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早教-好习惯学院】 建立规则需要遵循的原则

规则 是对自由的保护

建立规则需要遵循的原则

乐乐妈妈为了培养宝宝按时入睡的习惯,和乐乐约定每天入睡的时间,她让乐乐自己挑选一个喜爱的动物小闹钟,调试好睡眠时间。每天入睡前,宝宝可以选择家人陪他做各种喜欢的安静小游戏,听幼儿熟悉喜爱的故事等,到入睡时间,让“小动物”提醒宝宝按时睡觉。

乐乐妈妈用这样的入睡程序,引导宝宝去遵守约定,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孩形成规则意识。

我们都想培养既自由活泼又守规则的孩子,其实走极端永远都很容易,但是拿捏中间的平衡才是最难的,既要顺应天性,又要注重内化,还得讲究艺术性,确实很有挑战性,但一旦做好了,对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让孩子知道自己和这个规则的关系

让孩子了解,这个规则对他有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关联。比如,一个孩子常欺负别的小朋友而没有朋友,我们需要给他建立交往规则。那就跟孩子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你很难过是吗?”接下来问他,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朋友会拒绝跟你玩?他可能摇摇头,那就告诉他说,总跟小朋友动手,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害怕他,不敢跟他玩,所以如果他想有真正的好朋友,就不能再打人了,这是一个规则。这样就完全让孩子了解,不能打人这个规则和他有什么关系了。


规则跟孩子的年龄相匹配

在孩子合适的年龄建立他能够达到,和他年龄相匹配的规则,才是对孩子生命力的真正的协助,否则就是一个阻碍。比如要求一个4岁多的孩子坚持到底的时候,最后疯掉的那个人一定是你,对吗?因为对他来讲太难了。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自己吃完饭后,将自己的碗收起来,并放在指定的地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让这个孩子收拾好全家的碗筷,并摆对位置,那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规则是经过孩子真实的体验后得到的经验

美国有过一个很著名的试验:找一块空地,在这个空地较高点的地方搭起一个平面,没有任何围挡。把一群孩子放在平面上,孩子很开心,但他们总是在一个小圈里玩,没有人散到四周去玩。同样的,心理学家给平面周围加上了能看到的红砖瓦墙,又让孩子们玩,发现孩子们玩得特别疯,撞到墙上都特别高兴。

该实验说明:孩子是需要界限的。一定的界限和规则,会让孩子感到更安全。所以,真实的体验有利于让孩子来认可规则和坚守规则。


规则的建立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劲

跟孩子说,如果你要是能够在一个几百人的讲座里,保持安静,不打扰环境的话,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绅士的孩子,你很懂得尊重别人。这也是一个规则,换了一种说法,我们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更好。相对于:“你要那么喊那么叫,我就立刻让你出去!”两种完全不同的语态,带给孩子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而这就是父母容易犯的毛病,特别习惯于在指责中建立规则,而不是在积极的聆听和陪伴中帮孩子梳理规则。

规则的制定要在平等尊重的氛围里

让孩子在一种平等的、尊重的、友爱的氛围里建立规则,告诉他这些东西能帮助他更好的时候,孩子的感受是非常好的。他透过这样好的感受,会建立一种跟自我链接的内在更清晰和明确的自我认知。这会协助他们发展更圆融,更让他觉得满意的关系。


提前设限

  聚餐的时候孩子到处跑,父母会很担心。那就在每次出门之前跟孩子谈,这叫提前设限。告诉他,我们今天会参加一个聚会,有很多的朋友在一起,你肯定会很早吃完,妈妈也知道你肯定想跟小弟弟小妹妹想玩,但是我们要谈好一个规则,不能够离开我们所吃饭的那个房间;当妈妈叫你的时候,你要回到妈妈这来,你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你同意吗?就这是让孩子了解,踏出这个家门之后,会发生什么,让他提前知道情况。

当孩子每次能在这样的一个对话模式里,清楚地知道我要怎么做,是让别人和我都好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遵守规则的时候也开始让规则内化在他的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早教-好习惯学院】 建立规则需要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