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剑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而剑术也至少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吴越春秋》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巧和战术,这表明至少早在春秋时期,习武比剑就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深受大众追捧喜爱。
剑似游凤,剑术所追求的境界是身与剑合,剑与神合。虽古往今来,沧桑历尽,但剑术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了王侯将相,文士商贾突破自身,纵横世间的利器,以持剑为荣,更以剑术精湛为荣。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剑术始终被好武之人追捧
春秋战国是铸剑大师和名剑出现的高光时期,吴国干将莫邪制成的带有磁性的雌雄双剑,靠则和分则离。越国欧治子所制的合金宝剑,形体互异,属于世间罕有的珍器。出土自那时的吴越青铜剑不下二十多把,在地底下埋藏了上千年,至今却仍然是花纹精美,锈蚀皆无。
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发生的太频繁了,骑兵和步兵作战的方式逐渐代替了西周以前的车战,击剑之风盛行,尚武之风遍及朝野。男女老少斗起剑来都是置生死于度外,因为没有防护设备的概念,还常会在脸上身上留下各种剑伤,其中斗剑至死的也不少。
《庄子论剑》记载:“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与前。死伤者,岁余百人,好之不厌。”
剑的地位随之越来越高,其质量、品种和数量也被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剑术自然就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那时的剑术和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战的基础上的,剑术理论随着剑术的提高而日渐成熟。“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高度概括了剑术的虚实相映和变幻无穷。
秦汉时期的剑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天子至百官,无不配剑,无不学剑。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司马相如和东方朔等人都是自幼学剑,剑术高超。还出现了一些如使阿,张仲等以剑术卓绝而闻名天下的高手。
曹丕在《典论自序》中有一段绘声绘色的论剑描述,说是他自己从小学剑,拜遍名师,听说奋威将军邓展剑术不错,声名在外。于是他就约了平虏将军刘勋和奋威将军邓展一起喝酒,边喝边讨论剑术。喝的高兴了,二人就用甘蔗当成剑当场较量起来,曹丕更胜一筹,三中邓展。邓展不服气,于是再比,结果还是输给了曹丕。
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不排除曹丕有吹牛的成分,但也侧面说明了那时人人都好学剑且斗剑之风盛行。
晋后,佛、道兴起,剑术有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但仍有习剑的遗风。
到了唐宋,剑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陆游、杜甫等人都以剑为侣,爱之极深。
唐以前的剑术比较直截了当,力求破敌,硬进硬出的攻击前胸等致命位置,话不多说就是猛冲猛刺,日本剑术在这一方面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唐以后的剑术技法有较大的差别,受到了刀的影响,开始提倡剑走边锋,增加了一些取腕和取股的动作,步法方式上也改成了迂回穿插,技艺变得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从晋代以来,随着信仰的盛行,宗教和剑术开始相结合,武艺荒诞的一面也开始发展,于是就有了各种"幻想家"企图通过练剑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降妖除魔等比较夸张的剑侠小说也开始出现。
元后的剑术发展较为压抑,为了防范叛乱,统治者不允许民间习武,“教人兵艺,杖之”。
过度压抑之后就是猛烈的反弹,所以明代剑术不仅重获新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很多武术流派,民间剑法在这时期达到巅峰。哪怕火器已经广泛用于军事,剑术的价值也没有丝毫减少。
清朝和元朝一样,三令五申的禁止民间武术的发展,却反而让剑术以更加隐秘的方式流传,达摩剑、八卦剑、武当剑等各门各派的剑法都随之出现,可谓千姿百态。
著名战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都有在其所撰写的军事著作中专门论述剑术。
古代剑术大师追求的都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中国第一位有记载的剑术大师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处女当",长于深山之中,生于关人之野,独自苦练出了一手好剑术。
为了打败吴国,越王勾践向传闻中的高手处女请教剑术,处女说剑刺之道虽然幽深,实际也可以很简单。女子体弱,所以要让人看起来温和安静,放下戒心,一旦出手就必须快如猛虎,目不及瞬。进攻速度要快,身形变化更要快,世间唯快不破,这样就可以以一挡百,以百挡万了。
话虽如此,还是要实践出真知,于是越王马上安排勇士用长戟和处女对战,没多久他们就都败在处女手上。越王起先对玄乎的剑术不以为意,至此才是真正服气,立即着人随她练剑并赐封号"越女"。
越女为越王练出了一只三千人的高手部队,并将这种剑术命名为"越女剑法",尔后越女辞别越王而去,就像她来时一样,不知姓,不知名。越王后来还想找她,却是怎么都找不到了。
另一位著名的剑术高手就是广负盛名的大才子李白,根据各种文献的记载,李白不仅善剑,而且剑术非常高明。
诗文也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李白自己就在好几首诗中提到过他武功不一般的事儿,比如“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最著名的还是侠客行,直接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除了自述,李白的好朋友魏颢也在《李翰林集序》中说过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新唐书·文艺列传》则记载李白:“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魏颢和李白同一个时代,新唐书是严谨的官修史书,属于正规文献。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古代剑术遗作之荆楚长剑
经过了元代的狂风暴雨和时间的不断洗礼,到明代时最高妙的剑法大多失传,但仍然有一些剑法被民间武术师传承下去,比如"南天剑神"李良钦的"荆楚长剑"。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公认的军事家、武术大师,就是师承"荆楚长剑",作为罕见的剑术高手,他剑术堪称天下第一,曾靠着一手剑术就震慑多处叛民,立下各种汗马功劳。
李杜《俞公大猷功行纪》记载:“(俞大猷)始学骑射,指能知镞,辄命中。又从李良钦击荆楚长剑,法即得,良钦故批公手,公还与斗,良钦释剑谢曰:公异日剑术天下无敌者。公既尽剑术,益悟常山蛇势。”
李良钦史上记载很少,颇具神秘色彩,只知道他是同安人,精于剑术,善于韬略。
后来,俞大猷尝用数十年心力求得其法,著为《剑经》。《剑经》见于戚继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其中所讲述的余家棍就是俞大猷从宋明理学去衍化,融合荆楚长剑和杨家枪的优点所自创的一种棍法。在《剑经》里,俞大猷也多次提到其师李良钦。
现代剑术提倡的是友谊竞技
到了现代,武术的概念和古代有很大区别,剑术变成了全国武术比赛项目之一,内容丰富,技艺精巧,比较常见的都有太极剑、三合剑、龙行剑、八卦剑等二十多种。互相伤害的方式已经不再提倡,为了适应训练和竞赛的需要,需遵守各种剑术套路和竞赛规则。
现代剑术的演练以单练为基础,可大体分为对练、单练和集体演练三种形式。有单剑也有双剑,技法和特点又各有其不同。就运动风格而言,又可以分为行剑、意剑和势剑。
随着时代的发展,剑术的风格和用途都在不断变化,但其实剑术的精髓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剑与神合、身与剑合、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