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关于自恋

英语中自恋(Nαrcissⅰ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已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也许是最有趣的课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自恋分成一般性的自恋和病态的自恋。一般性自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点儿。以下我们就看一看两个可以反映自恋倾向的行为。

首先是写日记。从效果上看,写日记确实可以起到记录重大事件、练习写作能力的作用。但从动机层面看 ,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恋。有一组外国漫画,名叫《一个女孩的一天》,精细地描绘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一天的经历:起床,照镜子,打扮,与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一起玩,,男孩送给地一朵花 ,还吻了她,然后回家写日记,最后在写完美好日记的美好心情中甜蜜地睡着了。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对自己是如何满意,白天的经历又何等清楚地证明了她对自己满意是何等的正确。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用有着最温馨的颜色的日记本记下来,以便将来在需要一遍遍满足自恋的候一遍遍地重读。如果日记是一本书,那这本书通常只有一个读者,就是作者本人。那些把日记拿出来公布发表的人,是把他们的自恋扩大化了,不过,虽然写日记可能是自恋的表现,但小学生们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写日记,则与自恋无关,而可能与施虐受虐有关。

其次是照镜子。我们就这一点来谈谈男女在自恋上的差异。 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一些?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有一则幽默:一个人问,爬在镜子上的一只蚊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另一人答曰:肯定是母的,因为母的才喜欢照镜子。这是用女人的行为特点来推测母蚊子的行为,所有读了的人都会会心一笑,看来女人喜欢照镜子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他们在路边摆了一面大镜子, 然后观察谁会照上一照。他们的发现令他们自己都大吃一惊: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很多女人从镜子旁边走过,只是不经意地看一看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而很多男人却停下脚步,把自己从头到脚、从正面到背面仔细地端详一番。

比较起来,上面的实验比那则幽默更能说明问题一些。但是,这个实验也有漏洞。反对男人比女人更喜欢照镜子的人也许会说,女人是在出门之前花了数倍于男人的时间把自己精心修饰了才出门的,她们当然不必再使用路边的镜子了。或者更直接地说,根本不用做什么实验,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都会认为,女人在镜子面前顾影自怜或者顾影自“恋”的时间要比男人多得多。也许男人和女人谁更自恋是一个永远也争不清楚的问题,而男女自恋方式的差异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一般性的自恋不一定总是坏事。艺术家、政治家的某种程度上的自恋,有时候不仅不是问题,反而可以增加他们的个人魅力,但适度很重要。自恋是人格的菜肴中的盐,少了则寡然无味,多了便难以人口。

也有以自恋为生的人,或者说拿自恋换钱的人。某些作家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私生活的点点满滴,既满足了自恋,又可以有很好的收人,一举多得。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购买自恋味很重的书籍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喜欢作者才买,而是因为他们也自恋——自恋的书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介人感,读后越发地喜欢上自己的琐碎与悲伤。

自恋是很容易扩大化的。过分地热爱自己所属的组织或集体,如自己工作的公司、居住的城市和所属的民族等,就是自恋扩大化的典型例子。有些公司之间不择手段的竞争背后,就可能有自恋在起作用;一个城市里的小部分人的固步自封和对外地人的蔑视,也是扩大的自恋在作怪;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极端的民族主义导致的战争,个体的自恋以扩大了的民族自恋表现出来,对整个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对自恋的分析是一个必须的程序。以下是一个例子。一位女性来访者在第十次治疗开始时告诉我,她最近病了,今天刚输完液就来了。我注意到她的手上还贴着纱布和胶布,用以防止针孔出血的。在谈了一些其他事情后,我问:你--般输完液后多长时间把止血胶布撕掉?她说:大约几小时。我又问: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止血,最多几分钟就够了,你为何要贴那么长时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我现在病了,我很可怜,我需要自己多爱自己一些。她想了一会儿,说有这种可能。然后我便以此为契机,对她的与自恋有关的情感和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当然这样的好机会是不会经常出现的,而一旦出现了,就应该牢牢地抓住它。

病态的自恋是指自恋性人格,是人格障碍的类型之一。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把这种人格描述为自以为是的自我陶醉人格。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好做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辉煌,荣誉和享受接踵而来;权力欲倾向明显,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不愿相互承担责任,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缺乏责任心,常用自负傲慢、妄自尊大、花言巧语和推诿转嫁等态度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解,漠视正确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 要么表现出剧烈的愤怒、羞辱或空虚;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为谋取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只愿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自恋是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每个人都多少有一点儿。但符合以上自恋性人格诊断标准的,则只有极少数。从表面上看,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处处为自己的物质的和心理的利益考虑,而实际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为自恋而受到了损害。因为: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甘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 自虐;第二,自恋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自由地控制它,所以就永远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永远都会像被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的牛一样,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目标;第三,自恋者也会下意识地明白,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赞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会不自觉地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伤及自恋的因素;第四,在与他人的交住中,他会因为他的自私表现而丧失他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恋者易患抑郁症,原因就在这里。

自恋有时会以不可理喻,甚至让人难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恋者时常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任何仪器都查不出来的病。即使在自己都认为这种怀疑是荒谬的情形下,也无法摆脱疑虑,成天惶惶不可终日。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对自己的了解是最重要的知识。而了解自己是怎样自恋的——当然只是一般性自恋, 则是了解自己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在大多数情形下,自恋是一个不易被自己察觉的一系列情感和行为模式。如果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了解自恋要变得容易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每个人都应该花一点时间看看心理医生。

对于自恋人格患者,看心理医生是唯一能使其走出自我的和人际的困境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