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怪诞心理学?这门学问的意义何在?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泡茶的奥秘、祈祷的力量、水果的个性和人浪的形成。
2、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上一小时,你会觉得只坐了一分钟;如果你在一个热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却会觉得仿佛坐了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3、当茶壶内的水温维持在180—190华氏度(82~87摄氏度)之间,而且茶叶浸泡时间达到8分钟时,泡出的茶味道最醇,喝起来最香,而且绝对不会太苦,也不会太淡。
4、能够对泡茶进行如此彻底的研究,高尔顿很是得意,于是骄傲地宣称:“茶壶里再也没有什么秘密了。”从表面上看,高尔顿对无聊、美貌、祈祷和泡茶的研究可能显得比较分散。不过,这些都是同一种人类行为研究方法的早期绝佳案例,我把这种方法称为“怪诞心理学”。
简单地说,怪诞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个方面。
一、你的生日到底隐含着怎样的秘密---时间心理学
1、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一小部分热情高涨的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人们的出生日期和他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范围涉及甚广,其中包括剖析那些残酷无情的冷血杀人狂、追踪数以百万计的美国纳税申报表、分析英超足球明星的生日、让两万多人上线进而评估他们各自的运气,甚至还有科学家让一名年仅四岁的小孩预测全球股市的发展趋势。虽然他们的工作进展缓慢,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他们逐渐从笼罩在星座之上的层层迷雾中发现了一个事实:我们的出生日期的确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
2、文章讲述的是当时最流行的金融占星学,而且提到有些占星师宣称一家公司的设立日期能够影响到其日后的经营业绩。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遍布全球的投资者就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投资参照依据,于是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课题”,看看上帝的旨意是否的确能够左右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
3、我主持的这个实验需要三名参与者:一名金融占星师、一名资深的分析师以及一个年龄尚小的孩子。在实验开始的时候,我们会为每名参与者提供价值5000英镑的虚拟货币,然后让他们用这些钱去购买自己最为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会就他们将如何选择进行追踪。那么,到底谁的投资是最明智的呢?
4、当正午12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把手中所有的小纸片使劲抛向了空中,在它们轻轻飘向地面的时候,小蒂娅随机抓住了其中的4张小纸片。
5、无论是金融占星师还是资深分析师都没有预见到这场风暴。全球股市骤然暴跌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三位参与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损失最大的是金融占星师,观测天象的结果是他的投资赔了10.1%;紧随其后的是资深分析师,亏损7.1%;相对而言表现最好的竟然是小蒂娅,她的随机投资只赔了4.6%。
6、事实证明,随机选出的股票在回报率上总要胜过专家的选择,而且每次至少会打败其中一位投资人。
7、事实上,在艾森克看来,它们只是在少数几个最为基本的特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艾森克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特质分别定义为“外向”和“神经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就是用来衡量这些特质的,整个调查表包括大约50个不同的描述。
8、艾森克所定义的第一个纬度是“外向”,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活力。得分较高者被称为“外向型的人”。这种人比较容易冲动、乐观、开朗、喜欢与人相处、追求即时享受、拥有较多的朋友和广泛的人脉,但同时也更有可能欺骗自己的伙伴。
9、得分较低者则被称为“内向型的人”。这种人显得更为小心谨慎、善于约束自己,相对也更保守一些。他们的社交圈往往仅限于几个非常亲近的朋友,他们对五彩斑斓的夜生活没有什么兴趣,而宁愿待在家里读一本好书。
10、艾森克所定义的第二个纬度是“神经质”,这个纬度衡量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稳定程度。得分较高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比较没有自信、常常为自己设立不切实际的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而且会更经常性地出现怨恨和嫉妒心理。
11、得分较低者更容易保持心态稳定、更容易放松自己,在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情绪也更容易恢复,这种人很善于用幽默来化解焦虑,有时候甚至会因为面临压力而更加斗志昂扬。
12、结果发现,如果调查对象很清楚星座对性格有何影响,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传说的吻合程度就会非常接近。相反,如果调查对象对占星学没有太多了解,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传说就不会那么一致了。结论已经很明确了,出生时的星象位置并不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什么魔法效应。然而,的确有这么一些人,由于对占星学中星座和性格之间的关系非常熟悉,竟然真的就变成了具有某种星座特质的人。
13、依据占星师的说法,出生时的星象位置可以预测一个人的个性,并会对他们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真的是这样,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出生的人在性格和命运上应该非常相似才对。事实上,杰弗瑞指出,他们如果真的是这样,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出生的人在性格和命运上应该非常相似才对。事实上,杰弗瑞指出,他们应该是“时间双胞胎”。
14、杰弗瑞并没有发现太多证据可以证明时间双胞胎之间存在相似性。以1958年3月4日11点5分出生的人为例,他与晚自己几分钟出生的时间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和他与晚自己一天出生的人之间的相似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15、杰弗瑞做了很多类似的测试,所有的测试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任何一次的测试结果能够为占星师的说法提供支持。
16、占星学和笔迹学事实上并不需要真的很准,只要看起来很准就足够了。只要给人们一个非常概括的描述,他们的大脑就会诱使他们相信这些描述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17、弗瑞尔只不过大致翻阅了那本星座书,然后从不同的星座说明中挑选了10句话,凑成了一段文字。尽管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拿到的都是同样的性格描述,但竟然有87%的学生给出的是4分或者5分。
18、弗瑞尔告诉班上的学生,由于自己一时疏忽,竟然不小心把评分表上的名字给删除了,所以他希望大家能够诚实地按照最初的评分重新在拿到的性格描述上圈选一次。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删除学生的名字。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核对学生再次给出的分数是否完全一致。结果证明,在原来圈选“非常准确”(给出了最高分5分)的学生中,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那份性格描述说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并且说自己此前给出的分数本来就比较低。弗瑞尔这次终于搞明白了,看起来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
19、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任何一流的马戏团都应该有能力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20、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这种类型的描述骗得晕头转向呢?人们之所以认同这些描述,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描述都是正确的。毕竟,谁会强烈质疑自己做出的重要决定呢?谁能否认希望别人欣赏和钦佩自己呢?谁不会对安全感有迫切的渴求呢?即便是一些听起来很个性化的描述,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可能是正确的。
21、“谄媚效应”。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
22、弗瑞尔及其追随者所做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星座已经欺骗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占星师完全可以信口雌黄,只要说的时候足够含糊其词,足够阿谀奉承,大多数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表示占星师的分析“非常准确”。
23、希弗瑞决定不带任何时钟进入洞穴,而是强迫自己完全依据自身的生理时钟决定作息时间。希弗瑞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方式就是一部电话,他可以直接打给地面上的研究团队。
24、在地下375英尺(约114米)的洞穴里,希弗瑞伴着一顶小小的尼龙帐篷度过了60个不见天日的昼夜。电话记录显示,他判断时间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到实验的最后阶段,他打电话给地面研究人员时还坚信自己一个小时前才打过电话,而事实上好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25、跟直射在眼睛上的光线一样,照射在膝盖后面的光线也具备改变生理时钟运转的能力。
26、在9月和11月之间出生的潜在选手要比在6月和8月出生的选手大10个月左右,所以身体也更加成熟一些。足球是一个需要体力、耐力和速度的运动项目,这多出来的几个月时间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
27、这种时间心理学效应并不仅仅发生在职业运动员的身上,它们也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人们的运气。
28、幸运儿和不幸的人在人生历程中的差异非常明显,而且他们与幸运之神的关系还颇具连续性。幸运的人看起来总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幸运之神总是对他们宠爱有加,即便遇到危险也总能化险为夷。不幸的人则刚好相反。他们的生活好像就是由一连串的失败和绝望组成的,而且他们都深信这些不幸并不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
29、类似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那些志愿者的运气好坏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决定的。幸运的人通常乐观开朗,而且充满活力,所以容易接受新的机遇和经验。相反,不幸的人性格相对孤僻,而且反应不够敏捷,所以常常对人生感到不安,不太愿意充分利用摆在面前的大好机会。
30、捷安堤的研究结果显示,喜欢寻求刺激的人通常是在夏天出生的,而那些喜欢熟悉事物的人则更可能出生在冬季。
31、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很多种解释,其中大多跟冬天的环境温度比夏天低这个观点有关。可能是因为冬天出生的婴儿要面对更为严酷和恶劣的环境,所以会比夏天出生的婴儿与看护人的关系更为亲近,所以在生活中比较不喜欢冒险,运气相对来说也要差一些。
32、美国演员露西尔·鲍尔曾说过一句名言:永葆青春的秘诀就在于“诚实地生活,慢慢地咀嚼以及谎报自己的年龄”。
33、在这个重视青春和美貌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一些,这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上流人物会不会对自己的具体出生日期动手脚呢?也就是说,他们会不会刻意隐瞒自己到底是在哪一天出生的?
34、哈里森认为这种效应源自一种不同寻常的心理现象,你可以将其称为“沾光”,但很多研究人员给它贴上了另外一个标签——“BIRG效应”。
35、那些富人和名人之所以谎报生日,无非也是想沾沾重大节日的光。某些广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也为这种诠释提供了支持性证据。闻名全球的爵士音乐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宣称自己生于7月4日。然而,音乐史学家泰德·琼斯研究了阿姆斯特朗的出生记录,结果发现其实他生于8月4日。哈里森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阿姆斯特朗绝对不是唯一通过谎报生日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名人。
36、父母撒谎或许有助于解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一个谜团,也就是所谓的“火星效应”。
37、一部著名的19世纪法国传记辞典中收录了1.6万人的传记,高奎林据此绘出了这些人出生时的星图。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在这些人出生的时候,某些行星的确更有可能高悬于天际。这些证据后来被称为“火星效应”
38、简而言之,迪恩的研究结果显示,火星效应可能跟占星术没有什么联系,但与相对古怪的社会史息息相关。
39、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的身体加以控制,从而将死亡延后一小段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他们至关重要,虽然事实上延后的时间非常有限,但看起来足以让他们经历一个重要的社会或个人事件。
40、结果发现,在一年的所有时间里,女性更有可能在自己生日后的一周内去世。相对而言,男性在生日前一周去世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一年中的任何其他时间。菲利普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倾向于把生日看作一次庆典,所以总会期盼生日的到来;而男性更倾向于将生日作为回顾人生历程的时刻,他们会在生日临近的时候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非常有限,进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41、有些人的确有能力运用意志延缓或加速自己的死亡时间。
二、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1、经过长期的仔细观察,莫里斯发现这种看似无辜的行为隐瞒了一个欺骗的意图。一旦晃动鼻子的大象距离另外一头大象足够近,它们就会迅速地卷起一些对方没吃完的干草,以最快的速度吞进自己的肚子里。众所周知,大象是高度近视的动物,所以那些吃得比较慢的同伴通常对这种偷窃行为一无所知。
2、20世纪70年代,会聊天的大猩猩一下子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作为探究跨物种沟通大型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弗朗西·帕特森开始尝试教授两只低地大猩猩使用简单的美式手语。这两只大猩猩分别叫迈克尔和可可。在帕特森看来,大猩猩完全有可能与人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你甚至可以跟它们谈论比较复杂的话题,比如说爱情和死亡。大猩猩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方面都跟人类非常相似。
3、大象偷吃干草的行为完全是观察的结果,但大猩猩撒谎看起来很可能是刻意为之,他们那明显的沟通技能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结果表明,在已满三周岁的孩子中,大约有一半的人会对研究人员撒谎。如果把年龄段提高到五岁,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偷看,而且全部都会撒谎。实验结果清楚无误地表明,从我们学会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学会撒谎了。还有一点看起来更令人惊奇,当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否认偷看玩具的录像时,他们竟然无法分辨自己的孩子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
5、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比较注重别人怎么看他们,他们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能够很快让自己的行为适应所处的环境,并且很善于操控别人看待他们的方式。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撒谎高手。相反,自我监控能力弱的人即便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看起来也还是“同一个人”。他们的行为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价值观所左右的,他们并不太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周围的人造成什么影响。因此,这种人在生活中不太会撒谎,也不太可能欺骗他人。
6、一项调查是让人们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详细记录每天的谈话内容,而且不能遗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谎言。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一天的时间里会说两次大的谎,1/ 3的谈话都会含有某种形式的欺骗,80%的谎言没有被揭穿,超过80%的人会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撒谎。
7、研究欺骗心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未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善于和不善于说谎者的类型上。相反,这些研究更为关注检测谎言的艺术和科学。那么,人们真的能够检测谎言吗?有哪些征兆会让谎言泄密呢?有没有可能教会人们成为更高明的测谎者?
8、如果想要察觉谎言,或许掷硬币决定还比较简单。无论男女老幼,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地察觉谎言。调查结果还显示,我们甚至无法分辨自己的另一半是否在说谎。
9、调查的结果一目了然,说谎者和说真话的人一样,他们也会正视着你,并不会紧张地挥手,而且也不会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要比说真话者更为沉静)。人们之所以无法察觉谎言,是因为他们将自己对各种行为的看法当作了评判的基础,但这些行为其实与欺骗无关。
10、如果有人向你提了一连串的问题,问你上周都做了什么。你很可能已经不记得很多琐碎的细节了,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肯定会坦言自己已经忘记了,但说谎者却不会这么做。当说到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信息时,他们似乎都具备了超强的记忆力,而且通常都会“想起”哪怕是最细枝末节之处。相反,说真话者知道他们自己忘记了某些细节,而且也乐于承认这一点。
11、我们也把两段访谈的录音拿到了全国性的电台播放,科学编辑罗杰·海菲尔德还安排在《每日电讯报》上刊登了访谈的文稿。他们都请听众和读者来辨别哪一个是谎言,并通过拨打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进行投票。结果有成千上万人积极参与。虽然电视观众察觉谎言的能力跟信口瞎猜没太大区别,但报纸读者猜对的概率却达到了64%,电台听众中更是有73%的人猜对了。由此看来,在监测谎言时,聆听是一种比观看更有效的方式。
12、其中一期有三名女子都号称自己是研究中世纪问题的专家,在另一期中,有三名男子都说自己曾收到来自中国的邀请,让他们帮忙去发掘史前北京人遗址。研究人员把这些剪辑拿给不同组别的人去看。其中一组人看到的是正常拍摄的影片,既有声音也有画面;第二组人只能听节目的录音;第三组人则只看画面。实验结果证明了说谎用语的重要性。只看画面的人很难分辨出谁在撒谎,但只听录音的人却很善于分辨出谁会站出来揭示真相。
13、一旦知道了能够泄露谎言的迹象,辨别谎言就变得容易多了。这跟说谎者是否直视你的眼睛、是否有很多手势、是否坐立不安都没有什么关系。
14、更为可靠的说谎迹象是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时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
15、罗宾爵士和莱斯利·尼尔森的实验是不是就意味着从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中无法看出欺骗的迹象呢?其实也不尽然。事实上,的确有办法借助眼睛而不是耳朵识别欺骗的伎俩,只不过你必须知道自己要看的是什么。
16、我们每个人都会微笑,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复杂心理。你微笑的时候到底是因为自己很高兴呢,还是想让别人知道你很高兴?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在研究人员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微笑几乎完全是由内心深处的幸福感所驱动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微笑是一种社交信号,目的是为了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你的感受。
17、为了平息这场争辩,康奈尔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教授和罗伯特·乔斯顿教授决定对比一下人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微笑次数,一种是独乐乐,一种是众乐乐。他们得出的结论显示,在背对着同伴的时候,如果打出了高分,只有4%的人会露出微笑。然而,一旦转过身来面对自己的朋友时,42%的人脸上都会出现灿烂的笑容。因此,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我们微笑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高兴,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很高兴。
18、和所有的社交信号一样,微笑也是可以伪装的。为了给人留下快乐的印象,人们通常会微笑,但其内心深处可能并不快乐。那么真正的微笑和伪装的笑容是一样的吗?或者是否有一些面部信号可以对两者加以区分呢?
19、真心的笑容并不仅仅涉及颧大肌的活动,同时还会关乎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当露出真心的微笑时,这些肌肉会绷紧,把脸颊往上拉,同时把眉毛往下拉,从而在眼角周围产生微小的细纹。杜胥内发现眼部肌肉的收缩是无法随心所欲加以控制的,“只有内心的甜蜜感才能够让它们动起来”。
20、当人们直视某件事物的时候,光线会落在视网膜中心被称为“中央窝”的地方。眼睛的这个部位擅长观看比较明亮的物体,比如在阳光直射下的物体。相反,当人们从眼角看物体的时候,光线会落在视网膜的周边,眼睛的这个部位擅长观看比较昏暗的物体。利文斯通发现,达·芬奇的名画正是利用视网膜的两个不同部位看物体的不同方式愚弄了人们的双眼。分析显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使得她的嘴唇看起来比脸的其他部位都更暗淡一些。当人们看她的眼睛时,使用的是视网膜的周边视野,所以她的微笑看起来非常明显。当人们直视她的嘴唇时,使用的是视网膜的中央窝视野,所以他们看到的是这幅画较暗的区域,这就使得她的微笑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
21、你不能太把微笑当回事,那笑可能是假笑。这种表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礼节性的微笑,也可以是对背叛的一种掩饰。当我们内心感到悲伤时,嘴角就会浮现出这种笑容。
22、20世纪7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开始正视记忆的可塑性。研究人员成功地说服了参与实验的人,使他们将锤子记成了螺丝起子,将《服饰与美容》杂志记成了《小姐》杂志,将刮了胡子的男人记成了留胡子的男人,将米老鼠记成了米妮。
23、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几乎每个人对真实发生过的童年趣事都记得非常清楚,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说他们也记得未曾发生过的热气球旅行,有些人甚至还能清楚地描述搭乘热气球的细节。随后,研究人员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回去后再好好回想一下。到了最后一次访问的时候,有一半的人想起了虚构的热气球旅行,而且很多人都能够描述这次旅行的细节了。
24、人类记忆的可塑性要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更为惊人。一旦某位权威人士指出我们有过某种经历,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否认,随后就会用设想填补记忆中的空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事实和虚构情节之间的界限就变得难以区分了,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谎言。
25、暗示的欺骗效果并不仅仅会让世界上的领导人把虚构的故事当作事实。职业骗子也会使用同样的技巧,并以此让人们相信他们曾经历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26、魔术师是诚实的骗子。和大部分的说谎者不同,他们完全承认自己是在欺骗观众。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得设法让观众相信物体会凭空消失、女人能被锯成两半、未来也可以准确地预测。
27、魔术事实上跟快速移动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魔术师会借助多种心理武器去愚弄他们的观众。在魔术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暗示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一个角色。
28、我们找到了位于伦敦心脏地带的拘留所,这是一个维多利亚风格的地下监狱,如今早已废弃不用,但里面依然阴暗而潮湿。这简直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完美之选
29、我们很快就发现,很显然这些技巧对于现代的观众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用红外摄像机拍下了很多场通灵会,录像带显示围坐在大桌子周围的人有目瞪口呆的,有大声尖叫的,也有人在死一般的静寂中被吓得瑟瑟发抖。
30、正如简单的暗示可以让人们回忆起儿时并没有经历过的童年趣事一样,它同样可以让很多人感受到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三、一切皆有可能-灵异心理学
1、塞缪尔·约翰逊博士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先迈右脚,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此外,他在人行道上行走时总会避开路面上的裂缝。阿道夫·希特勒笃信数字7具有非凡的魔力。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相信数字13一直在为他的生活带来好运,他说自己的名字由13个英文字母组成,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待了13年后成为该校的第13任校长。
2、调查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40%的经纪人说购房人通常不愿意购买门牌号为13的房子,从而导致卖家不得不降价出售。
3、所有这一切让菲利普斯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知道每月4日所带来的迷信压力会不会对一个人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会不会造成更多的人突发心脏病?
4、结果发现,在华裔和日裔人口中,每月4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人数要比当月的其他任何一天高出7%,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慢性心脏病上,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13%。相对而言,美国白种人的死亡率在每月的4日并没有出现峰值。这项研究工作颇具争议性,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对此也提出了质疑。
5、在男性的死亡记录中,只有5%与不吉利的日子相关,但在女性的死亡记录中这个比例攀升到了令人震惊的38%。两组研究人员都认为交通事故比率的增加是因为驾车人在不吉利的日子里变得特别紧张的缘故。因此,结论已经很明显了:迷信的确会害死人!
6、火马年每60年出现一次。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火马年代表着厄运降临。依据传说,在这一年出生的女人生性暴躁,所以绝不是好妻子的人选。这个传说虽然年代久远,却因一部歌舞片而流传至今,歌舞片围绕八百屋阿七的故事展开。1682年,阿七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僧侣,她认为制造一场小的火灾有助于巩固他们的爱情,不幸的是,阿七是在火马年出生的,火灾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几乎摧毁了整个东京。
7、加藤惠格观察了1961—1967年间因意外事故、中毒和外部暴力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结果令人不寒而栗。1966年,新生女婴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前后几年,但新生男婴的死亡率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加藤惠格由此得出结论:在火马年出生的日本女婴的确“因为民间的迷信传说而牺牲了”。
8、结论已经不言而喻了。迷信并不仅限于无关痛痒的敲击木头或交叉手指,而且还会影响房价、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堕胎率以及月度死亡统计数据,迷信甚至还会迫使医院浪费大笔的资金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医疗护理上。
9、支持迷信思想的人争辩说,这些信仰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们都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们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在有据可查的所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都有幸运符、护身符和避邪物的身影。
20、质疑迷信的人并不会把这些历史数据看作迷信成立的证据,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根深蒂固的不合理现象,科学实验一直都无法证明这些迷信思想是成立的。
21、如果幸运的人选中的中奖号码真的比不幸的人多,那么幸运的人会选但不幸的人未选的号码就更有可能成为中奖号码。
22、参与实验的幸运儿和不幸之人是否会有更好的表现呢?事实上,大家的表现没什么两样。幸运的人选对的号码并没有比不幸的人更多,那些使用各种迷信方式选号的人也并不比随机选号的人更为幸运。至于那些依据自己的生日、孩子的年龄或宠物的行为选号的人,他们的表现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简而言之,在这一次的较量中,理性以1:0战胜了迷信。
23、结果显示,倒霉组接待的就诊人数并不比对照组多,睡眠的时间也并不比后者少(事实上,收到祝福信息的组接待的患者数量要少于收到白纸的组,睡眠的时间也要多于后者)。
24、对于任何想要寻求真正好运、幸福和健康的人,我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就破除一切已知的迷信。
2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避免受到扣留,马林诺夫斯基旅居到了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外海的一个小岛,并在那里潜心研究特罗布里恩德岛民与世隔绝的社群文化。
26、当在礁湖区相对平静的海面作业时,特罗布里恩德岛民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捕鱼技巧,只有当他们进入更为危险的外海时,才会使用更为复杂的巫术和迷信仪式。马林诺夫斯基推测,这些迷信行为可能根源于岛民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27、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时期,人们会迫切地寻求一种确定感,这种需求会促使他们支持强大的领导体制,并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理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
28、当人们备受经济萧条的折磨时,有关迷信的文章数量就会显著增加。当经济情势开始好转时,此类文章的数量也会相应较少。
29、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很多人变得迷信了。然而,其他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迷信思想也可能是由截然不同的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而且很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0、“蔓延之律”,依据这种理论,一旦某个物件与某个人接触后,就会获得那个人的某些“本质”。在某些特定形式的巫术仪式中,如果想要诅咒某个人,或许就需要获得这个人的毛发或者指甲屑,应由此对他们施加某种类型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
31、事实上,罗津的研究发现,人们宁愿穿沾有狗粪但并未洗过的羊毛衫(这可的确会带来健康隐患),也不会接受冷血杀人魔曾经穿过但已经洗干净的羊毛衫。
32、最为著名的巧合事件当属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亚伯拉罕·林肯之死了。林肯是在福特剧院被刺杀的,而肯尼迪则是在乘坐一辆林肯轿车出游时遭到了暗算,这辆林肯车刚好是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林肯于1846年当选为国会议员,肯尼迪当选则是在1946年。林肯在1860年当选总统,而肯尼迪在1960年当选。两位总统的姓氏都包含七个英文字母,而且两次刺杀行动都发生在周五。在他们死后,继任的总统都叫约翰逊。安德鲁·约翰逊生于1809年,而林登·约翰逊是在1909年出生的。
33、在极为庞杂的一大群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动和反应,事件的各种组合都有可能发生,许多小问题的出现看起来可能会既令人震惊又超乎寻常。
34、米尔格兰姆的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参与者会因为有身着白大褂的实验者要求他们那么做而对不幸的受害者施予可能致命的电击。米尔格兰姆的电击实验
35、那么,到底需要经过多少个人才能与完全陌生的人取得联系呢?美国已经有数亿人口,但研究发现,要让第一个发件人与目标收件人取得联系只需要六个人,这一点的确令人惊讶。这意味着素昧平生的两个人之间仅隔六度之遥。
36、因此说,看起来从一开始幸运的人就比不幸的人认识更多潜在的收件人,所以转寄包裹的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这个结果充分证明了幸运儿所处的世界的确比不幸的人更小,反过来,这也进一步增大了他们在生活其中的小世界里经历“幸运”巧遇的可能性。
37、有些人似乎可以在火上行走,在一长列烧得通红的木炭上赤脚走过却毫发无损,要知道,木炭的表面温度可高达1000华氏度(538摄氏度)左右呢。科学上对这种惊人技艺的解释是这样的:炭的导热性非常低,再加上炭火余烬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真正传递到脚底的热量很少。
38、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有可能对你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即便出现了双脚二度烧伤的悲剧,这些火行者依然未对自己宣称的超能力产生丝毫的怀疑。
39、我们的工作是想搞清楚一个疑问:在这些著名的“闹鬼”地点,人们经常会表示遇到过灵异事件,这到底是为什么?随后我们会对号称感受到灵异现象的人和他们有此感受的地点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梳理出灵异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发现,有些人对鬼魂的存在要比其他人敏感得多。
40、两组人在电影院里参观的完全是相同的地点,但在参观之前被灌输了完全不同的思想,结果“抓鬼”组报告的不寻常体验要远远多于另外一组。
41、维克猜测实验室里应该有低频声波存在,这种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进一步的调查验证了维克的猜想。经过追踪,他发现低频声波源自抽气系统中一个新安装的风扇。当风扇启动时,花剑就会开始摇晃。当风扇关闭时,花剑就会停止晃动。可是,维克的发现能够解释看似灵异的现象吗?
42、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进行的试验显示,次声波的确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这些声波能够移动小的物体和表面,甚至还可以让烛光诡异地闪烁个不停。
43、莎拉的想法是把次声波加入到现场音乐会的某些旋律中,并观察秘密释放的声波是否会影响观众对音乐的感受。比如说,次声波会不会让观众产生撞鬼时的诡异感觉,让他们觉得有诡异的东西存在、突然浑身发冷、膀子后面突然发麻等。
44、高强度的次声波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很显然,我们只想让观众感受到安全的次声波。潜在的问题就在于次声波会在音乐厅内回荡,所以并不能排除次声波在音乐厅的某个位置会进行叠加,从而产生强度异常大的次声波并对观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很有必要在音乐会正式开始前启动发射器,并让理查德和丹仔细评估音乐厅各个位置的次声波强度。
45、效果很明显,平均而言,在有次声波存在时,表示有诡异感觉的人数竟然多出了22%。人们对诡异感觉的描述都非常有趣。
46、一位管风琴制造商私下向研究团队透露的信息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观点。他告诉研究人员,由于人们听不到这些大型管风琴发出的声音,所以它们可以被看作营造小氛围的昂贵方法,或者帮助信徒找到上帝的一种简便方式。
四、下定决心---决策心理学
1、即使不借助计算器,我们也知道两次省下的钱没什么两样,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什么人们会以如此不理性的方式对待这两次购买行为呢?看起来他们并不是以绝对值来计算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钱,而是以能够节省的金额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
2、1957年9月,市场研究人员詹姆士·维克瑞宣布了一项实验结果,证明潜意识刺激能够对人们的购买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3、研究的第一部分旨在确定隐藏的信息是否会影响大众看电视的习惯。按照惯例,WTTV电视台第四频道每晚都会播放长达两小时的电影,随后是由知名主持人弗兰克·爱德华兹主持的新闻节目。研究人员获准在播放电影的两个小时里始终加入潜意识信息“观看弗兰克·爱德华兹”,希望能够以此说服更多的观众稍后继续观看爱德华兹的新闻节目。
4、研究的第二部分旨在探讨潜意识刺激改变人们购买行为的可能性。约翰·菲格公司是位于印第安纳的熏肉批发商,公司让研究人员在其电视广告上闪过“购买熏肉”的潜意识信息,随后追踪该信息对整个地区熏肉销量的影响。
5、潜意识刺激对于熏肉的销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同时还使得数量可观的电视观众放弃了弗兰克·爱德华兹的新闻节目。由此可见,潜意识信息的猛烈轰炸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德夫勒和佩特雷诺夫得出了结论:公众在晚上终于可以安心入眠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潜意识刺激并不能偷偷地操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6、詹姆士·维克瑞宣称潜意识信息可以增加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量,但德夫勒和佩特雷诺夫得出的结论却是熏肉的销量并没有因潜意识刺激而大幅上扬,那么,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该做何解释呢?
7、他解释说,有关潜意识刺激和购买行为的故事过早地泄露给了媒体。事实上,他当时收集到的数据非常有限,也就仅够申请专利之用而已。
8、事实上,大量的研究显示,我们日常行为的很多方面都会不自觉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不会在电影或电视屏幕上快速闪过。相反,它们就出现在我们眼皮底下,而且会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类似名字这么简单的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9、1971年,心理学家芭芭拉·布坎南和詹姆士·布朗宁请一群人评判对1000多个名字的喜欢程度。结果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刻板印象。绝大多数的人都表示喜欢迈克尔、詹姆士和温迪等名字,但特别不喜欢阿尔弗雷德、波希瓦和伊西多。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些情绪上的反应并不会对人的一生造成多大的影响。可事实上,我们错了。
10、正如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所述:“从降临到人世的那一刻起,孩子的名字通常就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而其未来的个性也必将衍生于此
11、具有“正面”首字母缩写的男士平均比一般人多活了四年半,而具有“负面”首字母缩写的男士则比一般人少活了三年左右。具有“正面”首字母缩写的女士平均寿命比一般人多了三年,但具有“负面”首字母缩写的女士却没有遭遇负面效应。在探讨这种效应背后的可能机制时,研究人员表示,首字母缩写比较“负面”的人可能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很高,而且可能需要忍受周围人的嘲笑以及其他一些负面的反应。另外一个事实也佐证了这个观点,那就是首字母缩写比较“负面”的人更有可能因自杀和意外等心理因素死亡。
12、不同寻常的名字更容易让别人记住。在泽亨哈夫特选出的436个人中,共有30人出现在了《名人录》里,其中有23人来自于《社交界名人录》中的“罕见名字”组,只有7人来自于“常见名字”组。简而言之,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一个不寻常的名字或许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利。
13、同样的效应是否会影响人们对结婚对象的选择呢?人们会不会更有可能与姓氏首字母和自己相同的人结为夫妻呢?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佩勒姆和他的同事们查阅了1823—1965年期间的1.5万多份结婚记录。结果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姓氏首字母相同的夫妻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预期。
14、佩勒姆的研究显示,出现上述情况可能并不只是巧合,而是因为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朝跟他们的姓名相关的职业发展。
15、我们一出生就被赋予了一个名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名字都会陪伴他们一生。然而,其他一些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却要更为隐蔽一些。有时候,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简短的一段音乐或者报纸上的新闻标题
16、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感觉和行为方式并不需要大费周折。结果发现,在刚才的实验中拿到与老年人相关词汇的人花的时间要明显多于排列句子时未看到与年长相关词汇的人。仅仅让“wrinkled”(满是皱纹的)、“grey”(花白的)、“bingo”(老年人常玩的宾果游戏)和“Florida”(退休后的老年人喜欢居住的佛罗里达州)之类的字眼在脑海中停留几分钟就能够完全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
17、如果服务生在账单底部画上一个笑脸或者写上一句“谢谢您”,或者面对顾客时露出明显的笑容,他们都会得到更多的小费。当外面阳光明媚时,甚至当服务生告诉他们外面阳光明媚时,人们都会给付较多的小费。其他一些研究还发现,如果服务生以名字而非姓氏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客人,小费的数额也会大幅攀升。
18、此外,触摸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在一篇名为《点金术:轻微触摸对餐厅小费的影响》的文章中,艾普瑞尔·克拉斯克解释说,她对两名女服务员进行了培训,教她们在给客人呈上账单的时候触摸客人的手掌或肩膀1.5秒钟。结果显示,与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相比,这两种短暂的触摸都会让客人多付一些小费,相对而言,轻触手掌的效果要比轻拍肩膀更好一些。
19、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名字影响了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职业的选择。仅仅读一个句子就能影响我们对自身年龄的感觉和对常识的记忆。一个轻轻的微笑或轻微的触摸就能决定我们在酒吧和餐厅会给服务生多少小费。商店里播放的音乐会偷偷地溜进我们的脑海,并影响我们花钱的数量。
20、几千年前,与身材高大的人在一起无疑有进化上的优势,因为他们的体形在采集食物和对付敌人时都非常有利。虽然身高如今早已没有了任何体形上的优势,但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把个头高的人跟成功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虽然是错误的,但却很有说服力,而且其影响力波及很多方面。
21、格莱格发现,身材较高的男性更有可能接触到较多的女性,在梅希纳库族群里,个子最高的三个男人交往过的女性数量竟然和个子最矮的七个男人的总和完全相同。
22、贾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身高和收入的关系上,结果发现身高比平均水平每多出1英寸(2.5厘米左右),就相当于每年的收入多出了789美元。假设有两个人能力相当,但第一个人的身高为6英尺,第二个人的身高仅为5.6英尺(约1.71米),那么前者每年就将比后者多赚4734美元。
23、身高与地位之间的这种关系带来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外在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对其身高的感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仅仅把他说成是讲师就让他的身高增加了1英寸左右。把他提升为副教授后,这个人的身高在学生们的眼中就又增加了1英寸。在他迅速被提升为教授后,学生们竟然觉得他差不多有6英尺(约1.83米)高。
24、结果发现胡须越多,人们越有可能用阳刚、成熟、优越、自信和勇敢等形容词来描述照片中人的个性。
25、最近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西方民众认为不留胡子的男士要比满脸胡须的男人更为诚实可靠。很显然,胡子会让人跟动机不纯、刻意遮掩和糟糕的卫生习惯联系在一起。
26、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山大·托多洛夫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脸部特征在人们的政治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人们对于脸部特征的刻板印象能够影响投票箱内的选票的话,那么还有没有脸部特征显得至关重要的其他场景呢?
27、两个黑点代表的是眼睛,一个凸向下方的半圆代表的是微笑时的嘴形。就像所有优秀的喜剧一样,拉尔森的漫画让我发出了源自内心的笑声,但随后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28、被告被指控破门而入偷走了一台电脑,所有电视观众看到的犯罪证据都是一样的。然而,两组观众看到的被告是不同的。其中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与人们通常想象的罪犯非常吻合——塌塌的鼻子和深陷的眼窝。另外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则给人以清白无辜的印象——婴儿脸和清澈的蓝眼睛。为了确保实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两名被告穿的衣服是完全一样的,坐在被告席上完全相同的位置,而且都面无表情。
29、社会上的刻板印象是导致一些人屡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所在,而改变其外貌特征是一种阻止他们再次作案的有效方式。这种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不过,西奥迪尼却利用詹姆士·斯图尔特获的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了另外一种诠释。整形手术对于罪犯是否会再次作案可能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是外貌得到改善后意味着他们不太可能被投入监狱罢了。
30、研究显示,我们会把外貌和喜欢程度挂钩。每当看到一张有吸引力的面孔,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将其与一些正面的特质联系起来,比如热心、诚实和智慧。与丑陋的人相比,长相好看的人更有可能获得工作,得到的薪水也要高于与其能力相当的同事。
31、仅仅观看一部电影就可以大大改变人们对他人的感知。虽然他们并未察觉,但电影中描述的刻板印象已经偷偷地潜入了他们的脑海中,并影响了他们看待别人的方式。这个实验只涉及了一部电影。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一生中观看数千个同样有失偏颇的电视节目、广告和电影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32、当人们看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时,他们的身体会准备随时采取可能的行动,所以心跳也会随之加速。杜顿和阿隆也想要证明,吸引力和心跳频率的这种关系反过来是否也能成立——人们的心跳越快,他们越有可能觉得某个人很有吸引力,
33、有些学者认为,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爱上你,在约会的时候最好避开新世纪音乐、乡间散步和风铃,因为它们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心平气和。相反,如果你选择了和心仪的人一起去听摇滚音乐会、玩过山车或者看恐怖片,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心跳频率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告诉你这些学者为什么会持上述观点。
34、如果搭讪语能够让对方觉得你比较机智、开朗、富有和有文化涵养,其效果就会明显多了
35、不同的聊天话题也被证明会带来不同的约会成功率。谈论的话题是电影时,期望再次会面的人还不到总数的9%,但谈论的是旅游这个最热门的话题时,这个比例就升到了18%。
36、有关旅游的话题总是离不开美好的假期和梦寐以求的目的地,这些话题会让大家感觉很好,因而也让彼此都感觉对方很有吸引力。
37、结果显示,蒙上双眼、嘴含吸管和滑稽的自编语言可以带来更多的乐趣。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研究人员请所有参与者画两个互相重叠的圆,以表示他们彼此在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亲近程度。结果发现,彼此分享过搞笑经历的人会觉得更为亲近一些,也会发现对方更有吸引力。
38、请设想一下你要写一份征友广告。你觉得什么样的措辞能成功地吸引到最大数量的回应呢?研究结果并没有太多令人大吃一惊的发现。男性通常倾向于寻找外貌出众、通情达理和热爱运动的女性。而女性普遍喜欢的理想对象是体贴、幽默且情绪稳定的男性。
39、每个人在描述自己时所使用的字数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描述理想对象时使用的字数相差不大。那么,到底哪一种更有可能吸引最多人回应呢?是详细描述自己的广告?还是详细描述对方的广告?
40、最极端的情况是在广告中只说想找什么样的异性,而几乎不谈自己的情况,我将这类广告称为“一切都是你”型。
41、结果显示,如果将“描述自己”和“描述对方”的字数控制在7:3的比例,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回应。如果广告中“描述自己”的字数超过了70%,你可能会被认为太自我。如果此类描述不足70%,则比较容易令人生疑。
42、结果发现男性总能准确地预测到有多少女性会觉得某则广告比较有吸引力以及哪些广告是女性会回避的。总体而言,男性预测的准确度平均高达90%。
五、以最科学的方式搜寻全球最爆笑的笑话---幽默心理学
1、我将会设立一个网站,该网站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人们可以在线输入他们最喜欢的笑话,然后提交至档案库。在第二部分,人们需要先回答几个与个人信息有关的简单问题(比如性别、年龄和国籍等),然后评估从档案库中随机选出的一些笑话到底有多好笑。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将能够逐渐建立一个庞大的档案库,而且能够采集到全球各地网民对不同笑话的评分。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够以科学的方法找出让不同的人发笑的因素,以及到底哪一个笑话能够让全世界都乐开怀。
2、网民对笑话的评分共分五个级别,从“不太好笑”到“非常好笑”。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我们将评分为四级和五级的笑话全部归类为“是的,这个笑话很好笑”,然后再把所有归入此类的笑话按评分人数的多少进行排列。
3、名列前茅的这几则笑话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让读者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的出现是因为笑话里的人看起来都很愚蠢(比如拼图的人)、会对一种显而易见的情景产生误解(比如河对面的白痴)、嘲讽另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比如得克萨斯人回复哈佛大学研究生的话)或者让掌握权力的人看起来很可笑(比如老师和小朋友)。
4、“优越性”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笑源自于露齿的动作,就像是“古代丛林决斗中胜利者的吼声”。正是由于笑与动物性和原始性有关,所以柏拉图不太爱笑。他认为取笑别人的不幸是错误的,而开怀大笑是一时失控的表现,会让我们看起来有失人样。
5、亚里士多德认为,很多成功的小丑和喜剧演员就是通过为我们营造出一种优越感而把我们逗笑的。支持这种理论的证据是很容易找到的。在中世纪,侏儒和驼背的人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欢笑。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会取笑精神病院的患者和畸形秀中的怪胎。
6、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笑话带给人的优越感越强烈,人们就会笑得越开心。如果一名残疾人踩到香蕉皮上滑倒了,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好笑,但如果把残疾人换成了交警,那几乎每个人都会马上笑出声来。这个简单的道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笑话都是拿当权人物开涮的。
7、结果发现,刚看过那几则笑话的金发女郎在得分上要明显低于那些未看到笑话的金发女郎,这意味着笑话能够影响人们的自信和行为,从而导致笑话成真。
8、有人做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分析了1200个日常对话中出现的笑话,结果发现,当一名男性讲一则笑话时,71%的女性都会被逗笑,如果换成一名女性去讲,却只有39%的男性会笑出声来。
9、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讲的笑话要多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从传统上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所以可能因此习惯了听笑话,而不是自己讲笑话。有趣的是,讲笑话和社会地位的关系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自我贬损的笑话,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更有可能讲这类笑话。
10、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推测优越感在创造幽默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他的猜测,而且还显示,即便是在21世纪,那种建立在别人不幸之上的动物性大吼依然存在。
11、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模型有一个核心的概念,那就是我们都有性爱和攻击的想法,但社会不允许我们公开表达这些想法。结果它们就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之中,只有在我们偶尔说溜嘴时才会泄露出来,比如在睡梦中或者在接受某种形式的心理分析时。
12、在弗洛伊德看来,笑话是心理宣泄的一种形式,可以避免让我们的心理变得过度压抑,换句话说,笑话可以帮助我们对付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因素。
13、结论不言而喻:那些能让我们产生最强烈紧张感的人生问题会让我们发笑。
14、他发明了很多方式去探讨潜意识的活动。有时候他会让患者谈谈他们的梦境。另外一些时候,弗洛伊德会说出某个特定的单词,然后让患者告诉他自己想到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那把躺椅已经成了弗洛伊德了解人类心理的象征。
15、房间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面墙前面全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弗洛伊德的大量藏书和手稿。房间里四处可见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古董。那张著名的躺椅就位于房间的一角,旁边就是弗洛伊德的大型真皮扶手椅。
16、我们很想知道电脑是不是比人类更有趣,所以把几则电脑创作的最佳笑话输入到了笑话实验室中。结果发现,大部分此类笑话的得分排名在档案库中都是最靠后的。然而,令人备感意外的是,有一则电脑笑话却被证明非常成功,竟然打败了250则人类创作的笑话:“哪种杀人犯有纤维?麦片杀手。”(译者注:cereal killer发音与连环杀手serial killer类似。)
17、这是一则形式最基本的笑话——简单的双关语。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种类型的笑话好笑呢?最流行的理论认为这与“不协调”概念有关。如果某些事情看起来很不协调,我们就会比较惊讶,而这会让我们发笑。
18、同样的道理,很多笑话之所以好笑是因为笑话中的信息出乎我们的预料。比如说,一头熊走进了酒吧里,动物和植物在交谈,等等。不过,除了形式简单的不协调之外,这种理论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在很多笑话中,笑话的铺陈和笑点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急转弯。
19、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为“失协-解困”理论。当我们解开笑点造成的不协调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惊讶的感觉,而这会让我们发笑。
20、结果发现,在为笑话做铺垫时(“鱼缸里有两条鱼”),左脑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而大脑右半球有一小块区域提供了必要的创意技巧,从而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而且常常是超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
21、大脑右半球受损的人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笑话,所以很难看到人生有趣的一面,我们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22、虽然大脑的左半球或许可以理解格劳乔的某些双关语,而且右半球也会觉得哈珀的滑稽表演很有趣,但只有两个半球一起运作,才能欣赏马克斯兄弟的喜剧电影。
23、有趣的是,字母K的发音(以及发/K/音的字母C)跟表示“嘎嘎”的quack以及表示“鸭子”的duck都有关系。搞笑演员和喜剧作家一直以来都觉得/K/这个音特别好笑。
24、字母K的发音为什么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呢?这可能跟一种叫作“脸部表情回馈”的奇特心理现象有关。人们在感到快乐的时候会微笑。然而,有证据表明微笑和快乐之间的这种作用机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人们会仅仅因为微笑了而感到快乐。
25、其中一组参与者被要求嘴含铅笔,但要确保铅笔不会碰到他们的嘴唇。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动作事实上已经让他们做出了微笑的表情。另外一组参与者则被要求只用他们的嘴唇夹住铅笔的末端,这个动作事实上已经让他们做出了皱眉头的表情。结果显示,人们的确能够体验到与表情相关的情绪。与皱眉头的参与者相比,脸部呈现微笑表情的参与者感到更快乐,所以也会觉得《远征》漫画更好笑一些。
26、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这种能力在团队生存、培养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模仿他人的表情,我们能够迅速感受到别人内心的那种感觉,因而更容易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沟通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27、在喜剧的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魔弹”,没有一个笑话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觉得非常好笑。说到底,这就是笑话和人之间的匹配问题
28、每个晚上,他们都得登台演出,要尽其所能让一群陌生人哈哈大笑。不管他们的内心是什么感受,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都必须要以滑稽搞笑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29、詹纳斯热切地希望能够探索《悲伤的小丑》这种流行刻板印象的真实性,于是对55位非常著名的专业喜剧演员进行了专访,以研究他们的生活。詹纳斯找到了一些喜剧界的顶级大腕,他们只跟年薪不低于6位数而且享誉全国的人共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拥有较高的智商(有几个人甚至达到了“天才”的水准),80%的人在一生中曾看过心理医生,几乎所有人都特别担心环绕他们的明星光环会慢慢变得暗淡无光。
30、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做了一个经典的弗洛伊德式测试,也就是著名的“罗夏墨迹测试”。他们请参与者观看模糊的墨迹,并请他们说出墨迹让他们想到了什么。
31、费舍尔兄弟的研究结果与流行的“悲伤的小丑”概念以及詹纳斯此前的研究结果刚好相反,他们发现喜剧演员和小丑很少会患上心理疾病。尽管专业喜剧演员的工作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费舍尔兄弟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受访者看起来心情都非常开朗,而且精力充沛,把自己调整得很好。
32、费舍尔兄弟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方面是喜剧演员和小丑们的童年经历。他们表示,大多数的受访者在年轻的时候就呈现出了搞笑的天分,而且常常被看作“班级小丑”,都是活宝级的人物。
33、费舍尔兄弟研究工作的第三个组成元素是探索与好笑有关的心理特质。有几名表演者承认,他们对芸芸众生和他们的各种行为充满了好奇,他们会持续不断地观察他人的生活,直到发现某些古怪的特性为止,而这些特性就成了创作某个新笑话或表演题材的基础。
34、他们的参与者通常会把墨迹想象成“不错的怪物”,方法就是把有威胁感的图案转化为更为亲切随和的事物。“嘴里喷火的龙”会变成被误解的高贵角色;“肮脏的土狼”会变成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宠物。在费舍尔兄弟看来,喜剧演员和小丑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用幽默来应对那些可能会带来困惑和苦恼的事情,而墨迹测试无疑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5、该项研究显示,能够很自然地用幽默缓解压力的人会具有更为健康的免疫系统,中风和心脏病发病的概率也会降低40%,接受牙科手术时比较不会痛苦,而且能比大多数人多活四年半。
36、总体而言,看完令人紧张的电影后,参与者的血液循环降低了大约35%,但在看完幽默题材的电影后,他们的血液循环则增加了22%。依据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建议人们每天至少要笑上15分钟。
37、研究人员对患者从自控装置中使用主要止疼药的数量进行了秘密监测。结果发现,观看喜剧片的患者使用的止疼药要比观看严肃片的患者少60%以上。
38、尽管面临重重问题,但艾森克还是经受过了考验,并最终成功地从各种杂志上搜罗到了75种卡通漫画,这些杂志包括英国的政治漫画类杂志《笨拙》、美国的知识分子类杂志《纽约客》和德国的《柏林画报》。
39、来自笑话实验室的数据完全支持艾森克的研究结果。不同国家的人对笑话好笑程度的看法可谓大相径庭。
40、总体而言,来自同一国家的人会普遍认为同一则笑话好笑或者不好笑。喜剧演员和音乐家维克多·保格曾经说过笑话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如果他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只要不同的族群因同一种笑话而发笑,或许就可以因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41、事实上,我认为所谓全世界最爆笑的笑话这种东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有关幽默的研究能够告诉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每个人感兴趣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女人喜欢男人看起来比较愚蠢的笑话,老年人会对有关记忆力减退和听力下降的笑话发笑,无权人士会拿威权人士开涮。没有哪个笑话能够让所有人都捧腹大笑。
六、是罪人还是圣人---自私心理学
1、他的其他一些研究却寓意深刻,尤其是他在人性惊人的可预测性方面所做的研究。特林考斯让几百名学生从10—50之间任意选一个奇数,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选的都是37。他让大家再从50—100之间任意选一个偶数,结果大部分人选的都是68。
2、保险箱的密码是27-18-28,设置该密码的依据显然是数学常数e=2.71828。还有一次,费曼发现竟然没有人改过基地最大保险箱的出厂预设值,这意味着即便是技术并不娴熟的窃贼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打开这个重要的保险箱。
3、特林考斯希望能够彻底搞清楚手套消失之谜,因此做了一次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他仔细观察了消失的那只手套是属于左手还是右手,结果发现,神秘消失的左手手套数量竟然是右手手套数量的3倍。这让他怀疑自己可能是先摘下了右手的手套,并随手放在了口袋里,然后又把左手手套摘了下来,并放在了右手手套的上面。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左手手套就会距离口袋边缘比较近,所以更有可能在走路的时候从口袋里掉出来。
4、特林考斯成功地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式,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较小规模的社会违规行为上,比如说有人买了10件以上的商品却走超市的快速结账通道,或者在禁止停车的地方乱停车。他的研究带来了非常惊人的发现,显示了这些违规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多高,从这些情况如何能够勾勒出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图景,以及这些违规行为与货车女驾驶员之间的关系。
5、第一,他怀疑“货车女驾驶员不经意间将职场中的授权概念带到了日常生活中”。依据这种解释,女性仍在适应她们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权利,所以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要超越男性以往的行为,比如超速行驶、在禁停区停车或者对交通标志视而不见。第二,特林考斯指出,这些货车女驾驶员可能走在了社会道德沦丧的前沿,她们的这些行为预示着未来的人们可能都会这么做。
6、请想象你自己走到了一台自动取款机旁边。你刚要把自己的银行卡插进取款机,这时机器里突然吐出来一张10英镑的钞票。那么你会拿钱走人呢?还是会把它还给银行?
7、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会把钞票留给自己,还有一些人看起来“很善于把握发财机会”,他们会多次回到取款机前拿走钞票,其中最不诚实的一位竟然回来了20次之多。
8、设想一下你从商店里买了一本杂志,你给了收银员一张5英镑的钞票。你绝对没有想到,收银员找给你的零钱竟然是按10英镑的钞票计算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很诚实地把多找给你的钱还给收银员吗?
9、所有的人都收下了多找给他们的零钱,很多人在离开商店时脸上还露出了狡猾的微笑。和所有的实验一样,我们也必须排除任何其他的可能解释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或许并不是人们不诚实,而是他们没有留意到收银员在找零时多给钱了(尽管他们笑了)
10、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竟然还是没有一个人实话实说。有趣的是,顾客通常不会直接撒谎,而是先核实收银员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用于支付的是10英镑的钞票还是20英镑的钞票。
11、这项研究的结果呈现了一种有趣但却令人沮丧的人性观点。在当今英国社会,不道德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号称自己是诚实正直的公民,但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不诚实的。
12、在连锁商店做实验时,所有的顾客都会一声不响地拿钱走人,但换成街角小店后,一半的顾客都会立即把多找的零钱还给店主。看起来人们好像觉得多拿大公司的钱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多找钱的是当地的一家小商店,那就不能把多找的钱据为己有了。在后续的采访中,很多诚实的顾客都表示,从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身上赚取意外之财就是不对的。
13、两种不同的情况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当演员装扮成嬉皮士,看起来很像一名和平的抗议者时,其他抗议者看起来就是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很多人都会伸出援手,很多人愿意自掏腰包让演员坐公交车回家,还有一些抗议者甚至提出自己开车送演员回去,那些没钱也没车的抗议者竟然表示愿意陪着演员走7英里的路回家。可是,当演员把胡子刮干净并不再是嬉皮士打扮时,那些好心的和平抗议者就不再那么愿意帮忙了。在两种情况下,演员需要协助的理由是完全一样的,但在第二种情况下他变成了“敌对”阵营的一员。
14、我们会帮助与我们相似的人。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多次找身上涂满番茄酱的学生躺在马路上求助,此类实验也一再地收到同样的效果。当需要帮助的人跟自己在年龄、背景和品位上都非常类似时,人们最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的话,这也完全是合理的。那些外表和行为都跟我们类似的人更有可能在基因上是与我们相关的,或者来自相同的部落,所以也更值得我们善待。
15、分析结果显示,最没有耐心的是意大利人,平均5秒钟后就开始按喇叭。接下来是西班牙人,大约6秒钟后开始按喇叭。法国人会等待7秒钟左右,而德国人是最有耐心的,他们大约在7.5秒钟后才会开始按喇叭。
16、即便是一张小小的贴纸也可以影响人们是伸出援助之手还是蓄意加以阻挠,即便他们的职责要求他们必须公正无私。
17、他们会不会因为彼此拥有毫无意义的相似点(比如生日是在同一天)而去帮助陌生人?结果显示,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和演员不在同一天的志愿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乐意帮这个忙。但在“天哪,我们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这真是太巧了”这一组,几乎三分之二的志愿者都很乐意帮忙。仅仅因为两个人的生日相同,就足以说服人们腾出宝贵的时间去帮助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18、就伤害或帮助他人而言,我们的行为受电视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简而言之,我们所观看的电视节目能够塑造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吗?
19、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小学毕业时,他们已经在电视上亲眼看过8000起谋杀案和超过10万次其他暴力行为了。
20、实验者甚至还刻意让一张1美元的钞票悬在了捐款箱的外面,目的就是诱使人们去砸开捐款箱。这个聪明的设计让米尔格兰姆得以观察看过戴斯蒙德从捐款箱里偷钱的观众是不是更有可能犯罪。
21、9%观看中立结局的参与者拿走了悬在捐款箱外面的钞票或者砸碎了捐款箱。那么观看戴斯蒙德偷钱并受到惩罚会增加参与者偷窃的可能性吗?事实上,这种结局看起来会让人们变得稍微诚实一点儿,只有4%的参与者拿走了悬着的钞票或砸碎了捐款箱。在圣路易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的是中立的结局和戴斯蒙德犯罪但未受到惩罚的结局。大约只有2%观看中立结局的参与者表现出了不诚实的行为,看到戴斯蒙德偷钱但未被警察逮住的参与者中有3%表现出了不诚实的行为。
22、米尔格兰姆花费巨资和精心策划的广泛研究显示,电视节目对公众的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23、研究结果显示,只要使用这个简单的技巧,就可以在不问人们任何问题的情况下衡量出大众的观点。这么做可以巧妙地发现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真实想法,所以根本无须依赖那些并不可靠的调查和民意测验。
24、1999年,一个名叫卢卡斯·汉夫特的学生做了一项大型实验,在曼哈顿和纳苏郡丢下了1600个信封,收件人分别是支持和反对同性恋结婚的虚拟组织。结果显示,与住在郊区的人相比,那些住在城市里的人观念比较开放。
25、探究宗教和助人为乐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通常来说,信奉宗教的人常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过,此领域内一些更为搞怪的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这些乐善好施的行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
26、研究结果显示,天主教徒和开放派人士显得更为慷慨一些,分别有89%和87%的人自掏腰包在信封上贴了邮票。但只有42%的保守派人士会如此好心,剩下的信封都因欠邮资被退了回来。
27、每位参与者经过时,演员都会发出一声足以让人听到的呻吟,并咳嗽两声。实验者想要知道这些实习牧师会不会言行一致,帮助那名男子履行自己在布道词中所宣讲的内容。虽然他们走在去布道的路上,而且布道的内容还是成为一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是多么重要。但有一多半的参与者径直从这名男子的身边走了过去。有些人事实上是从他身上跨过去的。后来研究人员对这个实验做了一些轻微的改动,实验者告诉另外一组实习牧师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另一幢建筑内布道。这一次,竟然只有10%的参与者停下来对路边的男子伸出援助之手。这项实验揭示出许多与人性有关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人们在言行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如何助长了漠不关心的文化。
28、在掉钢笔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会持续以标准的步行速度(每秒钟1.5步)走向对面过来的人,事先不断练习很自然地伸手到口袋里,并在看起来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让钢笔掉在地上。在装扮成盲人的时候,研究人员选择的站立位置是“有斑马线和交通信号灯,而且行人流动的频率和数量都比较适中”的街角。在绿灯亮的时候实验者会走到街角站好,然后私下计算多久以后才会有人来搀扶他们穿越马路。
29、整体而言,生活在东南部小城镇的居民最乐于助人,而住在东北部大城市的居民最不愿意向别人伸出援手。最乐于助人的城镇是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市;以微弱劣势屈居亚军的是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第三名是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第四名是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美国最不友善的城市是新泽西州的帕特森市;排名倒数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分别是纽约市和洛杉矶市。
30、全国性研究的成功让莱文和他的同事们决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造访了23个国家的首都,丢了400多支钢笔,戴了500多次假腿支架,并丢了大约800个信封。丢信封技巧被证明在各种文化中都会是一场噩梦。
31、研究结果对于拉丁美洲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里约热内卢(巴西)和圣何塞(哥斯达黎加)排在了最乐于助人城市的前两位。位居第三的是非洲的利隆圭(马拉维)。排在倒数前三名的分别是新加坡(新加坡)、纽约(美国)和吉隆坡(马来西亚)。不同地区在助人为乐上的差异程度还不是一星半点。在里约热内卢和利隆圭,大街上的每一个“盲人”实验者都得到了帮助,然而,他们在新加坡和吉隆坡成功得到帮助的比例竟然只有50%。在圣何塞,95%的人都会帮装有假腿支架的实验者捡起掉在地上的杂志,但在纽约却只有28%的人愿意伸出援手。
32、对美国城市里助人为乐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后,莱文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口的密集程度是预测助人为乐程度的最佳指标。人口密度越大,助人为乐的程度就越低,这又是为什么呢?依据米尔格兰姆的理论,在人口众多的城市里,人们会有更多的“感觉超负荷”经历。来自他人、手机、交通和广告的各种信息一直在对人们狂轰滥炸。
33、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某一个空间里的人越多,人们的孤独和孤立感就会越强。
34、随机挑选的行人走过一条60英尺长的人行道时的平均速度,到各个邮局暗中计算工作人员为只购买一张邮票的顾客服务时所需的时间,在随机选出的15家市区银行记录时钟的准确度。
35、这项研究工作非常系统化。在测量步行速度时,调查人员要确保路面是平坦的、没有任何障碍物,而且不会太过拥挤。孩子、身体明显有残疾和边走边浏览橱窗的人都未被纳入分析范畴。在计算邮局服务时间时,实验者会递给工作人员一张用当地语言写好的纸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跨文化沟通可能遇到的障碍。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衡量方式是彼此相关的,这意味着它们的确可以当作一个城市生活节奏的衡量指标。
36、莱文发现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在生活节奏较慢的城市里,人们会更乐于助人。正如米尔格兰姆的“感觉超负荷”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匆匆忙忙的时候越多,人们就越没有时间去注意那些与其主要目标无关的因素。
37、莱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快节奏的生活会导致城市里出现更多的烟民,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每一个城市里人们的步行速度和戴手表的人数是非常准确的问题指标。
38、莱文的研究结果中有确凿的证据显示,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比如美国、英国和瑞士)远没有集体主义社会(比如印度尼西亚、叙利亚和中国)那么乐于助人。
39、津巴多把一辆二手车的发动机盖打开,并在未锁车门的情况下把它停在了纽约大学对面的大街上,然后躲到一边偷偷地用摄像机记录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仅仅10分钟后,一辆刚巧经过的汽车停了下来,一家人从车上走了下来。母亲飞快地拿走了车内所有值钱的东西,父亲则用钢锯把散热器拆了下来,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正在翻腾汽车的后备厢。大约15分钟后,又有两个人用千斤顶把汽车支起来,然后拆走了所有的轮胎。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又有很多人停下来洗劫了这辆破车,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堆废铜烂铁为止。要知道,这些反社会的行为可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两天之内,津巴多就偷偷拍下了20多起破坏事件(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白人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车子被洗掠的程度可谓惨不忍睹,最后津巴多不得不叫了两辆卡车才把那堆废铜烂铁从街上拉走。
40、随后,津巴多又把一辆类似的汽车(发动机盖也是打开的)停在了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大学对面的一条街上,据说住在该区域的人具有很强的社区意识。结果证明,这里发生的情况和纽约市截然不同。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这辆车没有受到任何人的破坏。在下雨的时候,还有一名路人好心地把汽车的发动机盖给盖好了,以便可以保护里面的发动机。当津巴多最终去把车子开走时,竟然还有三个人报警说有人偷了一辆被遗弃的汽车。
41、一个人如何才能树立社会责任感呢?你如何才能让人们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需求,不再只考虑自己,而是转而把自己当成更大社区的一分子呢?
42、先从小处着手,就能够更容易地说服人们完成更大的事。
43、真心的笑容和虚假的笑容之间最大的差异都写在了人的眼睛上:当人们露出真心的笑容时,眼睛周围的皮肤会形成皱纹;但当人们假笑时,眼睛周围的皮肤依然是平平的。
44、鉴别谎言的最佳方法就是去聆听而不是去观看,说谎者通常说的话不多,不会给出太多的细节,而且使用表示“我”的单词I的频率远远低于说真话的人。
45、这些研究也已帮助我们揭开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秘密心理,显示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是多么令人着迷。正如阿瑟·柯南道尔在《血字研究》中所说的:“毫无疑问,生活比人们的大脑所能够想象的一切还要更为奇特。”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一小群高度敬业的人一直在研究像你一样的人。你的生活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现象,直到今天,他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触及了这个奇特现象的冰山一角。
46、依据米尔格兰姆的“感觉超负荷”理论,我们得出的研究结果意味着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会变得更不乐于助人了,他们会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且彼此之间的孤立感会变得比以前更为强烈。
47、在当地时间上午11点半和下午2点之间,他们会记下35名男士和35名女士走过一条60英尺的人行道所花的时间。观察的对象仅限于独自走在路上的成年人,而且把所有边走边打手机的人和提着很多购物袋的人全部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