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伯夷列传》

今天随意翻了翻《史记》,看到了数年前我写在书页上的一篇感悟,是关于伯夷叔齐的。那时很不理解伯夷叔齐弃王权而去,义不食周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的行为。总觉得太消极了,为了自己的高洁,置亲人百姓于不顾,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于社会无用。

重新读了这篇传记后,我有了不同的思考。

试想,如果伯夷、叔齐没有逃走,而是留下来,一个继承了王位,一个当了王爷,会怎么样?那么,小小的孤竹国只是换了位国王,多了个王爷而已,随着孤竹国或者商朝的覆灭,他们和他们的国家都将消散于历史的尘埃中,留不下半点痕迹。但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说,却少了“兄弟让国”、“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的气节和感动,少了为历代志士仁人所推崇和践行的忠于祖国、抱节守志、清正廉洁的精神和信仰。

这个损失是无量的。

正如没有悉达多王子的出走,就没有伟大的佛教一样。世若无佛陀,万古如长夜啊,我们能埋怨释迦牟尼对王位的“逃避”吗?

因此,我更愿意将伯夷叔齐的行为理解为一种示现,为了树立后世之表,为了民族文化的正统,伯夷叔齐放弃了自己的亲人和子民,在一个更大的坐标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伯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