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冠军全红婵成长之路看家庭教育

作为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小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一下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了。那么他的成长有什么特别呢?

首先是遇到了好的教练,选定了苗子,还要想办法让孩子安心留在体校。很多小孩离不开家。“苦一点、累一点,就退缩了、厌倦了,想回家。”陈华明说。训练不能太多、太狠、太严,但又不能太松。“这个软硬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学习以家庭教育其中有一个“六十分妈妈最好”。就是说作为母亲并不是对孩子越好,照顾得越全面越好。有些事是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做,去体验才能更好的成长。否则很容易教出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的巨婴“”。

全红婵过渡得比较平顺。“情绪方面她是非常好的。”孩子将体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稳定下来。“我们培养运动员,不是教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发掘人的自觉行为,要他想干这个事。”陈教练带了全红婵两年,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发掘人的自觉行为,让他们想干这个事,而不是我们要他们想干这个事,对待学生也应该这样,不是说我们管得严了,盯得紧了,孩子就能认真学习,取得好的成绩。而是应该让他们能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支撑他们一直学下去,否则只是靠我们看着,管着,一量没有了“监督”,孩子们就会懈怠。

晨,食堂过了七点半就没饭了,睡过头的小孩子跑到苏老师宿舍,打开锅盖看看有没有好吃的。但苏老师不惯他们,“每次迁就他,他就不起床吃早餐;饿他一两餐,他就懂得难受,不再懒睡了。”父母不在身边,苏老师既唱红脸,也唱白脸。

现在的父母总是怕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的,比如吃饭,如果孩子晚起了,或是晚回来了,父母经常会又忙不迭去给准备,这样他们就会经常起床晚,反正也没什么代价,还有孩子上学有的会磨蹭,父母天天要催促他们,否则就会迟到。其实这也不必可以让他迟到几次,下次就知道抓紧时间了。

最后一点有天赋,也需要勤奋,全红婵每天至少要跳三四百次,记得有一个举重运动员说过,我能举起杠铃,却举不起我付出的汗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奥运冠军全红婵成长之路看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