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这是我听过最真实的回答

今天进了高中的微信群,小蓝很热情的过来加我微信,简单寒暄之后她点开我的朋友圈,发现只有一条杠。

小蓝问我“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1

今天的朋友圈依然热闹,A开头的微商表姐又卖了三件衣服,楼上阿姨的小宝贝学会了翻身,大学舍友去了海南三亚,我的妈妈转发了一条“孩子长大为什么不想回家”。

晚上我背着书包往出租屋走去,耳机的音量开得很大声。忍不住摘下耳机,却听到周围一片安静。

我就在想,人心好比耳机,内里的波澜是旁人不易觉察的,偶而飘出去一星半点,即便被注意到,也不过一声呢喃。

我大学七个舍友,六个考上了研究生,一个考上了事业编,

而我研究生考试落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还没有着落,

夜晚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飘在空中,常常会想,我什么时候能有个结果。

凌晨的这些碎碎念,我却不想说,因为微信里的几百个好友,没人能真正懂我。

鲁迅先生的《而已集·小杂感》一书中描写过: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像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面对其他人,我们的怜悯、雀跃、悲伤、愤慨可能终究只是表面功夫,所谓感同身受,也只是虚浮的体会。

2

我哥说,有一次他和客户谈项目,签了合同之后,喝醉了,想起了大学爱过的姑娘,心里难受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几年我得到的都是虚荣,得到的都是自我满足,然而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爱不动的还是爱不动,想不起的还是想不起,不敢尝试的依旧不敢尝试。”

忘记分组就点了发送,第二天早上,点开朋友圈,小红点里全是安慰的和猜测的。

他说,我超级后悔,我朋友圈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我并不想把这么真实的自己表露给所有人看,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自我。

因为,真实的我吃饭之前不自拍,睡觉之前不看书,早晨起来不锻炼,看完电影也不留存根,但是朋友圈的我会这样。

村上春树也说:“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

朋友圈是另一种社交,只要与人交流,就免不了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总有人曲解你的意思,总有人嘲笑你的进步,总有人嫌弃你的矫情。

朋友圈里,又有几人能真正与自己心意相通呢?

小事发了显矫情,大事发了,给不了建议,还得挨个解释,悲伤都给解释没了。

所以,索性不发。

3

我记得被录取之后,我和未曾谋面的大学同学加了QQ、微信甚至互关了微博,我觉得这个小姑娘的日常生活真丰富,会拍照,爱旅游,有好多好多的朋友。

心里满是憧憬,想要当面握个手。

但是,当我真正与她见面的时候,发现她极度嫌弃父母没有给她更富裕的生活,

我才知道,朋友圈只是这个人的一面,而真正的生活却是多面的。

国外一部短片《虚假的你》揭露了网络社交的虚假和社交网络成瘾的共通性。

打完厚厚的粉底,做着刚睡醒的摆拍,

开车到郊外,却假装做着户外运动,

这种情况造成的反效果,可能会导致自己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自己的虚荣心里渐行渐远。

到最后,真实的自我怕早已被所谓的虚荣心吞噬,

而我们只能戴着虚伪的面具,惶惶不可终日,这岂不是太可悲?

4

我高中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最近好像“消失了”

头像很久没有换过,朋友圈里也一片空白,

要不是那天翻看好友列表,我都快要淡忘了她的存在。

前几天我碰巧见到了她,妆容精致,气色很好,一看就知道过得不错

我说,你失踪很久了啊,跑哪去了

她笑着回答我,没有呀,一直都在

只是现在不太玩社交软件了,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告诉别人的事,别人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意的事

此时的她和一个颇有情调的男人结婚了,每日过着伺花逗猫的小日子。

爱的人就在身边,我又何必发个朋友圈?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淡出朋友圈是一件好事,

褪去对点赞的期待,真实的活着,

对身边重要的人说说真心话,跟远方好友聊聊天,

这些远比发一张精修自拍来的真实和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这是我听过最真实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