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根源在于:一件事就算再糟糕,起码我其他的事儿还有机会。
可能会有点阿Q精神吧,但它的确对我很有用。
比如,今天的文章阅读量、点赞量不怎样,那我晚上玩两把手游也就赚回来了。手游也失意,那我就多喝几口燕窝,下单买购物车放了很久的大牌护肤品,起码在变美这件事上,我还能做点什么。
就像中学政治课堂上,一个朴素的知识:“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当时不懂,直到置身社会,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意义。只要你的生活里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安慰的事情足够多,不管你在某一件事情上遭受多么大的打击和绝望,你总能从别的犄角旮旯里找到点乐子。
如果说的再深刻一点:人生需要有多种不同的价值维度评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感来源。
比如买到了限量版的包包;看了一部好电影;朋友某天突然夸你衣服穿搭很好看;在自己的坚持下护肤有所成效;搞懂了一个过去苦思很久都没弄明白的概念;学会了一个新的技能……哪怕你给小编的文章点个呢,你也成功给我带来了快乐。
离2020年过去还有76天,今年所有人都不好过,疫情、失业、破产、离别……
希望大家在崭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都能发掘到更多的价值感来源,找到新的“篮子”,储存生活里的小确幸和快乐瞬间。
最后,愿大家都能轻松,快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