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图片发自App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父亲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出川,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苏轼的文章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后来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带有浪漫主义革命情怀,不愿照本宣科,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这些话被主持改革的王安石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又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结果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不爽,心情不爽不影响走路,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要特别说明,宋朝贬官作为惩罚,要为皇帝工作,不能领取报酬,连贬官途中差率费都要自筹。

再后来,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回到朝廷为官。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婆媳均不容他,于是再度自求外调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旧党新党均容不下的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不断被贬,最后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老苏到海南之前,那是荒芜之地,到之后,他开学堂授徒,大大提高了海南人民的文化素养,至今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也是老苏到了海南之后,海南才陆陆续续有人中举人中进士,说他开海南文风,不为过。

苏轼的洒脱在诗文里表现明显,在黄冈自己开垦东坡地种菜养家,他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归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见到了十四岁的王朝云,随后王朝云伴随了他颠簸流离的一生,也算是红颜知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