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选择看一本科幻小说,那不妨看这本

文︱陈言

图︱网络

《三体》系列是我最先读的科幻小说,起因于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作者说,大意是这样,记得不太清楚了,读哲学类书籍可以让自己看待人生多一些思考,读宗教类书籍可以让自己少一些对物质的欲望,而读科幻小说,可以打开人的眼界,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敬畏谦卑,他推荐的科幻小说便有《三体》。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顶峰之作,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一系列好评,有评论称其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拉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而我读了这套书,惊异于作者想象力之丰富,让我看到了浩瀚宇宙中的无数文明,其在时间与空间结构上的宏观塑造,又让我感受了生命的渺小与无常。

在我们的常识中,以百年为单位来记录人的一生跨度,已经是极限了,但作者通过冬眠技术,让人实现了跨世纪的旅程,又通过光速飞船在时间黑洞中的穿梭,十几天时间竟跨越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人的际遇太过于神奇,人的力量也不过能把握当下。

读完《三体》,感受实在太多,把想到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为这套值得二刷三刷的书做一个备忘,等再看的时候比对一下,是否有新的想法。

01生命与文明

叶文杰眼见父亲被人性之中淋漓尽致的恶所迫害死亡之后,对整个人类文明也丧失了希望,她利用工作之便向太阳系发送广播,希望宇宙中有更高级的文明来接收人类,她希望看到人类社会是一个没有恶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充满了善意与温暖的世界。

然而她却没有想到,在暗黑的宇宙,因为时空的广博,她的呼唤终究只能被看成是一种威胁,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文明,当发现还有另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对于空间的剥夺,对于未来自身文明受到的威胁,会让收到信息的任何一个文明世界都将毫不犹豫地攻击人类文明。

这便是罗辑口中的黑暗森林理论,事实上晚年的叶文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才会在杨冬的墓前提示罗辑研究宇宙社会学,并告诉他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叶文洁背叛了人类,但其实最终也是她拯救了人类,如果不是她在杨冬的墓前跟罗辑说的那一段关于宇宙社会学的话,罗辑终其一辈子也不可能发现宇宙的奥秘,并且发出对三体文明的诅咒。

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一旦有了生命,便有了最初的文明,随着生命的不断发展,文明也逐渐向前递进,当人类以为自己一步一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征服了宇宙太空的时候,在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太阳系灭绝之后,才发现人类社会所掌握的技术不过是九牛一毛。

正如书中所说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傲慢到以为在太阳系的各类行星当中建立了掩体世界,就可以挽救整个人类文明,是根本不知道其他高智慧文明,打击的方式从来不是只有光粒一种。

那些其他的打击方式,闻所未闻,是因为技术根本达不到,就好像一只井底的蛙,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辽阔。

只是我很好奇,在宇宙各大文明发生与进展的过程当中,是什么成为了他们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推动着他们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书中只简单的介绍了三体文明的一些情况,在人类文明看来,那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高科技了,然而三体文明在其他智慧文明面前也终是不堪一击。

在看完《三体》之后,我时常仰望星空,想象着遥远的宇宙尽头,有无数的文明在发生与发展,他们的生命体都是从海洋中进化出来的吗?或者说他们有海洋吗?他们需要空气才能存活吗?他们与地球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一样的吗?

无数的疑问让我久久沉思其中,等回到现实又不免自嘲,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相对于广阔的宇宙,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02爱与拯救

叶文洁期望通过其他高智慧的文明来拯救已经让自己失望透顶的地球文明,是因为她心中还有着对爱的期待,还有着对善意的渴望,而当她意识到宇宙社会学这个概念的时候,她无疑为自己当初莽撞的行为产生过悔意。

所以在地球三体组织中她应该算是一个拯救者,她不是为了毁灭地球文明而来,而是为了拯救她,只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式。

应该说她是爱这个地球的,所以她才期望她变得更加美好,但她把期望寄托在外在的文明上,而不是寄希望于人类自身,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这里面所暗含的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希望通过他人来拯救自己,这种想法既幼稚又愚蠢,唯一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身。

但当时的叶文洁看不到这一点,她对人类已经失去了信心,她算是幸运的,在这期间等来了三体文明,三体文明点亮了她的希望,她没有看到的是,三体文明最终也给人类带来了毁灭。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可笑的逻辑,就是人类对自己充满了失望,于是渴求另外一种高级的文明来拯救自己,三体世界的高科技文明虽是人类所向往的,他们却又向往着人类最原始的爱。

爱其实在文明发展中是一种阻滞性的东西,因为有了爱,人就会变得不理性。只有放弃爱,人类文明才能走入更高层次,然而走入更高层次的文明之后,所有的生命体都会变得空虚,因为仅仅有了文明的支撑,他们却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而爱却可以。

这是一个终极死循环。

作者在书中无数次的讲到了人性的黑暗之面,比如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几艘战舰之间的生存之战,甚至在战舰上出现了吃人的局面,包括罗辑成为面壁人之后,为了拯救人类所发出的宇宙诅咒数次将他冠上反人类的罪名。

但是无论多少次在本书讲到人性的黑暗面,作者仍然塑造了一个例外,那就是程心,很多书评中,对程心有着非常不好的评价,认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执剑人,在拯救人类的过程当中数次做过错误的决定,完全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更可气的是,出现这么多大bug的程心,最后却活了下来。

我却不这样认为。

程心在成为执剑人之后,地球文明立马就遭到了三体文明的攻击,于是人类世界纷纷谴责她,不配成为一个执剑人,没有对三体文明构成威慑,表面看的确如此。

可事后证明,宇宙深处的“万有引力号”,即使发射出了诅咒,将三体世界的宇宙坐标暴露出来,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地球文明的危机,而毁灭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接下来在涉及光速飞船研究是否继续的问题上,程心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阻止了维德的研究,维德被判处死刑,程心在地球遭受毁灭的那一刻知道了,唯一可以让人类逃避这场灾难的就只有光速飞船,她对自己满是谴责。

表面看程心确实很不让人满意,在许多关键性的时刻,她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理性和智慧,以及做出正确的决断。

但作者写了诸多人性之恶之后,却把所有的善良与爱集中在程心身上,在书中程心简直就是圣母一样的化身,可以说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一个主旨,人性有恶的一面,但选择善良却无比高贵。

随着宇宙文明的逐步发展,每一个文明终究面临生存之战,对生存的渴望,可以激发出每一个生命体中极致的恶,这样持续下去的结果,整个宇宙终将走向灭亡。

这一点从歌者非常容易地获得了二向箔可以得到证实,已经二向化的母星根本不在乎其他的宇宙文明终将走向何方,毁灭一切便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但程心不一样,程心不论处于何种处境下,她的初心都是向善向上的,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当下,为了所有人类的安全和幸福着想,也许她看得不够远,但是她从来没有私心。

为这样一个人,作者不惜花诸多笔墨,让程心在书中获得了许多女人梦寐以求的幸福,有暗恋她的人为她送了一颗真实存在的恒星,在世界即将灭亡之际,她搭乘上了唯一的一座光速飞船,获得了生的机会,最后她还赢得了所爱之人为她搭建的一个理想宇宙,在里面可以幸福无虞地生活一辈子。

她值吗?她值,因为她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作者就是想要通过程心来向世人传递这样一个价值,无论人心中的恶有多恶,但选择向善的人终究会拥有一切好运,因为在人世生存,这种选择并不容易。

03光明与黑暗

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生存便是光明,毁灭便是黑暗。章北海带着他的“自然选择”号恒星战舰逃遁进入宇宙深空,他的这一行为被解读为背叛与逃亡主义。

作为一个信仰坚定的军人,为什么要背叛,又为什么要逃亡,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敌人的差距,逃亡只是为了留存人类文明的火种。

前方是茫茫宇宙,黑暗无比,后方有4艘战舰在奉命围堵他们,将他们羁押回地球。

但是那2000艘战舰在水滴的攻击下,毫无反击之力,瞬间被摧毁,证实地球文明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人类举地球所有资源建成的太空舰队,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让4艘追击战舰奉章北海为神明,他们结为一个新的群体,向浩渺的宇宙进发,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只是前路茫茫,考虑到飞船前进的燃料和损耗的配件,他们只能互相攻击,消灭掉消耗这些燃料和配件的生命体,为自身生存谋求最大的利益。

还没有面对黑暗的宇宙,便面对了黑暗的人性,“自然选择”号在一念之差被终结生命,所谓先发制人,又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最终“蓝色空间”号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带着从其他4艘战舰上缴获的燃料和配件,他们驶向宇宙深处去寻找想要的光明。

只是我觉得,这种以毁灭对方的方式期望获取的光明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他们终究要面对无边无际的暗夜,他们所谓的文明也只能被称为“暗文明”,违背了人类的道德与良知,再大的理也只是强辞夺理。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丢掉了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没有了文明的传承,自然也不再有文明的延续。

这群遁入宇宙深处的人类,最后被称为银河系人类,他们不再属于地球文明,他们也不再被地球母亲所接受与包容,即便他们最后在星际中寻找到了可生存的土壤,他们也不配进入地球文明的史册,不被记载。

没有记载下来的历史,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历史,只会遁入时间的虚无,我们称之为苟活。

04谁是敌人?

谁是敌人,谁是人类文明的敌人,三体文明当然算是,即便后来人类世界都知道了,宇宙当中存在许多高智慧文明,但三体文明仍然是需要直面的唯一一个显性的威胁。

并且三体文明也直接带给了人类许多毁灭性的打击,比如说三体文明出现之初人类世界出现的大低谷时期,比如说三体文明威慑下人类向澳大利亚大迁徙,这种直接的对生存的挑战和对人性的碾压,远胜于其他虚无的威胁。

没错,敌人就是三体文明。

但是三体文明并没有毁灭人类文明,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通过从云天明传回的三个童话故事当中获得的启发,人类建立了自己的掩体世界,以避免三体世界被毁灭后,自己所遭受的终极打击。

人类也从中悟出了光速飞船的原理,并通过程心将人类文明保存了下来,从某种意义来说,三体文明对人类文明而言,亦敌亦友,才有了四艘战舰与水滴一起深空追击的局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面临这种情况,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反过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敌人这种东西太过于虚无缥缈,他站在了你的对立面,他便可以称之为是你的敌人,而他站在你的同一面,他便可以称之为是你的朋友,是否敌人,全在一念之间,如果这样简单地来判断与定义,那么敌人这种东西便可以很好地伪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在你的阵营之中。

05幸存与毁灭

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地球文明的毁灭;文明的发展,也让程心成为最后幸存的人类,事实上越看到最后越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荒凉感,浩渺的宇宙最终都将走向灭亡,不禁让人怀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程心的整个人生历程,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等待那个结局,而是在那个结局到来之前,活得真实有勇气,不回避每一个当下遇到的人生困境,也勇敢接受每一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如此我们便可坦然地接受人生,坦然地面对死亡。

06黑暗森林理论

罗辑在书中是一个强大的人物,他是4位面壁人当中最独特的一个,他也是三体文明的领袖唯一害怕的人类,他几次向三体文明发出威慑,一次又一次捍卫了人类的安全。

在书中他还是一个大智若愚般的存在,是他真正完善了黑暗森林理论,让整个人类文明意识到了宇宙当中的社会现象,宇宙中不乏高等生物的存在,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也不仅仅是当中少有的几个文明。

宇宙文明的存在,正如这世间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只是因为宇宙的广博,时空的拉大,让我们忽略了对方的存在。

也是因为巨大的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距离,让文明与文明之间不可能存在交流与接触,于是暗黑理论便有了其存在的土壤,对于任何一种文明来说,黑夜里看不见的威胁始终不可能成为朋友,为了生存,唯有将它消灭。

这便是黑暗森林理论。

作者在书中写道,人类文明就像是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他在森林里升起了一堆熊熊篝火,并在旁边欢呼跳跃,他看不到暗处的危险,还特别希望有人能看见他。

直到他发现篝火引来的不是朋友而是野兽,他才感觉害怕,迅速熄灭篝火,没入暗处,以形成隐蔽,对于森林当中传来的任何一个信息,他无法分辨是敌是友,出于生存的考虑,他只能不发出任何声音,悄悄地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成长壮大,只要有机会就将其消灭。

从黑暗森林理论也可以折射出一部分人性,由于人具有思维,善于伪装,我们很多时候不能通过表面来看到他人的真实意图,于是只能猜测,就好比行走于黑暗森林之中,强者善于攻击,弱者便只能防备。

人心的深不可测,即便是面对面的交往,也难以达成完全的信任,正如上文所说,因为共同的利益一时可以成为朋友,但一夕之间也可以由朋友立马成为敌人。

黑暗森林理论,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面上的虚假繁荣,正映衬了底下的暗流涌动,这个时候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向善还是从众,是真诚还是虚伪?

07写在最后

读这本书会产生一种幸运感,会在某一个当下停驻,去回望自己的过去,思考现在,并展望未来的余生,能有诸多这样的时刻,无疑会产生很多思索,这些思索便是人生的幸运。

能够站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跳出人生的既定路径,去俯视人生路上的过往将来,并在停驻的当下,去看芸芸众生,自己作为当中的一员,忙碌了些什么,又都收获了些什么,最终要走向何方?如果未来意味着毁灭与虚无,那么这个当下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做过类似的思考,而能想到这些,并积极寻求答案,便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

正如书中的程心,在每一个当下尊重自己的内心作出选择,命运终将把她推向一个幸运的结局。如果当时不做这个选择,未来又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但是做出了这个选择,一定要接受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从最终的结局来看,人类与地球文明虽然毁灭了,但是她却将人类文明带向了新的宇宙的诞生。

更宏观一点来看,如果没有她的这些选择,她也既成不了救世主,也不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掘墓人,人类与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灭亡,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终将灰飞烟灭。

虽说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其中又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意味,关于生存与文明,做何选择?

在生存面前,似乎已经没有了文明存在的价值,但不选择文明,生存下来又是为何?好像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其实作为人类文明而言,文明始终是立于生存之上的,人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始终将人类的发展框定在了文明的道路上。

刘慈欣和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在一次辩论中,刘慈欣假设,世界末日到来,只剩下他、江晓原和另一个主持人,他们三人携带着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切,但只有吃掉主持人才能生存下去,刘慈欣问江晓原,吃不吃?

江晓原选择不吃。

但是刘慈欣对他说,如果不吃,自己就死了,那些莎士比亚、歌德、爱因斯坦,所有人类留下的文明都在他手上终结了,那还吃不吃?

江晓原仍然选择不吃,他给出的理由是,吃了主持人,人类就丢失了人性,丢失了人性的人类,还有什么拯救的必要?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刘慈欣却有他的观点,他在书中写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仪,正是摆脱了生存的困境,人类才开始追求文明,也才彻底跟动物划清了界限。

在书中,刘慈欣数次提出这样两难的选择,比如最终成为银河系人类的战舰上的人,他们无疑都选择了生存,消灭他人以保存自己,那些选择人性的人都被消灭了,或者说他们也选择了生存,只是晚了一步。

于很多人而言,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始终只是在一个假设的前提下,那就是假设文明把握在你手上,而是否选择吃掉一个人来延续生命和文明,但没有人会真实面对这一选择,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高尚而富有人情味的。

即便没有文明需要留存,直面生存就会让很多人暴露兽性,何况还有保留人类文明这一无比光明正大的理由,便更容易说服自己作出决定。

只有刘慈欣,敢于直面人性深处的复杂与自私,并将它揭露出来。

那么作为你,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又是如何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只选择看一本科幻小说,那不妨看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