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的整理术》有感

今天借了一本《思考的整理术》,现在看到第二部分,里面的一些思想还是挺新奇的。

首先,讲了一个现象:人们说到学习时,第一反应是找个人教,去学校。这也难怪,当我想要深造时,毅然决定从职场中抽离,重返校园了。但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学校培养的是“滑翔机”式的人才,很难独立飞翔,在此待的时间越长,受影响越深,就越难成为真正的“飞机”了。

接下来的叙述,对于教育者来说,就值得深思了。他说到,古代教育虽然是非正式,非标准化的,但教育者却深谙人心。一开始让学徒们挑水、干家务,做各种不相关的事,充分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心。因为他们认为拜师不是为了做一些琐碎的事务,而是学习真正的本领,所以当耗尽了他们的耐心后,终于教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珍惜了。

再者,为师者也不会一下子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反倒让学生想要“偷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而且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对于他给出的这个例子,不一定非常认可,或许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之后为了目的会不择手段,但对于为师者,还是非常值得借鉴。如今的填鸭教育,老师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塞到学生脑中,可效果如何,我们心中都有数;而且当孩子未来脱离老师和家长的辅导时,他们独立和自律的能力,无法预料。

另外,也说到了关于写作,包括论文。论文,本应该是我们对于在校期间学到知识的运用,是大学生们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的体现,但现在,想要写什么,参考哪些资料文献,用怎样的逻辑编排,很多人都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当然,想要完全独创也很难,所以他给出了一些建议,跟昨天论文讲座上的思想不谋而合。先要阅读大量资料,总结出前人的观点,然后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他们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其他的写作,其中有一个方法,令人印象深刻——随时将灵感记录在卡片上,如果当时无法酝酿出文章,就让它们积累,到达一定量时,从这些卡片中抽出一些进行自由组合,如果思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再重新抽卡片,直到组合出流畅的文章。虽然没有实践过,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方法。

目前只读到第二章,但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思考的整理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