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这是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著作,作者用他的“大历史观”对这个行将就木的朝代做出了自己的注解。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这一年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非一人所为,每个人都给这只骆驼添上一根稻草。
作者从中列举了几位鲜活的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第一首辅张居正;千古清官海瑞;抗倭将军戚继光...从他们的个人表现及思想中,就可窥见这个庞大的帝国所处的困境。
明朝皇帝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热血,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策马扬鞭,把元朝赶入了茫茫大漠。而另一面,也有热衷于做木工活的天启皇帝、沉迷于修炼丹药的嘉靖皇帝,这之中自然也包括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强盛的大明王朝,也终于出现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罅隙:“就在这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觉察到养虎将要贻患,就派兵征讨,但是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行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北京,被参者反而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他们又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睦;所以他又以和事佬的身分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视双方的互相参劾业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是非可否的追究。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够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来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此是后话,也不在本书叙述范围之内。这位酋长并非别人,据当日记录称,他名叫努尔哈赤。若干年之后,他的庙号则为清太祖。”不知当年采取绥靖政策的首辅倘若能够预见到这样的结果,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呢?
万历十五年,稀松平常的一年,然而历史对于每一年都不会特殊对待。明朝从强盛转为衰落,正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年份开始的,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