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村落·鱼木寨

湖北古村落

鱼木寨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王维诗里的意境在这绝谷的孤岛上得以印证,绿荫里四处散落的农家院子是土家人居住的习惯,自赏“千金难买独家村”与“鸡犬相闻”判若两个世界,一家一户的院里院外,只有秋蝉的底鸣。丰收的玉米与稻谷晾晒其间,门前的树荫下一条悠闲的大黄狗打着呼噜。夕阳下大开的屋门前的摇椅上一位老人摇着蒲扇,悠悠的听着四周鸟叫蛙鸣。俨然是一幅世外桃源的宁静画卷。

鄂西施鹤八属,巍巍武陵大山,滔滔八百里清江。这片坐落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的土地上孕育出众多优秀的文化,位于齐岳山西北麓的鱼木寨就是这样一处神秘之地。

鱼木寨,寨顶海拔1000余米,距寨麓马龙关垂直高度500余米。寨子地处鄂渝边界,是利川市和万州区的交界处,也是湖北和重庆的交界处。从远处看,鱼木寨东望荆楚,西连巴渝,与川鄂相浑融。从近处看,鱼木寨又是一座孤山古寨,无牵无挂,傲然独立。几个地质年代里风刀雨剑的切割,把山体硬生生地削成四级跌落的悬崖绝壁,山寨孤峰挺立,自成天地。它突兀于鄂西千山万岭中,除一脉主峰有一条险窄的如云中索道样的山路与外界连接外,其余两条路皆为人工在绝壁凿就的天梯石栈,与环绕四周的山几乎全部隔断,成为一个独立的与世隔绝的“天上人家”。    整个鱼木寨面积约3平方公里,形状独特,凡到过此寨的人都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类似的参照物来形容。清同治五年(1866)增修《万县志》载:“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鼗鼓,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仄。”在古人的眼里,鱼木寨就像一个鼗鼓。在航拍的镜头里,鱼木寨像一条正游动在群山之中的大鱼,坚定地朝长江游去直奔大海。在游人眼里,鱼木寨像一座五级宝塔,鸡头沟——樟凤坪——六吉堂——寨颈——主寨楼,一步一个台阶,直到塔顶高矗入云的主寨楼。最难得一见的还当数从塔顶到塔基的中部脊梁成为整个寨子的黄金中轴分割线。

走过一段长约50米,路基总宽不过两米,两侧都是悬崖的石板路后,面临的就是一座巍峨的寨门楼,整条路铺设于悬崖脊背之上,远观恰如鼗鼓之柄。天堑得以通途,在鼓柄与鼓面结合之处的寨门楼依势而建,寨门楼呈梯形,前宽4.6米,后宽8.1米,进深5.1米,两端墙面与崖平齐。寨门楼前、左、右三面墙壁,以规整的条石石灰凝缝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长方形,左右侧壁较正壁稍低,人字瓦顶隐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开独门,这就是进出鱼木寨唯一的入口了,门额上正楷阴刻“鱼木寨”3个大字;网上是9个射击孔,严密封锁着进出的道路。寨楼内分上下两层共四间,前两间的楼板为石板铺成,射击孔下依建石台,以方便作战,其余几间作为屯兵住宿。现寨门楼下通道右壁镶嵌石碑一通,正楷阴刻《鱼木寨功德碑序》,而碑文中所指的“匪贼”则是指清乾隆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军。

为抵御外敌,光靠一座寨门楼是显然不够的。鱼木寨悬崖三叠,崖间缓坡如带。为保寨顶安全,阻断缓坡通路,鱼木寨先人在寨东青岗片、寨西垛子片一层岩下各建石寨楼一座,石寨墙一段。不过现在寨楼大多被毁,只余青岗片寨墙200余米。不过三座卡门除了张凤坪卡门已被拆除外,其他两座卡门依旧如故,特别是三阳关卡门,墙高5米、厚3米。两旁老岩挟持,迎面太平岩遮挡。岩上古木参天,岩下溪涧奔流。三阳关是古代巴国的军事要塞,掌握着川鄂之咽喉要地。峭壁上建起的“之”字形石栈道,分别穿过三叠数十米高的悬崖,成为鱼木寨人进入原四川的惟一通道。三阳关最惊险的地方是手扒岩,手扒岩笔直挖凿于寨西北太平岩上,共32步,每步宽约50cm,穴深不足20cm。手扒岩形如新月,在没有修建此路前,要想从这里进寨,必须爬过“手扒岩”。三阳关隐于老崖隙中,手扒岩上还有卡门把守,雄关险峻,可谓是“人在卡内不知卡前油路,人行山外不知崖内藏关”。

另外一条惊险的出寨之路就是鼎鼎大名的亮梯子了。28根石条,一头插入岩壁,一头悬于空中。一级一级延伸成一条绝壁天梯

这样独特的自然地貌,预示着将有一个山寨村落会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鱼木寨别具风骨的文化意蕴,自然景观的孤山绝寨和人文景观的寨墙寨楼,使鱼木寨得以成为一个可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鱼木寨人民虽是土家族人,但其住宅却非土家传统的吊脚楼。鱼木寨一带,偏岩洞穴多而采光通风良好,干燥宽敞,冬暖夏凉。保留了古老而完整的穴居文化。洞外多有土壤肥沃的缓坡,可供耕作,据调查,历史上鱼木寨人多住洞穴,少居寨顶平地,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穴居居民采陆续搬出岩洞住上新房。这些用于居住的洞穴,有的前面用条石砌筑围壁分隔内外,有的顶部盖有瓦片,有的洞内空间层次丰富,厅堂、卧室、厨房、厕所、楼上楼下一应俱全。各种石制器皿,雕刻精美,现在也散落岩洞中,成为一隅奇观。有的岩洞还有着固定的用途,比如兵洞用于驻兵;造枪岩洞用于制作武器;制钱岩洞用于铸造钱币;榨坊岩洞用于榨油等等。十分符合鱼木寨作为军事堡垒的性质和特点,至今抚摸过这些岩洞的岩壁,古寨当年重兵囤积,刀光剑影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

鱼木寨上少数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始于明初,现鱼木寨保存完整的穿斗式四合院有六吉堂、连五间、老院子、老屋、新湾、向阳坪、樟凤坪。既有一口天井的独立四合院,也有二口、三口天井组合而成的复合四合院,基本上都是全包围封闭式结构。这些院子以正面大门进出为主,正厅与厢房高低搭配,主次分明,正偏内外有别,讲究一个尊卑位序和错落韵律。院内正厅为议事大厅,大厅宽敝空旷明亮,檐柱刻有楹联,表达着对平安吉祥、健康幸福、招财进宝、望子成龙的祝愿和诉求。厅两侧为厢房,过去基本上是一门一户,楼上楼下。中为天井,透光消水,为公共用地,个人不得占用。

寨里居住建房多为土木结构,以木建筑为主,青石与青石、木材与木材、木材与青石之间的结合,均用古老巴国传统的营造方法,阴阳相扣。其木雕石雕装饰题材宽手法多样,表达了诉富避凶镇邪驱灾的人生观。宅居多选择“屋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果疏树前,场圃居后”地势,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负阳抱阳,藏风聚气”的风水学,力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而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四合院是“六吉堂”,当地人称为老房子,坐落在寨中最平坦开阔的大湾,由向光远投资家族治学之地。始建于清末,成于民国九年,集川东四合院建筑之大成。其地坐南朝北,成背山面水之势,此地为鱼木寨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建筑占地1000平方余米。正堂与天井由石梯连接,抱厦高耸,朱漆生辉,两旁的厢房浮雕精美,屋顶飞檐翘角,轮廓生动形象,线条优美流畅。整个院落古朴精致,十分协调。

当然在鱼木寨民居建筑中,也有一些人为故意不协调的建筑。比如六吉堂,如此宏大的建筑,进出的大门却是斜开着,整个建筑显得古怪而又别扭,常常让外地游人感觉惊讶不解。其实这与这一带讲究“坟打垒,房打丫”风水思想有关。为了与生态和自然合一,阴阳相生,墓地朝向一般要对着大山,房屋朝向则要一望无际,开阔豁亮,就是在群山峻岭中至少要对着一个丫口。六古堂正面是船头寨,把出路封得严严实实的,于是他们就将大门斜对着远方旧寨坝的丫口,保证前景广阔,发人发家。就因如此,鱼木寨上留下了“连五间正,老房子歪,张凤坪的朝门横起开”的古建筑奇观,把这方水土的风水哲学彰显得淋漓尽致。

六吉堂正中堂与天井间的阶壁左右各嵌石刻一壁,长4 米,宽1米,其上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为镇寨之宝,

格言写到费尽了殷殷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恨不得手扶你攀桂枝!你怎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的如金如玉,不读书的如土如泥;读书的光宗耀祖,不读书的颠连子妻。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联科及第......

据查,柴姓始祖高柴乃孔子七十二弟子贤之一,曾参与《孙子家语》编撰,柴氏家学的积淀浓缩成训子格言,铿锵有力,字字啼血,远传万里之外的鱼木寨,足见普天之下父母望子成龙“费尽了殷殷教子心”,足见古往今来“十年寒窗”莘莘学者为么压力山大。“养儿不读书,胜如喂个猪。”除了农事,鱼木寨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鱼木寨的先祖用如此朴素的话语,讲述着深刻的道理,并把不朽的求知刻在永恒的石头上,世代影响着这里的人们,正是在这种理念日积月累的灌输和催生下, 96年恢复高考后,小小一个山寨考出大学生30多个。现已辞世的向全恕老人,71岁高龄时开始自修法律,到重庆参加考试,74岁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我国山区农民自修大学年龄最老的人。

向氏家族为了教育后世子孙后代重视教育,特意在鱼木寨北端的樟凤坪修建了一座字库塔,字库塔为儒家圣物,以前,向氏子弟在习文练字之后产生的字纸,都必须集中焚毁,不可随意丢弃,以此来表达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并用来教导子孙勤学苦读,敬字惜纸。如今向氏先祖俱已作古,唯有这座石头砌成的字库塔高高耸立着,指引着后世子孙求学求知的方向。

如果说四合大院是延续了堡寨思想并反映了居住人群曾经的封闭自给意识的话,那么《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和字库塔则真实在反映了他们最早时期重农致仕轻商的耕读为本思想。

如今向氏先祖也早已辞世,但他们所留下的教育后代的精神仍在流传着,并且在他们的墓碑上还印刻着诸多文化典故,警示着后人,

鱼木寨人认为,生屋死墓,虽阴阳有别而同为居所。清代以后,大型生基、碑屋及土坑石碑逐渐出现。所谓生基,就是人生前就将自己的坟墓修好。所谓碑屋,就是将坟墓埋于住宅之中鱼木寨上现存大型墓葬多数为生前所修生基,至于碑屋,鱼木寨一带则多达十余处。这些墓葬的碑刻规模宏大,雕饰华丽,气韵生动。

其中的成永高夫妇墓碑保存最为完好,位于鱼木寨祠堂湾,建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三门二院,占地近100平方米,俨然一座宫殿。墓碑四周建护墙,前墙雕花蹲狮,后墙起垛,依地势拔高3层。左右开侧门进入墓院,左名"自在宫",半圆门顶。门楣浮雕"迎亲图",或抬桥,或鼓吹,构图造型与当地风俗相同;门内额刻"千秋乐",浮雕"双凤朝阳",线条细腻流畅,构图新颖。右门与左门对称,外额刻"五龙棒圣"匾额,匾中阴刻"逍遥亭"3字,匾下浮雕"荣归图",或扬鞭走马,或举旗扬幡,气氛热烈,形态逼真。门内额阴刻"万年芳",浮雕凤凰牡丹及打虎图,刚柔并用,相映成趣。整个墓院青石铺地,中间以石墙隔开,前廊后院,气派大方。间墙 正中建门楼,飞檐3层,额刻"双寿居",肃穆庄严。门侧两厢呈八字形展开,草书阳刻"福"、"寿"两个大字分列左右,一气呵成,技法圆润。门后额阴刻"藏寿",两厢刻诗词及神人变化形象,天上人间,手法浪漫。后院两侧依护墙各立墓志一通,记叙成氏沿革。正碑"窀穸宫"4柱3层。底层镂空,墓主姓名、碑序、诗词等文字,掩于镂空缠枝花卉之后。碑上二层或刻忠孝故事,或刻本地风物,总数多达100余件,整个墓碑富丽堂皇,美不胜收。最为特别的是,在成永高夫妇墓碑上,仅变形龙雕多达70余件,这种不顾大清建筑法式的行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讲尊卑高下,天上人间,随心所欲的创作手法,不能不说是当土家人豪放性格的反映。

造就如此精美的十余座大墓碑刻,处处都映衬着向氏先祖注重学识的精巧心思,偏僻而寥落的顽石,带着几分沧桑与坚韧。向子孙后代诉说着已然流逝的岁月风霜。

鱼木寨这样一个方圆不过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不但为生活在这上面的人们提供着成长的物质养分,也为他们的精神提供了腾飞的力量,面对群山沟壑,悬石天梯,鱼木寨至今依然换发着勃勃生机,崇文尚学,勤奋求知的传统思想,在这里连绵不绝,世代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湖北古村落·鱼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