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前言:每次我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的时候都会带动一些朋友来和我一起行走,这对我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们正能的影响与传播显得格外重要。
五年前我读到了这本《曾国藩家书》,虽是文言体,但是后面都有翻译,我读起来并不算困难。
一直以来我对清朝末期的官员没有特别好感,他们似乎是迂腐与腐败的代言人,但是当我真正走进的时候,我便能看的更加真切,在众多的名人中,我唯独偏爱曾国藩。
一、他完美诠释了“勤能补拙”
曾国藩的资质真的不怎么样,首先说一点身体就特别糟糕。曾国藩32岁的时候,就开始害眼病。然后几乎都是看不清的,模模糊糊的。36岁的时候曾国藩就已经完全看不清人影了。到了晚年,有一只眼睛是彻底地失明。所以你想,一个人如果身体都是这么弱,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精力去做事。
但是曾国藩的精力旺盛到让我们所有人望尘莫及。你说这个人一定很聪明吧?不是,曾国藩那个愚笨的程度,真的是很少见。他连着考了七次,一直到23岁的时候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而曾国藩的好朋友左宗棠,大概是14岁就考上了秀才。然后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17岁。最夸张的是梁启超,梁启超11岁就考上了秀才。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又不好、又不是很聪明、出身又不是很高的这么一个湖南孩子最后立下了千古大业,救国家于危难之时,他不愧他这个名字叫国藩——国之藩篱!
单单这一点就足够我们热血沸腾了!
在班上给孩子们讲曾国藩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我们没有那么聪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勤奋,然后能够持之以恒,我们也可以像曾国藩一样,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最重要的是他一辈子笔耕不辍,就是特别勤奋地喜欢写东西。他是做国之重臣,每天日理万机,但是他还写了2000多万字的著作,这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
02.人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
曾国藩一辈子吃过五次大亏,叫五堑。
21岁的时候他去考秀才,他觉得自己发挥得特别棒。结果那一年发榜的时候,被学台悬牌批责。学台就相当于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悬牌批责,就是发了一个文专门骂他。这个对曾国藩来讲觉得奇耻大辱。因为悬牌所有人都看得到,一看到,都知道学台在点名批评他,他觉得真的是受辱。
但是这一次受辱对他帮助很大。因为从这件事以后,他开始改变了学习方法。然后重新学习,在后来23岁的时候就考上了。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都是通过不断地给自己使劲加油。这里边曾国藩有一段总结,他在几十年以后,在他的家书当中给他的儿子们写:“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就是天下的事,如果随随便便就成功的,这非常少。有一半是你为了得到利益去做的,另外一半就是你被别人逼迫激将做到的。“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是逆来顺受之法”,“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最大的一次亏就是他打败了太平天国,但是却不受皇帝重用,被冷落遗忘,这让曾国藩完全处于失态状态。但是曾国藩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在他特别痛苦特别烦恼,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他拿起了老庄的书,读完了以后心下大悟。他给自己在日记里边写,他说我过去叫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锋芒太露。
比如,如果我们能够圆润光滑,和其光同其尘,走到哪儿别人都看不出来你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那你这个修为才算够。
丁忧三年,曾国藩拿了两年时间思考问题。“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这两年算作是曾国藩的一个转折点。曾国藩突然明白了,说原来工作不是那么干的。原来工作不是得罪所有人,就能够干得好的。
然后这时候,太平军又起来了。皇帝又傻了。咸丰八年的时候,太平军一次攻破了,官兵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就等于两座大营全被人拿下来了,这时候曾国藩重新出山。他重新出山以后,所有人都觉得,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来有人就讲,说李鸿章人不能欺之,太聪明太厉害,找不到把柄;说左宗棠叫不敢欺之,因为睚龇必报,性情刚烈;说曾大帅为人宽厚,不忍欺之。你就足以看到曾国藩在40岁以后出来的时候,那个和气和谦虚的程度,他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此时的曾国藩完全彻底地脱胎换骨了,这就是《庄子》这本书的力量。
03.下些笨功夫
曾国藩是读书人,但是打仗的时候总能取得大捷,他没有作战经验,有的只是笨功夫。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沟砌墙,先保全自己再说,然后再慢慢消耗对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他这人笨笨的,他总是用这种很笨的方法,去获得这些成就,这就是他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读王阳明的传记,王阳明从来不干这样的事,王阳明全是轻巧的办法,因为王阳明太聪明,他做事一击就中,那些人都斗不过他。但曾国藩说我很笨,我才短,我斗不过别人,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我使笨功夫,这就是另外一条成就的道路。
他这一点笨功夫,真的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学习和深思。
曾国藩勤奋到什么程度?他这一辈子写了大概2000多万字。这33年经历写那么多东西,平均下来一年60万字,毛笔写的,而且关键是他还要打仗,还要解决那么多的问题,还要跟疾病作斗争,你简直没法想象这个人,是多么勤奋。
他写了1459封家书。其中在咸丰11年,那一年的时间里边,他写了235封家书,就是一年365天235封家书。每天晚上给自己的弟弟们写信。他写信是把整个今天所思所想,有什么感悟,他都要跟弟弟们分享。这个就是曾国藩日课的特点,是每天的反思。
我们大家,也应该学会这样的习惯,就是每天临睡之前,能够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时间,知道自己这一天干了些什么东西,哪些事干得好,哪些事干得不好,干得不好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我下次怎么做?当你能够沉思默想,想一想这个东西,这就是功夫。你就开始做功夫,做功课了。
曾国藩基本上每天都在高强度劳动、写作、读书,他把修身养性和做工作已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从来不认为做功课是工作,他认为这都是调养身心。
我们今天很多人都会经常说,我没有时间修炼,我没有时间去读书,我没有时间干什么。好像觉得我们每天办公,做事,跟别人谈话,都只是为了应付事而已,其实这些东西就是修炼的过程。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讲叫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如果这个蓬草软软的,你让它自己长,它就倒下去了。但如果周围是麻,麻很硬,蓬生麻中你不用扶它,它就直起来了,我们还是要以书为友。
一个人写日记,写上个一年半载的,不算什么了不起,能够写五六十年的才算了不起。所以我在读完曾国藩的书之后,对日更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日更这件事就是思想上的成长与刷新。
朱熹讲猛火煮,做事之前先给自己一个硬性规定,猛火煮之后再用慢火不断地温,贵在有恒。
改变不在早晚,只要你觉得,你的人生应该转弯了,你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方向,你可以向曾国藩学习,因为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资质可能连我们还不如,但是坚持有恒。
我们过去都以为“愚不可及”是骂人的,其实愚不可及是称赞人的。郭嵩焘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就是笨笨的,“其愚不可及”,就是我就这么笨,我就这么执着。我就这么一直慢慢地做,“结硬寨,打呆仗”。最后别人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一下,能不能学会做一个缓慢的人,学会做一个愚笨的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勤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