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班一阶线下课】延伸文章:我看管理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一书是由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哈罗德· 孔茨在 1980 年出版的。 大约 20 年前, 哈罗德· 孔茨曾区分出管理理论的各种流派或观点, 并称它 们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今天需要重新对它们进行思考和界定。 与最初的 6 个 流派相比, 现在可以称为管理学流派的明确观点已经达到 11 个, 这意味着 “丛 林”可能变得更加茂密和深不可测。 然而, 在这期间, 理论的发展也是可以肯定 的, 这预示着我们将会比人们所想象得更快走向一种具有统一性的、 同时又富有 实践意义的管理理论。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 11 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及我的感悟。

( 一 )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或经营管理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 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 从理论上加以概括, 确定一些基 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 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 二 ) 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 60 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 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 那么, 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 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 方法 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 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 化关系, 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 " 人 " 的因素, 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 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 三 ) 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 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 理学为基础。 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 到大 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 " 组织行为学 " 。

( 四 ) 经验学派 ( 或案例学派 ) 。 这个学派通过分析经验 ( 常常就是案例 ) 来研究管理。 其依据是, 管理学者和 实际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各色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 题,自然地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 五 ) 社会系统学派。 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 这个学派对管理学作出过许多值得注 意的贡献。 把有组织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压力和冲突支配的社会有机 体, 这对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人员都是有帮助的。 而在另外一些方面, 如对组 织职权的制度基础的认识, 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的认识, 以及对怀特·巴基称之 为 " 组织粘合剂 " 的一些社会因素的认识,则帮助更大。

( 六 )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 他们 通过对英国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生产问题的研究, 发现单只分析企业中的社会方面 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他们发现,企业中的技术系统 ( 如机器设备 和采掘方法 ) 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 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 因此, 他们认为, 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 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 七 ) 系统学派。 近年来, 许多管理学家都强调管理学研究与分析中的系统方法。 他们认为系 统方法是形成、 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 所谓系统, 实质上就是由相 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一组事物或其组合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 这些事物可以像汽 车发动机上的零件那样是实物, 也可以像人体诸组成部分那样是生物的, 还可以 像完整综合起来的管理概念、 原则、 理论和方法那样是理论上的。 尽管我们给理 论规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和分析它们,但是所有的系统 ( 也许只有宇宙 除外 ) 都同它们的环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环境的影响。

( 八 ) 决策学派。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 由于决策是管理的主要任务, 因而应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他们认为,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管理理论应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

( 九 ) 数学学派或 " 管理科学 " 学派。 尽管各种管理理论学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数学方法, 但只有数学学派把管 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 这个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 借助于模 型可以把问题用它的基本关系和选定目标表示出来。 由于数学方法大量应用于最 优化问题,可以说,它同决策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然,编制数学模型决不 限于决策问题。

(十 ) 权变学派。 这个学派强调, 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 权变管理同情境 管理的意思差不多, 常常通用。 但有的学者还是认为应该加以区别, 情境管理只 是说管理者实际上做些什么取决于既定情境, 而权变管理则意味着环境变化同管 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按权变的观点, 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 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 并考虑二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

( 十一 ) 经理人角色学派。 这是最新的一个学派, 同时受到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者的重视, 其推广得力 于亨利·明茨伯格。 这个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经理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经理角色的内 容。 对经理 ( 从总经理到领班 ) 实际工作进行研究的人早就有, 但把这种研究发展 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学派的却是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组织中 5 位总经理的活动, 得出绪论说, 总经理们并不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职能分工行 事,即只从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而是还进行许多别的工作。

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 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 对管 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 1970 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 美国企业受到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日本的商品充 斥着美国市场。 美国一直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汽车也不例外。 一个中国学者曾问 美国教授: “你为什么买日本车,而不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的车子?”美国 教授略加索地说: “我想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汽车质量好,很少需要维修,另外比 较省油,价格比较便宜,操作也比较方便,动力性、安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也 比较令人满意, 所以许多美国人都喜欢日本车。 ” 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日本汽车, 为什么一向在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汽车在本国也挡不住日本汽车的冲 击?是美国汽车设计不先进吗?不是! 是美国的制造技术落后了吗?也不是。 事 实是美国一向认为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发生了危机。 可见, 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管理是一种历史范畴,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中国制造 也以史无前例的迅速崛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中国亦以进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期。 中国政府及各类组织都必须面对 21 世纪时代特征的挑战。 21 世纪的管理必须适 应 21 世纪的时代特征, 因此 21 世纪的管理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管理。 要在管理 指导思想,管理原则,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生产系统,企业组织上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走上新型管理创新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弟子班一阶线下课】延伸文章:我看管理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