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读书分享

如果让你列举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有哪些?我相信有一个人的名字你肯定不会漏掉,他就是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读书。村上春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电影戏剧专业。早稻田大学也是名校,相当于国内的985,日本有13任首相和1/3以上的国会议员都毕业于这所大学。出于对音乐的单纯热爱,村上春树早年曾和妻子经营了七年的爵士乐酒吧。

村上春树获奖无数。迄今为止,他已获得卡夫卡奖、安徒生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众多奖项,也是众所周知的“诺奖陪跑健将”。尽管商业价值早已得到全球市场的承认,但是村上显然不满足于一般的商业写作。他代表了“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日本人,深受欧美艺术家的影响,爱好爵士乐,创作出了一种独具一格的村上式文体。虽然每年都在诺奖陪跑,但村上春树一直活跃在名单上。

《刺杀骑士团长》出版于2017年2月。时隔一年之后,简体中文版被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国内。这部小说分上下两部,第一部“显形理念篇”和第二部“流变隐喻篇”。中文版将近800页,据说日文版有1000多页。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被悬疑的情节牵着读下去的感觉,反复读了好几遍。但总体来说,这部小说易读但不易懂。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成,“我”是一位36岁的肖像画家,因为妻子突然宣布有了外遇,不能和“我”一起生活下去了,我备受打击,当天夜里开着一辆二手小破车离家出走,一路北上。一个半月的旅行结束后,无家可归的“我”向美大同学雨田政彦求助,雨田政彦的父亲是著名的日本画家,在小田原有一处兼画室的房子,但这位父亲由于得了认知障碍症住进了护理机构,房子刚好空在那里,雨田政彦让“我”住到了他父亲的家中,一来帮他看房子,二来安静的环境适合创作。雨田政彦还帮“我”介绍了一份在小田原站前绘画班教画画的工作。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件就发生在我搬家后的这九个多月。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我”从被妻子抛弃到与妻子重归于好,期间所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冒险,我因由一个人和一幅画,被带到了一个非现实世界,之后经过重重考验终于与自身相遇,重获新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男人的故事,来梳理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三个男人的故事

(一)神秘邻居——免色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邻居,是一个高富帅,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免色仪表堂堂,拥有四辆英国车,独自住在山上豪宅里,优雅度日。值得一提的是,免色这一人物的设定,跟著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非常相似。村上亲自翻译日语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这部小说也非常痴迷。村上在采访中谈到免色的出场时也说过:这不就是盖茨比吗?

免色,人名的字面意思就是免除颜色。免色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白色,满头白发、穿着白衣、连名片都是白色的。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却搜索不到任何关于他的信息。“我”从小道消息打听到,免色曾有过蹲拘留所的经历,家里有个“不能打开的房间”,仅此而已。

虽然免色是个不婚主义者,但他曾经有过一个交往了两年半的女友,两人情投意合,免色对他念念不忘,至今白色豪宅里还保留着她的一整套衣服。15年前,女友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以一场颇为主动的性爱结束了两个人的关系,两个月后嫁作他人,结婚7个月后生下一个女孩。因此,免色根据时间推断,这个女孩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不幸的是,这位女友七年前离世了,在山里散步的时候,被金环胡蜂蜇死了。她留下的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名叫秋川真理惠。

免色重金买下秋川真理惠家对面的白色豪宅,每天傍晚用望远镜观察真理惠的一举一动。在“我”搬到小田原之后,免色通过经纪人重金委托我画他的肖像画。免色精心设计接近我,实际上是把真理惠作为终极目标,因为真理惠恰巧是我在小田原绘画班的一个女学生。

事情似乎正朝着免色计划的那样发生,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免色这个人,直到最后,我们也不太清楚他是怎样一个人,这个人身上有很多优点,也很明显他也有自己的阴暗面。但正是免色把所有的故事连在一起。故事通过免色展开。那个神秘的洞穴,说到底,是免色找来专业人员搬走石头打开的,“我”在进入的地下世界遇上河流的时候,提供重要启示的也是免色,最后把“我”从洞中救上来的还是免色。村上也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免色也是推动情节的人,是发动机。没有他,故事就转不起来。

(二)《刺杀骑士团长》作者——雨田具彦

看完这部小说,我对画家雨田具彦的灵魂深夜回到小田原,坐在画室的木凳上,聚精会神地看《刺杀骑士团长》那幅画的一幕印象尤为深刻。

住进小田原的几个月之后,主人公“我”发现了藏在阁楼里的《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出自日本著名画家雨田具彦之手,是典型的日本画,却未被公之于众。飞鸟时期的人物,歌剧《唐璜》的场面。村上对画作的描写之细,以至于任何读者在实际读到的时候,都会仿佛亲眼目睹。

雨田具彦年轻时曾经有志于现代主义绘画去维也纳留学,然而回国后却突如其来地转向日本画。我不明白他是何时,如何决心大胆转向日本画的。雨田具彦于1936年末-1939年初在维也纳留学,正值希特勒在德国执政时期,奥地利被德国吞并恰好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雨田具彦有个弟弟名叫雨田继彦。1937年6月,正在东京艺术学校上学的继彦被强征入伍,随后继彦所在的师团被派往中国战场,直接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在年轻的上级军官喝令下,继彦本应弹钢琴的手被迫一次次握着军刀砍下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的脑袋,这使继彦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第二年退伍后,在自家阁楼割腕自杀。

也是同一时期,为了反对纳粹的种种恶行,在维也纳留学的雨田具彦参加了刺杀纳粹高官的计划,但刺杀行动失败了,他的恋人被纳粹残忍地杀害了,同伴们也无一逃生。只有雨田具彦出于政治考量而勉强保住一条性命。雨田具彦接连失去宝贵的人,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这幅画中,他将自己未能实际达成的事项换一种形式即改头换面地实现了。

小说中写到,雨田具彦是流着自己的血、削着自己的肉画这幅画的。恐怕是一生只能画一次的那一类画。这是他为自己本身、并且为已不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所画的画。“那是存粹从他活的灵魂中析离出来的东西。”雨田具彦临终前对这幅画念念不忘,以至于他的灵魂在夜间回到小田原的画室,想要最后再看一眼这幅投入精魂的画。

在护理机构,“我”和骑士团长在雨田具彦的面前重新上演了“刺杀骑士团长”的一幕。雨田具彦的灵魂得到超度,几天后安然离世,他去死的时候,嘴角浮现出类似微笑的表情。

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正是画雨田具彦生涯的再现。我们形容一位画家的技艺高超喜欢用栩栩如生这个词。在小说中,雨田具彦这幅画中的人物骑士团长、长面人、唐娜等一个个从画中走了出来。所有画中人物的出场都在把他不曾诉诸语言的体验加以“再生”。

(三)肖像画家——“我”

作为一名36岁的肖像画家,“我”身上有两条线索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是作为画家“我”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二是妹妹的去世给“我”留下的阴影。

关于第一点,作为画家,“我”想为自己画点什么。“我”是美术大学科班出身,在校期间画抽象派油画,毕业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干起了专为各行各业精英人士画定制肖像的营生,但“我”心有不甘,总觉得违背当年的追求。于是,在小田原的这些日子成了“我”寻找自身、实现自我突破的最佳时机。

在这期间,“我”一共花了4副画,这些画在故事里具有和人物同等的重要性。

1、免色的肖像画。这是免色和“我”结识的契机,成品偏于抽象风格。“这幅画是对“我”以往风格的突破,超出了我的逻辑和理解范围。那里面偶然描绘了免色自身不愿意承认的某些消极要素。免色对这幅画非常满意,画作被免色带走,挂在他的书房。

2、开白色斯巴鲁森林人的男人。是“我”在旅行途中邂逅的不知名男子,甚至无法确定那人是否实际存在。这幅画也是抽象风格,终未完成。被放在小田园的阁楼里《刺杀骑士团长》那幅画的旁边,最后被大火烧成灰烬。

3、秋川真理惠的肖像。这幅画也是受免色之托,是一幅写实风格的画,在画完成之前,秋川真理蕙失踪了,最终没有完成。这幅画送给了秋川真理惠。

4、杂木林中的洞,这是“我”自己主动画的。这幅画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眼”。由于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画和杂木林中的洞交替进行,“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秋川真理惠失踪后,“我”在杂木林的洞里找到了她的护身符。这幅画最后送给了免色。

虽然,最后“我”还是回到了给别人画肖像画的工作,但经历种种考验之后,心境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点,妹妹的去世给我留下了很深阴影。在“我”15岁那年,“我”12岁的妹妹由于心脏病去世。这对“我”的人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我和妹妹感情非常好,却因妹妹的死而失去了。

这本小说,未尝不是想方设法挽回和妹妹小径的关系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像妹妹一样的人。最初遇见妻子柚的时候,她让“我”想起了死去的妹妹。妻子柚比“我”小三岁,和妹妹同岁,而且和妹妹的生日只差3天。虽然她俩外表不一样,但表情的变化,尤其眼睛的转动和光闪给我的印象近乎神奇地像是一模一样。恰如过往的时间因了魔法或者什么在眼前复苏过来。“我”被妻子吸引也恰恰由于她的眼睛。

然而结婚6周年的前一个月,妻子柚突然宣布有了外遇要和“我”分手。在小田原独居的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反思我俩的关系是在哪里出了问题。突然有一天,“我”终于醒悟:“我和妻子之间的问题,也许在于我下意识地希求她来替代我死去的妹妹。”

这里还有小说的另外一个主人公,秋川真理蕙。真理惠是位沉默寡言的13岁少女,是我在小田原绘画班的学生。真理惠是除了“我”以外第一个看到《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人,也是除了“我”以外能看到“骑士团长”形体的人。

她有一双和“我”死去的妹妹神韵相似的眼睛,两个少女的灵魂似乎穿越时空融为了一体。真理惠的出现给了“我”很多慰籍,从某种意义上,“我”把真理惠当成妹妹生命的延续,非常小心地保护她。真理惠在“我”的蜕变之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她非常敏锐,她本能地察觉到对面的白色豪宅里的望远镜在监视自己家,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她察觉出免色这一人物的危险性,只身闯入免色的白色豪宅而被困在那里。期间,危机重重,像她母亲一样遭到金环胡蜂的攻击。真理惠在那里艰难度过了4天,在“骑士团长”的帮助下,她躲在衣帽间里时,她母亲的衣服救了她。

在真理惠失踪后,“我”为救真理惠,在隐喻通道与妹妹“重逢”,妹妹的声音鼓励我“且听风声”。我得以再次直视妹妹的失去,从而勉强钻出狭窄的洞穴来到石室里面。“我”终于明白,妻子柚对“我”来说不是妹妹的替身,横在“我”和妻子柚之间的问题得以解决,“我”才能够再次同柚完全相遇。

回到妻子身边后,妻子生了一个女孩,虽然“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孩子。小说中写到:“出生的孩子是女孩这点让我高兴。由于我和妹妹小路共同度过儿童时代的关系,身边有个小女孩总好像能让我心安理得。”至此,失去妹妹的这个心结也可以说终于解开了。

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闭合圆环式的结尾

对于这篇小说的故事结尾,村上春树自称还是比较满意的。村上作品的情节走向,比较常见的模式是从失去到追寻,直到再失去,结尾往往是怅然若失的。而在《刺杀骑士团长》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一个闭合的圆环,主人公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就连真理惠也逐渐失去了去免色的戒心。人物的肉身仿佛漫游超现实幻境之后又回到了原点,但心灵却在经过一番荡涤之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救赎。这也是读这部小说不一样的体验之一。

(二)将抽象化概念具象化

村上的小说大都是用现实主义文体推进非现实性的故事,这也是村上极其擅长的写作方式。这部小说是村上春树将抽象化概念具象化的一次尝试。理念借用骑士团长的形体,隐喻化身为长面人,构成双重隐喻的是白色斯巴鲁男子,甚至概念性的“刺杀”都仿照歌剧《唐璜》的一幕得以实现。

在小说第二部,特别是刺杀骑士团长的演绎,长面人从地下探出头来,“我”跟着长面人而进入地下世界,在那里遇到了无面人、唐娜,最终回到了杂木林的洞里,这个些非现实主义的手法非常耐人寻味。

骑士团长:自称为理念。理念无所谓善与恶,因人而异。

长面人:依据长面人本人的说法,隐喻只能存在于关联性之中。与此相比,理念和关联性无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物存在于任何地方。

长面人是进入潜意识的窗口 。“看准业已发生之事,并且纪录下来时我的职责。”他的行动仅仅听命于事项与表达的关联性。所以进入隐喻通道之前,长面人对“我”说:但愿你能找见小径。事实上,“我”确实一直在寻找妹妹。

无面人:无面人担任的是摆渡人的角色。“我的职责是把你送到对岸。让你穿过无与有的间隙是我的工作。”

白色斯巴鲁男子:双重隐喻。那个人是主人公“我”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是恶的本源,是一个人内心的黑暗面。

理念和隐喻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留白部分,每个人对理念和隐喻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那些似曾相识的村上元素

我们在这部小说中几乎能看到村上作品中所有的元素,比如:洞、36岁、永恒的美少女、成功男士。

有网友评论的这本书里的村上元素似曾相识,读起来没有新意等等。我想表达一下不同的看法。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旧要素&新组合”。举一个例子,乐高积木的最小要素是零件颗粒,把这些最小的元素重新组合,然后变成一件件新的作品。另一个例子,人类最基本的要素是基因,人类基因的重新组合就是现代文明的不断延续。

其实,写作也是一样,不过是文字的重新排列组合。村上为什么要如此全面动员似曾相识的所有村上元素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在读者质疑是不是重复的时候,译者林少华称之为“旋转”。据林少华所言:“村上曾说写小说是用虚假的砖块砌就真实的墙壁,而我此刻的任务是看村上如何用旧的砖块砌就新的墙壁。”

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

(一)关于善恶的思考

这部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可以说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我”因为对妻子的愤怒,差点失手勒死在海边旅馆偶遇的女子,但“我”最终原谅了妻子,对于“室”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也是爱护备至。免色是一个矛盾体。免色拿着铃铛在洞底呆了一个小时,他曾说过,如果换成是“我”在洞底,他有把“我”留在洞里的想法,这是免色身上的恶。但等到这种情况实际发生的时候,当听到“我”在洞中摇铃,免色毫不犹豫地把“我”从洞中救了上来。可以说,这是免色的善最终战胜了恶。

此外,这部小说直言不讳地写到德奥合并和南京大屠杀。如此鲜明的政治立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虽然南京大屠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村上的作品中,但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着实令人佩服。这部小说在日本国内出版的时候受到右翼势力的阻挠。

有人说这是村上向中国读者献媚。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战后的日本人有一种心理,自己也是战争受害者这种意识很强,以致于自己是施害者这一认识无论如何都要滞后。

《刺杀骑士团长》推出前不久,村上春树获得“安徒生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村上表示: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我们都应直面自己的影子,学会与影子共存,而不是试图强行回避或改写历史。

(二)“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

“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是《刺杀骑士团长》这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会停下来想一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既有时间夺走的东西,又有时间给予的东西。时间夺走了什么?又给予了什么?时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我认为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主人公希望对人生多一些掌控感,可以自己决定人生的走向;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画家,大都希望能有传世的作品,希望为自己画画,在艺术的殿堂里永垂不朽。

这也是作家的心声。村上年轻的时候被迫出于商业写作,就像肖像画家迫于生计画商业肖像画一样。村上说,现在想为自己写些东西,等待作品在时间中慢慢发酵。村上非常注重在读者心中的信用,村上说过:“要形成这种信用关系,我也必须尽可能花时间,不怕麻烦,认认真真写好每一部作品。我们务必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为此就一定要尊重时间,珍惜时间。”

我想,《刺杀骑士团长》这部小说正是村上“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的实践,他做到了。

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为什么主人公是肖像画家?

画家当主人公在村上的小说中还是第一次。在一次访谈中,村上透露,几年前,他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他去斯坦福大学的时候,遇到一位叫苏珊·内皮尔的日语老师,和这位老师的先生在宴会上交谈,得知他是一位肖像画家。那时村上和这位画家谈了许多,了解到肖像画家是极有意思的职业,所以这次主人公是肖像画家,和村上这次斯坦福之行有很大关系。

因为开头那段文字是早就写好了的。因为住在小田原深山里一座山的山顶,所以不会是一般上班族,应该是自由职业者。但是,如果职业是小说家,那就太没意思了,所以设定成了画家,而且是有点儿与众不同的肖像画专业画家。

(二)《二世缘》

据村上自己透露,他一直很喜欢上田秋成的《春雨物语》收录的《二世缘》故事,一直想以此为主题写点什么。事实上,《刺杀骑士团长》第一部的第14章确实有引用《二世缘》这个故事。《二世缘》讲的是一个地主的儿子,喜欢研究学问,半夜一个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能听到院子角落的石头下面有声音传来。第二天叫人挖开,从石头下面挖出一个即身佛,通俗一点讲木乃伊一样的僧人。这个故事也是村上创作这部小说的要素之一。

(三)猫头鹰

小说里出现了猫头鹰,如果没有猫头鹰在阁楼里弄出声响,也许就发现不了这幅画,所以猫头鹰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村上介绍,他的家里确实有猫头鹰。他在以前的房子住的时候,房子有阁楼,猫头鹰就住在那里,非常可爱。从那时开始,村上就心想迟早非让猫头鹰出现在小说里不可。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就用上了猫头鹰这个元素,而且猫头鹰是非常关键的存在。

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密涅瓦是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栖息在她身边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这个猫头鹰守护画作的设定,其实别有深意。

我也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叫《猫头鹰在黄昏起飞》,这本书是关于村上春树的访谈,为读者揭秘了很多村上创作《刺杀骑士团长》这部小说背后的故事。

总结

1、我们介绍了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想要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有两条外部的线和两条内部的线值得关注。两条外部的线分别是免色和《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两条内部的线分别是“我”作为画家想为自己画点什么和妹妹在12岁时去世对我的影响。

2、村上的作品鲜有圆满的结局,但这部小说确实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环,结尾充满温情。村上最擅长用现实主义文体来写非现实性故事。这部作品中几乎能找到村上作品的所有元素,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旧元素,新组合”。

3、每个人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就像自己的影子一样,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的影子共存。

4、主人公“我”一心想在创作中有所突破,想画出传世的作品。这其实也是作者自己的心声。这部小说是村上春树“把时间拉向自己这边”的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刺杀骑士团长》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