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是管制还是促进?

早晨起来艳阳高照,我的心情也格外的阳光灿烂。

图片发自App

从6月8日到今天6月11日四天时间,闺女清早读书、晚上下班健身已经成为自觉行为,原因就是她做了小猫呼呼的家长,她要保护小猫不被送人,她要给小猫更舒适的家居用品,她要小猫更安心的调皮捣乱下去,她要让它拥有一个她认为的快乐猫生(虽然呼呼自己也不一定理解家长的那颗被它萌化了的爱心)。

这是闺女作为小猫家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们之前的君子约定——想要小猫不被送人,就要自觉学习、健身、工作,并且小猫的一切生活用度她全权负责。

这几天,闺女执行的很认真,以我之心度她之意,这么好的担责体验,真的是她人生的第一笔无价财富。

逻辑思维的《邵恒头条》第十期节目,邵恒分析欧洲互联网产业发展不如美国和中国的原因时,说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晗老师的法学视角观点,认为是欧洲的互联网监管过于严格的原因,比如数据隐私,个人姓名、手机号都神圣不可侵犯,可想而知在欧洲做互联网公司有多难。刘晗老师还说法律上有两个法,一个是管制法,一个是促进法。管制法的目的是要控制一个行业,但促进法就是要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邵恒就这两个问题的根源——监管的度上做了总结,她说:

我们监管的时候,其实一直面临着一个矛盾,就是你是要管制,还是要促进?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的监管,才是好的监管。

作为家长,无论听到什么内容,都能够本能的把它们引申到家庭教育之中对号入座。所以听了这期节目,对他俩提出要求之前,我都会扪心自问:你是要管制还是要促进?

比如我养闺女,我爱她,愿意看到她一生幸福,可真相是我没有办法把我的爱给到她一生一世,所以我要对她的行为有所管制,所以表面上的管制,真正目的却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促进她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就是让她的未来能发展的更好;闺女面对我的管制,有过抵触有过对抗,有过被动接受,这些管制在我,是苦心孤诣的努力;在她,是令人厌倦的烦恼。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有了一只实体“猫”,一只让她心心念念都在渴望得到的最爱,她是不是就有了自律的动力?会不会从此真的就像一个真正的家长,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她的小朋友?也顺便让自己在这样的付出中不断成长,促进她的未来发展更好?

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待孩子,是管制还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