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所有的母亲理应被歌颂么?——改于父亲节

哈哈,原谅我当了一回标题党,好过瘾!

本来这随笔早几天就想发,奈何拖延症晚期。倒也好,稍作修改,赶在今天母亲节了。

上周看了据说在《复联4》挤压中顽强活下来的黑马影片《迦百农》(国内也称《何以为家》),其实通看全片,只觉得“黑马”过分了,这票房跟口碑皆是《迦百农》应得的。

电影名称的来源网上解释颇多,在此我就不累赘了。

                          一

很多人说,从男主人翁扎因的母亲逼走扎因妹妹嫁给小卖部老板萨德那刻起就泣不成声了,可能是提前被剧透了,我倒不是。

泪点提前了:扎因跟妹妹开心地在天台上打鼓唱歌那会,我就忍不住了。那画面太过美好,好到我想一直按着暂停键,让时光定格在那。

图片发自App

一个12岁的男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成熟太多,他竭尽所能想改变妹妹的命运,奈何战火硝烟弥漫的国度对他、他的家庭就不曾温柔过。

                            二

绝望之后他只能离家出走,在命运捉弄下又一幕泪点满满出现了:扎因遇到了好心收留他的埃塞俄比亚非法居留女黑人泰格斯,她“偷了”打工餐厅的蛋糕回家给扎因,让观者见到了扎因久违的笑容。

图片发自App

一个素未谋面,连自己都自身难保又带着私生子在异国“苟延残喘”的陌生人,都能竭尽所能给扎因哪怕微不足道的开心,作为扎因的父母,他们到底是无能为力还是不想努力?

                          三

动容的还有一幕:扎因跟泰格斯留下的儿子尤纳斯一起露宿街头,他三番几次想扔下尤纳斯自己走掉,那两分钟看得我啊,姨母心太疼了。

扎因想生存,他只能选择抛弃了尤纳斯,人在生存受到威胁时最原始的动物本能很容易暴露出来,那一刻还有什么道德感可言?但这又不会与“人性本善”相悖,我认为道德感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给予的,扎因所处的社会我相信给不了他多少道德感,顶多就算恻隐之心吧。

他何尝不知道抛弃尤纳斯,跟他父母卖女求自我生存的可恨行为没什么两样,但……这社会有给过他希望么?!


图片发自App

舒适的咖啡店和衣食无忧的生活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有些时候,你不努力,就会陷入绝望,你越努力,也会越绝望。你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从一个绝望跳入到另外一个绝望当中。

扎因已经做了他那个年纪该做的会做的,就为了突破阶层束缚。我想这种困境中的挣扎应该也是导演想向我们传递的吧。

                          四

人贩子阿斯洛普对泰格斯儿子的那句“番茄酱”比喻,我觉得是全片扎得我最疼的台词了,没有之一!

它不会让你一听就动容想哭,但“杀人于无声”,太过现实的东西总是很残忍。特别是放到我们这民主和谐的国家,更觉得心如刀割。

                          五

影片还有两幕我觉得挺有趣又讽刺的,很值得我们细嚼:反复特写了扎因在当童工时路过的校车(他回家提过要上学读书被爸爸反驳了);还有扎因在游乐园扒掉了玛丽莲梦露塑像的上衣。

                          六

我承认,看片之前多多少少受了网上风评的影响,在电影的前半部分骂了几次扎因的父母(当然是心里暗骂~)。

我的家庭跟教育给我的也是“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而不教,愧为父母”疼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最初也都把妈妈当做宝:“我敲了100个肚子的门才找到妈妈,可见我多爱妈妈”;网上影评还引用过一位日本作家的话,“如果当父母必须要考试,你有信心考的过么”……

可越往后看越觉得愧疚,特别是法庭上扎因的父母跟“妹夫”萨德的辩解,让我无地自容。是啊,我们应该把这些可气可恨又不可思议的行为放到那硝烟弥漫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去,那样,我们可能会觉得合理得多。

扎因肯定知道撒谎买处方药曲马多然后溶、浸、晾再转手到监狱去买卖的行为不好,不然他不会打落小尤纳斯快放入嘴的药丸;他也曾想过正儿八经去打工维持生计,但没人愿意收留童工,无奈他只能去贩毒;他也像他父母一样,用铁链拴住小孩子的脚,不让他乱跑……

这些事都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尽管他此前痛恶至极,但他有什么办法呢?

图片发自App

那样的社会里,连人们的追求与梦想都“被降级”——小丑不是蜘蛛侠,而是蟑螂俠,更何况一个最底层小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诉求,那是用尽全力的绝望。

外界不留情面的伤害,一而再再而三,扎因的父母更给不了他好的榜样,甚至当他去做了这些后,他竟变得能理解父母了。

他尝试与社会和解,与父母和解,但回到家还是得知了噩耗……妹妹去世了……终于,扎因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轰然倒塌……他拿起刀破门而出……

                          七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不想过多对那些怒怼扎因父母、萨德的人说些什么来洗脑,也不想对那些只纠结影片封面那句“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的人解释什么。

我只是建议,你们可以二刷三刷电影,然后细细品味最后他们各自在法庭上的辩解。有时,真的要把感情放到电影当中的社会环境里,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电影吧~

图片发自App

扎因父亲的庭上辩解

图片发自App

扎因母亲的庭上辩解

图片发自App

扎因“妹夫”萨德的庭上辩解


幸好,纪实的电影最后有个稍微梦幻看似轻松的结尾,扎因有了护照可以出国了,他的命运可以改变了~

图片发自App

但,我们还要看到有一幕,法官在档案室里整理堆积如山的案卷……小扎因的案例不是个例,还有千千万万的小扎因,千千万万个可爱的小生命,他们在呼唤,在呐喊,在拼尽全力……

图片发自App

写在最后:

除去狱中的哥哥,男主扎因刚好有七个兄弟姐妹,加上今天母亲节,

诗经有一段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出自《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母亲节,所有的母亲理应被歌颂!愿我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节,所有的母亲理应被歌颂么?——改于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