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朝官员对镇抚司是何态度?明代自创刑法之锦衣卫及镇抚司狱

作者:史遇春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朝廷下诏给法司(负责刑法机构之泛称):

凡是东厂、锦衣卫送至法司的囚犯,必须公正审理查究,如果发现有冤情,必须立刻查证厘清,不必拘泥于旧有的成案和惯例。

这算是对东厂、锦衣卫非法所为的小小修正!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时期(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吏部尚书张彩互为表里,他们狼狈为奸、作威作福。

当时,石文义与张彩被称为大太监刘瑾的左右翼。

不过,石文义经常随侍在刘瑾左右,并没有亲自处理锦衣卫的刑狱之事。

当日,代石文义管理处置锦衣卫刑狱事务的,其实是高得林。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农历八月,刘瑾被施行凌迟,刑3357刀,分三天完成。

刘瑾被处死之后,石文义也被杀头,高得林被罢除。

随后,钱宁接掌锦衣卫指挥使。

至此,锦衣卫又开始恣肆横行起来。

后来,钱宁因私通宁王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宁康王朱觐钧庶子;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起兵造反,43天兵败],被逮捕抄家。

明世宗(朱厚熜,公元1521年~公元1567年在位)即位后,将钱宁磔杀于市。

明世宗登基之后,革除锦衣卫十六个传奉官(明代皇帝传旨所授之官。因以传奉圣旨授官,未经吏部程序,故名。)职务,裁汰锦衣卫旗军校官十五个;同时,还发布谕旨:

处理刑狱的锦衣卫官校,只能侦察探测图谋不轨、妖言惑众、致人死命、强盗案件等重大刑狱;其他词讼及京师以外州县的刑狱案件,均不得参与。

不过,谕旨发布之后,没过多久,很多刑狱又移交至镇抚司去了。

这样一来,镇抚司又想方设法结交皇帝身边的内侍;然后,互相勾结,揣摩皇帝的心思,进行案件处理;结果,相关处置裁定,大都很合皇帝的心意。

正巧,这个时候,太监崔文偷奸图利、非法谋财的事情爆发。

此事先交刑部审理。

很快,又传旨,将此事交由镇抚司办理。

为此,刑部尚书林俊上疏,他说是:

大明祖宗朝,凡有刑狱,皆交付法司办理。无论案件大小,全都听其公平审理。自刘瑾、钱宁掌权用事之后,朝廷的刑狱,专任镇抚司处置。这些人,玩弄文字,捏造冤狱,致使国家的法律纲纪大坏。改行善政、实施教化、公正执法,刻不容缓,应当从今天立即开始。眼前,实在不宜再因小事而扭曲法律制度;不应为此事而打开非法乱制之门。

朱厚熜并未采纳林俊的意见。

之后,林俊又上疏,他道是:

崔文一案,万万不可交由镇抚司审理。这条路子一旦打开,恐怕以后有了重大案件,犯事者就会攀附内侍,请求将案件发往镇抚司处置,从而图谋免罪,这实在是会埋下滋长混乱的祸根啊。

针对这一事件,御史曹怀也上疏,他劝谏道:

对于刑狱,如果朝廷专任镇抚司,那么,法司就会变成无事可做的空头衙门;那么,刑部的官员就会变成朝廷的冗员。

其时,朱厚熜并未采纳林俊与曹怀的谏言。

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兵部侍郎张璁(后因避朱厚熜讳,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官至内阁首辅。)等上疏,道是:

祖宗设立三法司以纠察官员、惩治邪僻,平正处理刑狱诉讼;又设立东厂、锦衣卫以缉捕捉拿盗贼、究办奸宄。因此,建议朝廷,自今以后,审理官员贪赃案件、错假冤案等,仍由法司负责;至于案件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徇情枉法的行为,则可由东厂、锦衣卫进行侦察发觉;至于缉捕盗贼、究办奸宄,仍由东厂、锦衣卫负责,但是,相关涉案人员罪行的拟定,还是必须移送法司处理。

据此,朝廷下诏,此后相关行事,可按照张璁建议办理。

虽有诏旨,但是,东厂、锦衣卫所领官校捉拿提审官民,依然和以前一样放纵恣肆。

给事中蔡经等人上疏,论述东厂、锦衣卫、镇抚司的弊端,希望朝廷罢其用事,不要再派遣其四出拿人。

兵部尚书胡世宁上请,希望朝廷能够听从蔡经等人的建议。

此外,詹事霍韬也上疏,他道:

刑狱之事,交付三法司处置办理,已完全足够了。锦衣卫又出来,横亘其间,搅扰阻挠,实在不妥。往古帝王慎重刑狱之事,如汉光武帝(刘秀)崇尚名节、宋太祖(赵匡胤)刑法不施加于衣冠之士,结果,忠义之人争相以死来报效、舍命以尽节。自古以来,凡士大夫有罪,被下入刑曹,都是莫大的侮辱;士大夫有重罪,或废弃不用、或直接诛杀即可,不需交由狱吏棍棒交加、刑讯受辱。而今,士大夫或真有其罪、或厚诬受屈,就被厂卫官校执押逮捕、脱冠去裳、加以桎梏,真真可悲可叹。这些人,早上还在朝堂之上、列位清班之中,到了晚间,就已经被拘系囹圄之下了,他们的刚正之心、壮阔之气,在五毒俱下的刑讯面前,销折殆尽。等到重新复核案件时,往往发现,这些人原本就没有犯罪,仅仅是被诬陷冤枉,于是,又复任其在朝廷就职为官。等到他们冠带整齐、站立朝班的时候,那些曾经抓捕审讯他们的武夫悍卒,会指着他们说:别看他们衣冠楚楚地站立在朝堂之上,他们之中,某人曾被我在刑狱之中侮辱过,某人曾经被我执系逮押过……小人大都对自己的行为无所忌惮,而君子可能会因为种种事端而改变自己的作风。这也是豪杰之士产生归隐山林之思的根源所在,这也是变故之中很少出现仗节好义之人的缘由所在。希望今后东厂不要再参与朝拜皇上的仪式,锦衣卫不要再管理刑狱之事;希望今后士大夫有罪时,或贬谪、或废弃、或诛杀,立刻执行即可,不要再对他们进行棰笞、棍杖、系锁、桎梏之刑,这样,可以养成士大夫的廉耻之感、可以提振士大夫的忠节之心。

霍韬上疏后,朱厚熜认为他这是超出职责范畴的狂妄之言,未予采纳。

按照大明王朝的祖制,凡是朝会,东厂、锦衣卫会率领其所属的校尉五百名,列队随侍于奉天门之下,以纠察礼仪。期间,参加朝会的官员之中,如有举动不合朝廷规定礼仪者,厂卫的校尉会立即将其拿下,脱去朝服衣冠,执押至镇抚司大狱,施以杖刑,然后才会予以释放。

就是因为这样,霍韬的上疏中,才会言及相关事宜。

这种状况,直到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时期(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才有所改观。其时,凡是举止失仪者,已经不需要执押至镇抚司大狱执行杖刑了,只要罚没俸禄即可。

当日,朱厚熜怀恨张鹤龄、张延龄兄弟(明孝宗孝康敬皇后张氏之弟),奸人刘东山窥探上意,诬告张氏兄弟有邪毒魇镇、咒诅皇帝的行为。为此,朱厚熜大怒,将张鹤龄、张延龄下入诏狱。凭借此案,刘东山还牵连攀扯其平常所厌恶痛恨的很多人入罪。锦衣卫指挥使王佐侦探到其中的隐情,就以诬枉之罪反坐刘东山。于是,王佐刑枷刘东山等人,押在阙门之外,没有十天,这些人全都死掉。当时,民众还把王佐和牟斌相提并论。

牟斌是谁呢?

牟斌乃是明孝宗弘治时期(公元1488年~公元1505年)的锦衣卫指挥使。据说,李梦阳上疏劾奏张鹤龄、张延龄兄弟所为不法之事,被下入锦衣卫大狱,当时,牟斌比附轻罪,对其进行处置,李梦阳在狱中才得以不死。

简单说下李梦阳及相关事件。

李梦阳(公元1473年~公元1530年),明代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另有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的领袖人物;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出身寒微。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因连丧父母,在家守制。直到弘治十一年(1498年),才出任户部主事,后升迁为郎中。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因弹劾“势如翼虎”的张鹤龄,被囚于锦衣卫大狱,不久获免放出,被罚俸三个月。出狱之后,途遇张鹤龄,李梦阳扬起马鞭,打落其两颗牙齿。

朱厚熜在位中期,有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话说,陆炳刻毒凶狠,与权臣严嵩朋比;他们一起倾轧夏言(官至内阁首辅),致使夏言被弃市处死。

朱厚熜屡次兴起大狱,陆炳多次对入罪者进行保全,故而,当时的士大夫并不十分疾恶陆炳。

(本篇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世宗朝官员对镇抚司是何态度?明代自创刑法之锦衣卫及镇抚司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