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

也是一本非要一口气读完不可,读完又无法释怀的书。提起笔来,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粉饰太平吧。作者的文字则足够真挚,剖析自己,有着强烈的自省意识。

在36岁的时候,在经过十年的艰苦训练,在住院医师生涯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作者称他终于到达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却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这个故事虽然不幸却并不是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意义”的执念,早在面对自己的死亡之前,无论是专业还是职业的选择,作者都是以探寻生命意义为核心而作出的刻意选择。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从未见过如此执念于意义的人。

作者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后,面临专业的选择时,选择的是英语文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学习文学和哲学来研究生命的意义,学习神经学来研究大脑如何使得人们能够寻找意义。在硕士专业快要结束时,作者的同学纷纷去了纽约,有的去追求艺术、有的去了电视或杂志行业,作者却还在犹豫,他想要选择生物、道德、文学以及哲学交叉的领域,直到有一天散步时灵光乍现:这个领域就是医学,直面死亡和侵蚀可以更好地探寻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们的生命有意义。

医生,作为有上帝情结的群体,应该是最不缺乏意义的职业,但因为每天面对太多的生与死,不可避免地会麻木。在一次事件之后,作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次午餐时,正吃着冰淇淋三明治时,接到呼叫去抢救病人,随手将食物放在了抢救室的一台电脑后面。后来病人抢救无效死亡,作者离开抢救室后才想起来冰淇淋三明治还落在抢救室里。在其他医生的掩护下,作者从病人尸体旁边拿走了他的午餐。作者就惊讶于他在当医生的时候,道德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沦丧不少,正是这种警觉使他更加关注对于病人的本初关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