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写作开始》读书摘记

未来视角下的案例分析,是否能够搭建一条理想的思维阶梯呢?

首要的一点,是梳理并区分当下需要和未来需要间的逻辑关系,发现二者间的相同点和相悖点,进而区分两种需要的合理性。

其次,未来需要应建立在普世价值的理念之上,致力于塑造世界公民。

再次,需打通过去、当下与未来间的思维通道,以“今日”这一“过去”的“未来”,推证“今日”之“未来”。

教学案例分析的价值指向也更多瞄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意识,体现出极为明晰的“教师中心”的特色。

一位缺乏足够的课程意识的教师,永远也无法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价值。

案例要尽量跳出课堂教学行为中琐碎内容的分析挖掘,尽可能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宏观性教学技能。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能够透过表象直达心灵,能够让学生在十年、二十年后还牢牢记着,并可以影响和指导学生一生的课。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怎么教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一定是学生接受了什么。学生的领悟,是衡量一堂课优劣的唯一试金石。优秀的课,总是能够透过一切表象直接抵达学生的灵魂深处;而肤浅的课,却多数如隔靴搔痒,看起来“五彩缤纷”却总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关注生命的功用。

改革的结果,是要培养起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而当个人解决不了问题时,要能够很好地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依靠众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从写作开始》读书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