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残酷与悲悯同在

2018年,一部《燃烧》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导演李沧东,这部电影获得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场刊历史上最高分,但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也已经两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2010年的《诗》获得了最佳编剧奖,2007年的《密阳》则让全度妍成为戛纳影后。

可以说,在亚洲范围内,李沧东是最好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不多,但每部作品的分量都足够重。

1954年出生于大邱的李沧东是作家出身,在看到侯孝贤导演的《风柜来的人》时,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也会和电影产生关系,当他从电影中窥见了自己的生活,便开始用电影来进行表达。

从文学转为电影,这李沧东自己的选择,汉江奇迹改变了韩国,也带来了八十年代的繁荣和变革,民主制度逐渐确立,社会也需要一个更新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李沧东都在竭力的谋求和社会的对话,他的电影会带来一种残忍感,但这些人却都是韩国民主化发展下的少数派,这些社会少数在艰难的生活,但生活中却并未皆是苦涩。

虽然残酷,但并未失去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并未放弃对于信仰的探讨。

当信仰朝着歪曲的方向走去,那么必定会带来灾难。

2007年,23名韩国基督徒去阿富汗传教,但遭到了塔利班组织的绑架,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韩国人质事件,虽然逮捕的原因会牵涉到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但也是这次事件,引发了对韩国宗教问题的探究。

他们为何会如此狂热?宗教所带来的信仰价值又几何?

信仰会带来救赎,但信教的韩国民众恐怕不会认识到他们的传教方式有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李沧东会在电影中探讨信仰的力量,但又会让观众觉得,宗教也没有对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

1997年,李沧东拍摄了电影处女作《绿鱼》,这也是他绿色三部曲的开端,后续又拍摄了《绿洲》和《薄荷糖》。


《绿鱼》作为李沧东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取得了成功,并且为他打开了国际知名度,服完兵役的莫东在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女孩,本想英雄救美但是却被打了一顿,努力跑着却追不上载有女孩的火车,但却觉得自己以后的生活也会和这个女孩相关。

莫东家庭贫困,一家人的生活都受着金钱的牵制,但退伍回家之后,他却找不到自己能够做的工作。

后来在夜总会遇到了火车上的女孩,但是女孩却是黑社会老大的女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份工作,并且希望得到老大对自己的赏识,但帮派却快要解散,他也爱上了老大的女人。

在社会变革中,传统的生活也在逐渐被消解,个体的生活方向也在社会的发展牵制下被迫转弯。

李沧东拍了一个普通男人的无能为力,无法给家人更富足的生活,也没有保护自己喜欢女孩的能力。镜头所反应出的,就是现实和日常的生活,莫东离开了军队,回家之后也时常会想念过去,但时代发展不会等待一个普通人,只会在洪流当中裹挟着普通人往前走。

电影中的莫东无能为力,但李沧东却让他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想保护的人而死,这种死的方式并不是覆灭,而是一种成全,

社会转型总会带来阵痛,但李沧东却成全了一个普通男人的感情用事,付出会带来伤害,但却不必面对自己内心可能会出现的责难。

《薄荷糖》的残酷在于,倒叙的镜头展示了金永浩当前的不堪,但是过去的生活却并没有这么糟糕。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慢慢的走向绝望,那么便会忘记过去所经历的好。

李沧东拍摄《薄荷糖》,想要提醒年轻人去思考,时间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过去的生活,而过去的生活也在决定当前的人生,是逐渐走向自己期待的方向,还是被逼迫到无路可走,这大概,难以预知。


《薄荷糖》的故事,会给人带来绝望,如果当前的生活不能尽如人意,那么连过去所经历的美好也不敢回望,电影可以用倒叙来拍摄,但大多数人却都不敢倒带自己的人生。

1999年的金永浩准备在同学会自杀,自杀前三天的金永浩已经处于崩溃的状态,1994年的金永浩家暴妻子且生活堕落,1987年的金永浩是暴躁易怒的警察,而再往前走,他打死了一个女生,他莫名挨了一枪,他是一个年轻军人,和初恋女友以一颗薄荷糖作为定情信物。

这个最终绝望到自杀的中年男人,在很多节点都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在韩国的社会变革中,逐渐的不知所措。

光州运动、学生运动、金融风暴,他的生活希望一次次被打破,而他也一步步走向了毁灭之路。

《绿洲》是一个出狱犯人和脑瘫女人的爱情故事,这一男一女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却是李沧东镜头下难得的快乐的人,他们无需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无需向社会证明他们的彼此相爱,两个被抛弃的人,互相给予着温暖。


替哥哥顶罪的洪忠都和脑瘫的韩恭洙被家庭和社会所抛弃,当他们无法对别人产生价值,那么便不被接纳,但被抛弃的人,也可以互相给予,在依恋当中获得幸福。

在绿色三部曲中,李沧东的镜头对准了韩国社会中的诸多不堪,转型发展所带来的阵痛左右了普通个体的人生,有人像莫东一样,愿意为了守护而死去,有人像金永浩一样,在数次打击中逐渐走向绝望,也有人像洪忠都一样,因为被社会抛弃了,反而变的快乐。

如果《薄荷糖》是残酷,那么《绿洲》就是悲悯,但一个人要以什么为支撑活下去,要如何与时代对抗,或者如何和解?大多数韩国民众所选择的宗教和信仰,李沧东却不以为然。

邪教势力在韩国的发展愈发可怕,在宗教势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李沧东都在泼着冷水。

《绿鱼》中有勾搭有夫之妇的牧师,后来在黑帮的殴打下摇尾乞怜,《薄荷糖》中金永浩忠诚的妻子也选择了出轨,而《绿洲》当中,洪忠都正是在牧师祷告的间隙,才得以逃出警察局。

如果将宗教作为自己活着的全部力量,那生命的绿洲也就难以实现开拓。而李沧东与信仰做的对抗,在《密阳》中达到了高潮。


李申爱带着孩子来到已故丈夫的家乡,但密阳这个小地方的传教者却令她不快,但是当儿子死去之后,宗教却成为了这个绝望女人的救命稻草,本对传教厌恶的她,却将教堂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属地。

但上帝并没有拯救她的灵魂,上帝让她原谅杀害孩子的凶手,但她的原谅对于凶手已经没有了意义,凭什么上帝可以为一个母亲原谅杀死自己孩子的凶手,凭什么杀人的凶手可以内心平静的活着?当犯罪可以被轻易原谅,那她的儿子又为什么非得死呢?罪人想要获得救赎,不能是上帝的原谅,而应该是被害者的原谅啊。

这时的李申爱,陷入到了无边的黑暗中,宗教和上帝都无法救赎她了,牧师可以被轻易的诱惑,他能够得到上帝的原谅吗?

李申爱本厌恶传教,后来又在教堂中寻找慰藉,但最终上帝却令她作呕,绝望的人生并不能依靠上帝来完成救赎,只有正面自己现在的生活和苦难,并且愿意继续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生命不断前进的支撑力量。

所以,认真的对待每一天的生活,才会在日复一日当中写出诗。

《诗》是一部有些浪漫的电影,66岁的杨美子得了失忆症,只能做钟点工来维持和外孙的生活,但她每天都打扮时髦,对生活满怀热爱,听诗歌讲座,并且希望自己可以写出诗。


当孙子惹了麻烦之后,她需要用钱来摆平,但这些钱对她来说不是小数目,然而又不能看着孙子受惩罚。她去拜访死去女孩的家人,也会为了筹钱满足偏瘫会长的生理需求,她做着亲情范围内该做的事情,也承担了长辈应该担负的责任,但如此热爱生活的她,仍旧写不出诗。

但当孙子被警察带走,杨美子站在了死去女孩的一边,她写出了第一首诗。

一个热爱生活并且坚持正确的人,才会写出诗啊,教堂的弥撒不会让死去的女孩超度,伤害她的人得到惩罚才可以。

《燃烧》是李沧东目前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这次李沧东用诸多的隐喻来揭示社会规则,阶级的差异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小饿的底层人单是生活就已经竭尽全力,而大饿的上层社会,却用毁灭来填补自己的虚无。

李沧东的作家身份,使他的电影中也充满着文学表达,但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李沧东都没有脱离当前的现实生活,并且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来做出改变。

为底层人和边缘人发声,对固化的社会阶层做出挑战,也提醒年轻人,他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战斗,去发声,去愤怒,去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沧东:残酷与悲悯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