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摄政鲁隐公 | 争霸春秋001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即位,《春秋》从此始,影响华夏三千年。

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这么大影响力,鲁隐公是万万想不到的。毕竟,《春秋》是孔子编纂的,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世上早无鲁隐公。

隐公是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周公旦的八世孙,名叫息姑,倒过来读就是“姑息”。那个时代还没有“姑息”这个词,不过鲁隐公这个人,可没少“姑息”。

国君之位原本轮不到他,怪只怪他老爸死时,弟弟年龄太小。鲁隐公又当爹又当哥,辛辛苦苦十一年,把弟弟拉扯大。刚打算愉快地退休养老,哦豁,死了。

谥号“隐”的意思,是“不尸其位”。就像端坐在祭坛上的神像,啥也不用干,啥也干不了,做个样子。

隐公十一年的摄政史,就是一部窝囊史。在《春秋》当中,连一句“公即位”都没混上。谁让他从一开始,就是王位代理人呢?

鲁隐公的父亲,是鲁惠公。惠公娶了三个宋国老婆,正室叫做孟子,和350多年后的儒家大佬撞了名字。

孟子去世早,没能留下子嗣。继室声子,是孟子从嫁的媵妾,也就是鲁隐公的生母。生下儿子息姑,原本是声子转正的大好机会,没想到鲁惠公给儿子娶媳妇时,出事了。

这个儿媳妇,是宋武公的女儿,叫仲子。她出生时,手上写着四个字:“为鲁夫人”。嫁到鲁国,那就叫天意,没毛病。但是嫁给哪个鲁国人,天意没说清楚。

不说清楚,就有了操作空间。于是这漂亮儿媳妇一到鲁国,就升了一级,成了息姑的后妈。不但媳妇变成妈,这后妈还荣升正室,给老爹生了个嫡子,公子允。

鲁隐公这十一年的国君,就是帮这个弟弟代理的。媳妇没了,王位也没了,你说憋不憋屈。

既然是天意,那也没办法。鲁隐公这人豁达,不当国君没关系,手下的臣子不听他的,也没关系。

最不听话的,要数公子翬(音辉),也叫羽父。羽父姓姬,是鲁国宗室,与国君一样,都是周公旦之后。没有嫡出的命,野心倒是不小,手握军权。鲁国数次战役,都是羽父带兵。

有了军权,腰杆子就硬。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等几国诸侯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西边,是周王室,东边是宋国,东北边是鲁国。

宋殇公派人,找鲁隐公搬救兵。看这意思,是想形成对郑国的包围圈。

虽说鲁惠公有三位宋国夫人,鲁宋两国的关系,也并不是一直和谐的。惠公去世时,鲁国还在与宋国打仗,还把宋国给打败了。战事弄得连惠公的葬礼都没能好好操办,直到隐公元年9月,鲁隐公与宋殇公在宿地,大概是现在安徽宿州,结盟。冬季十月十四日,才改葬了鲁惠公。

这次攻打郑国,跟宋殇公脱不了干系,也算“都是禅让惹的祸”。咱们可以捋一捋这个亲戚关系:鲁隐公父亲,鲁惠公的正室仲子,是宋武公之女。宋武公死后,儿子宋宣公即位,宋宣公没有传位给太子,却传位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非常感动,于是也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反而将王位传给了哥哥宋宣公的儿子与夷,就是与鲁隐公结盟的宋殇公。从这个谥号来看,殇公也是个命运多舛的苦命人啊。

从鲁惠公到鲁隐公,宋国国君转了这么大一圈儿,不得不佩服鲁惠公的寿命。在位46年,熬走对手无数,不服不行。

不过,宋国国君之位让来让去,让出安全隐患来了。宋穆公传位给哥哥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去了郑国。就算公子冯没野心,郑国也是有野心的,想要出兵宋国,拥立公子冯为国君。

宋殇公还没说什么,卫国先跳起来了,因为最近,卫国也摊上事儿了,还是个犯上作乱的事:弑君。隐公四年春天,卫桓公的弟弟州吁,弑兄上位了。州吁也是个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男人,从这位起,春秋时期的弑君之事,层出不穷。

英雄识英雄,弟弟惜弟弟。州吁与另一位国君的弟弟有交情。就是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卫国支持共叔段,多次与郑国发生战争。这次宋国的公子冯去往郑国,正是一个拉上宋殇公,共同攻打郑国的机会。州吁立刻派人出使宋国:“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

这是表面上的卫国之愿,实际上,州吁是打算借报国仇,为自己正名呢。可惜名没正成,攻郑之后,当年九月,州吁就被卫国人给杀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窝囊摄政鲁隐公 | 争霸春秋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