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刘心武续《红楼梦》

刘心武所研究的秦氏红楼,构建了以日派与月派的斗争所形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以此为线索,解释了秦可卿死后盛大的葬礼,以及一些相关人物的命运变化,比如说柳湘莲,比如说冯紫英,比如说在原著当中曾经出现过的王孙公子卫若兰,后来成为史湘云的夫婿等。

很难说他的这个研究方向对与错,在早几年央视《百家讲坛》上,刘心武也曾经讲解过《红楼梦》。作为资深红学爱好者,近日又细细读了他的《刘心武续红楼梦》,更加细致地理解,他完全抛开了高鹗续的人物结局,依照自己对曹雪芹前文中的人物判词,自行进行的构架解读。在此也斗胆浅评一下。

最关心的女主林黛玉的结局是从水上仙遁了,但是她的尸身是没有的,衣裙簪环之类全部飘在水面上,不会沉底。肉身是随着她的灵魂一同羽化了。这个结局非常美好,但是似乎弱化了悲剧情节,使得连贾宝玉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林姑娘是成仙去了,根本引不起一点点悲伤的情绪。为了解释〝玉带林中挂〞这句话,他设计林黛玉在临死之前把自己嵌有青金闪绿翡翠的玉带挂在了大观园的树上,以示自己是自行遁去的。这个结局似乎不是很合理,我倒情愿林黛玉是病情日重,最终泪尽而亡,就算是宝黛有前世之缘,黛玉是为了还泪随宝玉下凡历劫的,但是这个悲剧爱情故事还是要有正常的发展逻辑,有悲的色彩在,才感人。再说黛玉最后有尸首留存,也不会影响绛珠仙子在人们心中美好的形象,而且因为有尸首,宝玉才能够恸哭,甚至于失魂落魄。这样的爱情悲剧才有冲击力!

史湘云自然是先守寡,同时又因为卫若兰参与了刺杀皇帝的月派行动,虽然死了也是罪臣,所以罪臣家属要被拉在街市上卖的,可是无人敢买,后来她就被卖到了妓院里。所谓〝流落在烟花巷〞。之后被救赎遇到宝玉之后,两人成为叫花子,一同围破毡吃酸菜过乞讨日子。也算应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句话。只是后来两个人的人生境遇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心态也完全变了,虽然在现实当中能够随遇而安过着乞丐的生活,但是追求和内心的一种思想品位是不可能因此下降的,所以两个人后来高兴得大雪天迎新年唱歌这种心态,以及做的诗的水平大大下降也是不符合两个人的真实状况的。

妙玉和公子陈也俊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宝黛故事,原本也算青梅竹马,只是后来两家人官场上有朋党之争,父辈攀附不一,便断了往来。本来妙玉家人要把她嫁到公爵府去,可是妙玉哭闹,以致绝食,所以就带发修行了。陈也俊也是月派的人物之一,只是没有战死,因为避祸,和妙玉又相遇了,但妙玉的个性比较孤冷,不肯主动提出再续前缘。最后她是因为救宝玉而不惜委身枯骨,顺从于忠顺王爷,并且把自己带的宝物献给忠顺王,当然最后她是不肯受到侮辱的,因此连同她的最后一箱宝物一并爆炸,化为灰烬,同时还搭上了忠顺王爷。这个结局虽然让人唏嘘不已,但我更倾向于她被强盗掳走,所谓〝欲洁何曾洁〞。侠义的做法似乎不一定适合于妙玉,放在湘云身上倒还是有一定可能。毕竟黛玉曾经说过,湘云装什么荆轲、聂政。

王熙凤固然是因为她的那些大事坏事败露之后,加上贾家获罪抄家,而命运走到了另一重境界。只是她一直是被羁押,因为她是贾府的管家人,既掌握了金陵原籍的情况,也掌握着后来荣国府的财政。在她被押解到原籍的过程当中,投水自尽了,因为她已经获知自己的女儿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心事已完,心无挂碍,主动寻死。这个似乎还合情合理,只是把平儿和她对个过子,平儿扶正,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否则平儿的命运就算是苦尽甘来了,不符合《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思想主旨。

薛宝琴和柳湘莲因为日月两派斗争之后,大家各自逃散而相遇,并最终结合,〝不在梅边在柳边〞,这种解释也许是合情合理的吧。毕竟后来柳湘莲是又做了强梁,有能力解救宝琴的,薛宝琴在梅家已无望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愿意和柳湘莲结合。宝琴可是一名绝色女子啊,何况先时柳湘莲还拾到了仇十洲的《双艳图》,从柳湘莲的角度看,也是合情合理的。

宝玉被羁押在狱神庙的时候,茜雪是出来提供帮助的,因为她嫁给了狱卒王短腿。在解救巧姐的事情上,贾芸和小红的确还是有情分的,他们求到了李纨这里,李纨和贾兰是不肯提供帮助的,自然是由刘姥姥出面凑了钱,同时更大程度上得到妙玉的金钱帮助,从妓院里救出了巧姐儿,而巧姐最终嫁给了板儿,她是有清白之身,她未被侮辱也是因为有妓女云儿的庇护。这些情节的安排都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迎春,也并不是被虐待死的,而是自己受不了虐待上吊的。原著中孙绍祖说是贾赦贪了他5000两银子,因此把迎春卖了来抵债。所谓的5000两银子的由来,刘心武的说法是孙绍祖调戏了仇都尉的妹妹,也就是忠顺王爷的一个宠妾,不及躲避,只好拿了5000两银子跪在大老爷膝下,请求庇护。后来他又和仇都尉他们混在一起,自以为自己可以升上将军,并要弹劾贾赦,也就更不待见迎春了。

香菱被夏金桂虐待,以致得了干血之症死掉,倒还是和原著相符的。

林黛玉病症日盛,也是因为赵姨娘背后作祟,她指使贾菱和贾菖两个配药的给林黛玉下毒,慢慢地让林黛玉无药可救,毒气浸到骨髓里死掉。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林黛玉后来自行水遁就更不合理了。

贾母的结局也是因为史家先被削了爵位,而赵姨娘故意跑到贾母房中去报告这个消息,使得贾母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病不起,没有挨多久就死了。

贾探春原本是南安郡王的儿媳妇,可惜由于粤海将军和贾雨村结识以后,由贾雨村进行推荐,粤海将军收了探春为义女,代自己女儿嫁到了海疆去。而且那个海疆就是茜香国。这个结局倒是合理的。毕竟就算是探春再怎么优秀,南安郡王妃再怎么喜欢探春,在国家利益面前,她也只能做牺牲品。

惜春是趁着贾家还没有完全被抄,一天偷偷换上以前智能儿留下的尼姑服跑出去了。这个结局倒还符合原著的精神。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结合当然是最符合原著的,只不过是他们的成婚肯定是在林黛玉已经不在了之后。而且刘心武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有婚约的,只不过没有履行手续而已。这才符合宝玉听唱戏的藕官女给他讲的夫妻伦常之理。

花袭人当然是被迫离开宝玉的,也并不是薛宝钗把她嫁出去的,是因为忠顺王爷点名要花袭人报复宝玉,于是她先去服侍了忠顺王爷的母亲,后来又因为忠顺王爷要笼络他名下的小旦蒋玉萏,所以在傅秋芳,也就是忠顺王爷的续弦的斡旋之下,嫁给了琪官,也算应了前缘。

宝玉出家是出了两次的,所以前文当中黛玉说他做了两次和尚。第一次出家,被甄宝玉劝解又回来了,可是他回来以后宝钗已经死了。宝钗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和母亲相继去世,宝玉又不知去向,胸痹发作心率衰竭而死。但宝钗是倒在雪地里死的,活活应了〝金簪雪里埋〞的判词,这似乎又有点太过于直白和牵强了。宝玉的第二次出家当然是因为所有人都不在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关于月派的人物,张友士自然算个领头的。元春也是因为告发了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而得到升迁的,在日派和月派进行最后搏击的铁网山围猎之时,月派点名就要皇帝交出元春,于是元春就被皇帝派人先勒死,然后再被交出来。腊油冻佛手本是贾母送给元春把玩的一个玉器,拿在手里也不很重,皇帝先时也只是开开玩笑,并没有说什么,后来便以此为名说元春有刺杀皇帝的嫌疑,这也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所有的女人,在皇帝看来也不过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交出去也就交出去了,死亦不足惜。这样安排贾元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否则的话,贾元春突然暴毙也讲不出什么理由来。

但是想,刘心武书中说道,抱琴见到了冯紫英等,说元春初选为女史入宫时,是派在义忠亲王那里的,那时候义忠亲王已经坏了事,太上皇又瞩要丰其衣食,元春被分去服侍太上皇之嫡孙,在那里好多年以后,又再分到东宫,甚得喜爱。东宫登基,她告发了秦可卿的背景,便被封为元妃。这里的不合理之处就是,元春先是服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的儿子,后来才服侍东宫太子。这个服侍的意义就可以做多种解读了,既可以包含侍寝,也可以不包含,仅仅是做使唤而已。只是,堂堂太子怎么会这么待见别人玩剩下的人,何况元春又不是以姿色出众见长。仅仅因为琴弹得好,东宫也不会这么喜欢她吧!再说原著当中也看不出来皇帝喜欢弄乐器,不是李隆基,也不是李煜之流。当然从年龄问题来看,也是个严重问题。而且刘老师在书中讲,即使是元妃的孩子流产了,月派已经已经杀进来,皇帝依旧与元妃云雨,事毕还叫太监记录下来,以便生下孩子有据可考。这就更不大可能了,元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叫皇帝这么喜欢呢。要知道皇帝身边的莺莺燕燕,可是有佳丽三千啊。要是皇帝真喜欢,那么就不会在月派索人时,马上一转脸就让太监把元妃勒死直接交出去。翻脸真是比翻书还快。人们公认唐明皇与杨贵妃有一定真感情的,所以即使是在面临马嵬兵变的情况下,唐明皇不得已叫杨贵妃自尽,最终也是有愧疚和怀念之心的,当时也是〝君王掩面不忍看”,并没有像元妃的这个圣上这么无情。因此元妃的这一段安排是有待商榷的。


我是冰珊醉红楼,喜欢红楼和阅读一切书籍的理性财经女,欢迎关注品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评刘心武续《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