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赏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于寄情山水的同时,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苏东坡曾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奇趣”二字,的确为此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开头总体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意蕴主旨、艺术特色等下文则围绕“艺术特色”与“情感意蕴”两方面,逐联分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首句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实在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不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大有不同。似乎特别讲究特别侈靡,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

翻译诗意+关键词艺术分析+整体形象(整体意境): 始终围绕诗词的核心情感和意蕴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说,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三、四句方写道“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也是奇特能够传达出一种惊异感。青山绿水中间闻橹桨欸乃之声,视觉听觉互相配合,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

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

翻译诗意+关键词艺术分析+整体形象(整体意境): 始终围绕诗词的核心情感和意蕴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柳宗元被贬后心绪沉重压抑,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极度悲愤寄情山水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

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融合之情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那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含有作者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如果诗句关键字没有明显特色,则深挖其情感意蕴,然后加强对诗中人物形象以及诗人本人的联系的分析。  如看似恬淡,如何提现孤愤?对诗人心态做恰如其分的分析,言之有理皆可。

【接下来还可以用类似的篇章、题材等进行比较鉴赏。在比较中进一步强化你的核心观点:通过对****的描述,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意蕴

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宗元《渔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