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段时间都在学习山水田园诗,在唐代有几位写山水田园诗特别好的诗人,比如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和柳宗元。其中王维和孟浩然又被合称为“王孟”,他们二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前几周我们分别学习了王维、孟浩然和柳宗元的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韦应物的诗。
韦应物出生在公元737年,在唐朝这是什么时期呢?我来说一下,小朋友一联想就能明白。李白和王维是出生在701年,杜甫是出生于712年,而安史之乱是755年开始的,这一年,韦应物19岁。这里说一下,古人都是按虚岁来计算的,我觉得还是很合理,毕竟母亲怀胎10月,这也算一岁嘛。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所以后人称他为“韦苏州”。韦应物出生在关中的世家大族,他的父亲韦銮是一位擅长画花鸟山水的知名画家。和我们讲过的很多从小勤奋的诗人不同,韦应物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识不了几个字,因为家里有钱有势,他还挥霍浪费,欺负乡邻,坏事干了一箩筐,简直就像咱们现在说的那种仗势欺人的富家子一样。而且韦应物15岁的时候被选为唐玄宗皇帝身边的侍卫,小朋友想一下,能做皇帝的身边侍卫,那么小就能经常见到皇帝,可以说见识也不少,更加胆大妄为。
小朋友会想,为什么韦应物没有知识,还干很多坏事,却还能做官呢?这就是唐代的门荫制度。我们讲孟浩然的时候说过,在唐朝做官,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参加科举考试,第二种就是由当大官的人推荐,第三种就是门荫,比如你的祖辈或者父辈有功,可以奖励子弟在入学、做官方面有特殊待遇;或者祖辈父辈官比较大,也可以奖励子弟享特殊待遇,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当大官的人的一种特权待遇,虽然很不公平,但是当时情况就是那样。韦应物第一次做官就是通过门荫制度。
之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韦应物原来繁华富裕的生活一下子改变了,皇帝唐玄宗带着大臣往西边逃,韦应物再也没有保护伞了,那段日子他过得非常艰难,甚至差点被冻死饿死。但是,这未必是坏事,他开始立志发愤图强。我想韦应物应该是个很聪明的人,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现在六岁就上小学读书,他20多岁才开始努力学习,竟然可以有那么大的成就。
后来韦应物又回到朝里做官,而且脱胎换骨,是一个廉政爱民的好官。他其中就有一大段时间是在苏州做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韦苏州”。韦应物也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他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被合称为“王孟韦柳”。这这类题材上,他们几人的作品达到了唐诗的最高境界。不过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说一下,那就是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这几位都有点像神童,并且从小就开始努力读书,只有韦应物是半路出家,但是却也取得很好的成就,他的作品能和这些人并列,实在让人佩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这首诗,滁州在安徽省,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滁州做官的时候写下的。滁州这个地方,小朋友们可能不熟悉,但是家长们一定很熟悉,上初中时我们都学过一篇古文叫《醉翁亭记》,其中很有名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出自这篇文章。这篇古文也伴随我们成长,它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滁州做官的时候写的,让我们一提起滁州,就想起其中的美景。
《滁州西涧》这首诗,也一直被后人推崇,很多人都喜欢,比如宋朝的宋徽宗皇帝就很喜欢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目中的滁州我们知道了,那么西涧在哪里呢?就在滁州城西的郊野,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期间,他常独自一个人在春天游西涧,赏景之后写出这首小诗。这些小草、黄鹂还有春雨、船本来都是很常见的景物,但是到了韦应物的笔下,就变成了一幅超级美丽的图画,还暗含一点点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
诗的前两句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不是孤独的意思,而是我们说的“单单”,“怜”可不是“可怜”的意思,是喜爱、喜欢的意思,独怜,就是最喜欢、最喜爱。幽草就是幽谷里生长的小草。“深树”,是指繁茂的树,枝叶茂密的树。这两句写得很有意思,韦应物把安静的小草和嬉闹的黄鹂放在一起对比,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最喜爱滁州涧边幽谷里面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叫的黄鹂。
后面两句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就是春天的潮汐,“野渡”就是郊野的渡口。“横”就是随意漂浮,这个字用得很好,小朋友可以想象一下野外的池塘或者湖里,有一只没人坐的小船自个儿漂在水面的情景。这两句诗是写,天晚时,潮水猛涨,再加上春雨,水势更大更急,这时候郊野的渡口已经看不见行人,连船夫也不见了,只有空空的小船悠然默默地独自漂浮在水面。
这个渡口是在郊外,如果是在繁华的地方,或者其他重要交通之处,碰上傍晚下雨涨潮,正是渡船派上大用场的时候,不可能悠然空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的“自”用得很巧,类似于我们说,反正也没有人用我,我就自己一个人漂着吧,就是那个感觉。这首诗在三年级语文的下册,小朋友们回头把这首诗背会哈。
二、《蒹葭》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秋天的诗。我这几天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开始接触《诗经》中的经典诗作,毕竟,《诗经》中的诗,对于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理解。最近大家都在议论关于叶嘉莹女士的一部纪录片,叫《掬水月在手》,最近电影院也在放,我是打算下周去看的。叶嘉莹女士是我很佩服的一位女性,她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传播中国的诗词文化上,她的学生从幼儿园孩子到院士都有。她主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里,第一篇就是来自《诗经》的《蒹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文化小常识孩子们都要记住哈,我再重复一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首诗歌,又经常被后人称为“诗三百”,其实是取整数,就像我们说唐诗三百首,其实是311首。《诗经》里作者姓名都失散了,换句话说,就是已经不知道这些诗具体是谁写的,有些人就把它们称为“集体创作”,就是大家共同创作的。
《诗经》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了解一下就行,现在记不住没关系,到了三年级要记住。从形式上看,《诗经》一般是四个字为一句,二二节奏,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刚才这几句来自《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这跟我们背过的诗歌很不一样,我们前几个月背的几乎都是五个字一句的五言诗,或者七个字一句的七言诗,像四言诗,我还没有带领小朋友们背过。
这里我插入一句哈,我们群里现在上三年级的小朋友就比较辛苦,要把背会的诗尽量默写出来,还要记住讲到的文学文化常识,任务比较重。当然不完全会默写也没关系,但是课内出现的就一定要求会默写,这不是我的要求,是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要掌握的能力点。这就是别人为什么说“三年级是一个坎”,确实,各科知识量大了很多,难度也上来了,三年级的哥哥姐姐加油哈。一二年级的弟弟妹妹若是能顺便记住几个文学文化常识,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聚沙成塔。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很长,对不对?我们这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诗歌,小朋友敢不敢挑战?其实若是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首诗有个特点:它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的节奏都是一样的,第一部分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结束。第一部分背会之后,后面两部分只要在这基础上换掉几个字,就能够全部背出来了,我相信你们能行。因为在疫情期间没事干,我把这首诗拿出来教小弈,我把几个他不认识的字告诉他,并且告诉他节奏和诗的特点之后,他就利用上床睡前20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背出来,我相信你们也可以,加油哦~~
我稍微讲一下诗中几个难理解的地方,题目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两个字都是指芦苇。苍苍,还有下文的“萋萋”、“采采”,都是“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这个“为”,意思是凝结成,白露为霜就是露水凝结成霜。所谓伊人中的“所谓”意思是所说的,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一方:那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逆流而上。小朋友可能不知道什么叫逆流而上。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因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中国的河流绝大部分都是从西往东流,如果你坐船从西往东走,就是顺着河水的流向走,简称“顺流而下”,下一句“溯游从之”中的“溯游”就是指顺流而下。那么如果你坐船从东向西走,那么就是跟河水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你就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明白了吗?
“溯洄从之”中的“从”,不是跟从,而是追寻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宛:宛然,好像。第二段中的,晞(xī):干。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坻(chí):水中的沙滩。第三段中的“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描写追求爱情的诗,不过对此我有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它更写出了我们对人生理想的一种追求。诗中的“伊人”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一旦认定了,就不顾艰难险阻去追求,去想方设法实现。就像我们群里的小朋友们,有了目标之后,就算有困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孜孜以求。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11月8日打卡(①背会,②背第一段,有余力者可全部背会②)
①《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②《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