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征路不畏失败


失败的滋味从天而降,真的有些措手不及。

中午放学,温主任告诉我上周考试的排名,我们班遗憾地排在后几名。这个消息如同闷雷在心中回旋,久久不愿炸裂消失。这样的慢折磨让心里灌满了铅,连午饭都吃的少。

以前教初三,中考排名还是不错的。不曾想如今竟然这么不堪,感觉挺羞愧的。面对失败要经历一番心路历程,由一开始的不相信渐渐地陷入内心的折磨之中,最后心里经过火烧之后慢慢趋于平静开始思考原因。班级里两个零分肯定会拉平均分不少,这是客观存在的。平日里对中下等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到位,让他们有懒惰的可乘之机。这些学生是平均分上升与否的关键,而我却没有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优等生往往吃不饱,没有过多地给她们继续上升的舞台。课堂上虽然想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方式方法上还不成熟,有时会操之过急。学生思考无解后,我会一言堂。阅读和写作口头上比较重视,然而缺少规划,有时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常练习的机会非常少,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训练。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学校没有办法打印。

反思过后,从挫败感上慢慢升腾起一股不愿服输的精气神。

下午正好上《金色的鱼钩》,长征途中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篇小说,我连续读,读到泪眼婆娑。这是期中考试后上的第一课,也是我经历失败之后上的第一课。这个头得开好。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在放手,让学生按照单元主题要素去阅读体会。写人的文章,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写的是谁?第二:通过什么事来写人?第三:运用什么方法来写人?第四: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堂上我围绕这几点展开两个活动,引着学生到文本中游弋。


课前热身:我眼中的长征

学生没有学过历史,对长征知之甚少。中午放学布置他们回家问“度娘”,但是问的同学寥寥。早就知道结果一定是这样,于是准备一个介绍长征的短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到视频上,我连续播放两遍,防止学生没有内化。看完之后提了一个问题——你对长征有怎样的印象呢?试着用词语来表达。学生的思维还是被打开了,一连串的词语出现在黑板上,“环境恶劣、勇敢无畏、百折不挠、流血牺牲.......”有了这样的热身,学生和文本之间就架起了桥梁。

接着整节课由两个活动架起。

首先:潜入文本,寻词语——初识老班长

词语教学应该和文本解读相结合。词语教学不能单一地拎出供学生读和写。词语教学应该多一些灵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悟得。

文本中和老班长相关的词语很多,这些词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呢,让学生潜入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很认真地读起书来。一个个词语被学生发现,我呢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黑板上很快出现一连串的词语,这时带着学生开始认读和拼写。学生学的很乐意。

找、读、写,这还不够。我要考考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和运用程度。挑词语,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来造句子。比如“喜出望外”一词,学生先回顾故事情节,然后内化出自己的句子。“老班长洗衣裳时偶然发现一条跳跃的鱼,喜出望外的他想到怎么可以为小战士补充营养了。”这种形式的造句运用是第一次,效果还不错,实现了一词多用。

其次:圈点批注——评价老班长

学生要想正确全面地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必须在文字里来来回回穿梭不停。十分钟静读,让学生带着一颗心,一支笔与老班长相遇。巡视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文章空白出写下对人物的评价,但是那些后进生仍是不愿动笔。

十分钟之后,人物评价活动开始。我要求学生按照读片段加评价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读关于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感受到老班长的和蔼可亲。我觉得抓住和蔼可亲还不够,这是学生一望而知的,必须再深挖一下。“老班长不到四十岁,脸上却已布满皱纹,你不觉得有问题吗?想想你的爸爸也是不到四十岁,你能写他脸上布满皱纹吗?”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发现了机关,原来老班长脸上的皱纹正是长征途中条件艰苦的外现啊。

学生接着借助文本来评价老班长。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忠于革命,这些教参中的标签全在学生的精彩分析中汩汩而出。学生靠着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和品析,一步步走进了老班长的心灵。“金色的鱼钩”本就是老班长崇高精神的化身。一个鱼钩,一颗长征路上伟大的灵魂。

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没有老师的观点硬灌,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实现了语言的内化。还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与文字打交道吧,让他们一直处于蜜月期。我们老师可不能当法海,硬生生地挡在学生和文本之间,要让学生和文本如初见,一眼万年。

带着学生在文海里翻腾,这是我与学生的长征路。《金色的鱼钩》是一段稍平坦之路,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去翻越。信心在哪里呢?能跟得上吗?这时我们需要一把精神的圣火。

百度搜到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录片,点开播放。《七律 长征》的慷慨之声在班级里回荡。我和学生仿佛来到1934年10月,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向前。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完全沉浸在那段陌生的历史中。长征已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英雄史诗。在这间教室里,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心中开始种下长征的种子。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

是啊,今天的失败算什么?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教学长征路上定然风风雨雨,只有无畏失败,踏着失败的足迹站起来勇敢前行,胜利总会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长征路不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