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四象限是本课的主要框架结构:
福楼拜曾说过,语言的奥秘:“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一 概念:
1 求同概念:语感好,声音和谐,文字得整齐有规律。初中物理常识,音乐为什么悦耳?噪音为何难受?
2 求同修辞:对偶&押韵
① 对偶:和古代对仗是有区别的,对偶只对字数节拍的约束。其重要性跟比喻差不多,生物是非常重视对称性的。
② 押韵:音节韵母相同,主要讲的是音,故在二象限,作用:读起来非常的溜,帮助记忆。
3 求异的概念:一片规律,一片整饬,一片相同当中,求新求变。适当的位置,适当的时机。平时写出的句子,是散的,但不是刻意安排的,并不能算真正的求散。
4 求异的方法:操控语言节奏,有长有短的句式交杂,在求同中求散落。
① 用标点符号调节节奏是一个非常酷炫的技能。
② 用“的”字调节节奏,的用的多,双音节多,短句多,速度就慢,反之则快。有时是需要变通的。
5 平仄:平声:第一声,第二声,仄声:第三声,第四声,和南方方言里还有的短促的入声。
所有一流的作家,都不会用一个单一的原则统领自己的写作,都是需要变通。
二 案例
1 求同案例
eg1:七字句,都是二二三的结构,比如说“两只黄鹂鸣翠柳”“故人西辞黄鹤楼”等;
eg2:很多顺口溜的内容是很无厘头的。“东西街,南北走,出门见到人咬狗。”很多流传颇广的谚语,金句,格言,都是使用了对偶或押韵。
eg3: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eg4:对比和押韵双重修辞,如赵本山小品里的词:“我71,我75,我属鸡,我属虎,我是他老公,我是她老母。”
2 同&散,重点案例之简嫃
简媜,是一位语感特别棒的台湾女作家。《大师们的写作课》书里【传承】篇,曾选中文章《渔父》,来看下面摘录最后的一段:
例1:三个工人合力扒开沙石,棺的富贵花色已隐隐若现。我的心阵痛着,不知道十余年的风暴雨虐,蝼蚁啃嚼,你的身躯骨肉可安然化去,不痛不痒?所谓捡骨,其实是重叙生者与死者之间那一桩肝肠寸断的心事,在阳光下重逢,彼此安慰、低诉、梦回、见最后一面、共享一顿牲礼酒食,如在。我害怕看,怕你无面无目地来赴会,你死的时候伤痕累累。
——简嫃《渔父》
分析:
1 ) 求同表现在
① 一堆的四字短语,有的是成语,有的不是,比如:第二象限
汉语特别适宜四个字四个字的说,几千年的验证的一个规律,客观存在的现象。《文心雕龙》里曾讲过,“四字密而不簇”紧凑而不拥挤,正正好的状态。
② 安慰、低诉、梦回、和如在。节奏上刻意的整体划一。第一象限。
2 ) 求异表现在
字数比较多的短句“见最后一面、共享一顿牲礼酒食”,此为刻意的求散,求异。放在第四象限
但是上述这两个变体,又是结构一致的,都是动宾结构和量词。所以看整个段落,形成整齐和散落,求同和求异错综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多面向的美学效果。所以语感和音乐感上的魅力,读多少遍都不会腻。
例2:拔起棺钉,上棺嘎然翻开,我睁开眼,借着清晨的天光,附身看你:一个西装笔挺、玄帽端正、革履完好、身姿壮硕的三十九岁男子寂静地躺着,如睡。我们又见面了,父亲。
——简嫃《渔父》
分析:
1 ) 求同:“西装笔挺、玄帽端正、革履完好、身姿壮硕”。
2 ) 求异:突然的节奏急促的两个字“如睡”。
3 求散
仿写古文,提升文笔:仿写的台湾朱天文的一些文章。
例1:职业使然,安浑身骨子里有一股被磨砂霜浸透的寒气渗出。说寒气,是冷香,低冷低冷压成一薄片锋刀逼近,那是安。
——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
分析:每短句的字数:4,20,3,3,13,3。长短错落,像弹簧一样。
例2:一直到鸡爪槭的树干上黏了微小鸟蛋一样的虫茧,夹竹桃开得繁重,他掐下一朵,汁液里一股子苦味,随手就擦在自己肥大的校服上。然后,转眼是虫茧里爬出毛刺毛虫的时节,夹竹桃已经谢了,学校正忙着锯树翻新操场,毛虫随枝桠碎片掉下来,在煤灰上缓缓蠕动,被他用石头砸死一条,又从角落里围过来无数。他还是没长高,校服下摆空荡得厉害,没气概,没强壮,笑起来没骨气。D君已成城墙堵在身后,一双手在他背上移动,说是要帮他打通穴道,却弄痒他,两人一起嘿嘿笑到抽。最后,用巨大死去树枝做的弓箭,他小心藏在施工砖后面,原是打算偷袭D君的石头屁股的,也随时间一齐消失也。
——《鸟》
分析:的字出现都在开头和结尾,有的字放慢了速度,没的字加快了速度。中间告诉平稳的一小段,不仅没“的”字,双音节词都改成了单音节的词,很多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词,能省的都省略了。像开车一样,慢速-加速-慢速-刹车。
4 音律
古人做律体诗很多讲究,有一个平缓和波动的一个参差的多态,非常讲究平仄。发展到成熟时,带着镣铐跳舞,总结出了一套范式,往里填词填内容就可以了。连给风景取名字都是非常讲究平仄的。
例: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双峰栖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巷观鱼,雷峰夕照,三潭印月。
除了双峰栖云(原本是两峰栖云,因康熙乾隆年间下江南嫌俗,所以改了),和南屏晚钟外,其他的都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平仄相对的。
例2:浩浩荡荡的这个词,全部是四声,其实用更古一点的词“浩浩汤汤”的语音才是对的。
三 问题&建议
Q1:有同学问,如鲁迅的很多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也有很多的字,也有很多介词重复,为什么不会显得驳杂和凌乱?
A:鲁迅对文章里的所有要素都做了精准的调配,看似打破规则的地方,其实都是在微妙操控着的,都是有衡量在里面的,所以最后也可以呈现复杂的多面向的美学效果。
不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文字欣赏的层次,无法领略其中精妙之处。
Q2:针对完全不讲究音律和像古人一样极度要求音律,我们的态度是?
A:两种极端状态都不可取,折中的状态,在语感流畅的基础上,整体上高地起伏,抑扬顿挫,就可以了。
Q:提升语感的建议?
① 去读《声律启蒙》,去背。不仅会对平仄有感觉了,而且是对偶和押韵和对仗的,对三种修辞的感觉敏锐。
②读一些中古、近古的诗词。如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曲等;先秦诗歌因为读音变化很大,不做参考。
声明:我这的笔记输出只涵盖部分要点内容,为了自己能更好的消化知识点,也希望能给各位朋友些许启发,相对正课而言相差甚远。老师的课不是快销写作课,知识点讲的很透彻,很实用,是真的能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技巧的,而不是只靠起标题。
对课程感兴趣的,请点击链接:舒明月视频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