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解救心灵的漫长之路

文/折耳猫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打扫卫生却极具天赋的威尔因为解出傅里叶公式而被兰博教授发现,但是他却有极强的防卫心理和诸多问题,在心理老师尚恩的帮助下,战胜自我,最终走出自卑的故事。

更多个人身上发生的问题,大多是由原生家庭、成长经历造成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可以和自己心灵对话的朋友。


01

心理医生尚恩在和威尔聊天时提到,他妻子的小瑕疵、小缺点他都知道,比如:放屁的声音超大,能把自己臭醒。

说这些时,尚恩是开心的,带着深深的思念,幸福般地回忆着。

正是这些不完美、小瑕疵,才让她成为了他妻子。

在威尔身上发生的故事却是这样的:

新交了女朋友,却没有进一步联系,担心她发现自己的不完美。

在女朋友提出分手之前就先提出分手,因为他接受不了被抛弃。

他担心自己的不完美。

威尔的经历造就了他,在三个领养家庭生活过,受过虐待,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导致这样?

他渴望完美。

但是,就像《岛上书店》中所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02

兰博教授急切地希望有着天赋的威尔能够为尖端科技或是数学领域工作,在他看来,砌墙是对天赋的亵渎。

兰博教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被逼出来的,他相信威尔也可以。

可是他却不知道,相比成功,一个人发现自己真正所热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更值得喝彩。

在尚恩看来,这时他与威尔的交流才刚刚开始,需要给威尔时间,他才能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不止兰博,就连他的朋友也深知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在这里砌墙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

威尔不以为然,“难道这是我的错吗?”

面对着反反复复跌宕起伏的人生,也许他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谁都会有迷茫。

我想起高晓松在《奇葩说》海选时,炮轰清华学子,那个清华博士叫梁植。

本科读了法律,硕士读了金融,博士读新闻与传播,他想请教老师:以后做什么工作可以和三个专业联系紧密?

高晓松之所以生气是认为都读到博士的人了,还问这种: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的问题,实在说不过去。

后来在《晓松奇谈》中他提到:后来清华请我回去演讲,我都不去了。因为我回去慷慨激昂地讲一通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后我说,提问吧!

“学长,我们是去国企还是外企?”对待这种问题,高晓松感到生气,认为全白讲了。

在他看来: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学生出来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让这个国家相信真理,不求胸怀天下,但也得有改造世界的冲动。

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名校出来的人,也会有迷茫。

如果有才能、有才干,不求你像《无问西东》里沈光耀那样救国救民,却也希望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多做一份贡献——毕竟是这个国家养育了你。

因此,兰博教授不愿看到威尔堕落,因为他的天赋可以做很多事,改变很多事。

可是此刻,威尔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需要时间。


03

尚恩终于突破了威尔的设防“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将故事推向了高潮,我们看到这个孩子终于要走出极度的自卑了。

到这里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看到的只是表层,就像第二次见面时尚恩所说“你不能仅凭一幅画就对我的人生加以评论。”

原来看起来自负的威尔把自己那颗敏感又自卑的心藏起来了,这样就不必面对真实的自己,似乎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太多的无以言表和无从诉说。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朝圣》,主人公哈罗德一生也很是失败:不是个好父亲、儿子自杀……除了去看望奎妮,可能没做过什么能说得出口的事,在这之前背负着沉重的愧疚和负担。

在电影《芳华》中,越是付出最多、最善良的人,就越没有好下场。

他们的心都太苦了,他们承受的东西也太多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学会放下、饶恕、救赎和宽容,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尚恩的鼓励下,威尔终于肯接纳自己,不再怪自己,也接受了新的工作——走出了迷茫,知道自己真正所想。

相信他一定会变得阳光起来。

那么,生活中的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捕手》:解救心灵的漫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