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很厉害的程序员?- 读《精进》

《精进》这本书是多篇文章集合,融合了作者采铜看的很多书。知识量大,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提高输入信噪比,做半衰期长的事,如何反思,视觉化思考,跳出自我设限等。

下面列一些对我有启发的点:

  1. 重新审视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哪些长半衰期的事,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2. 提炼出自己的反思清单,进行项目复盘和问题反思
  3. 做视觉化思考的泛主题阅读,提升表达能力
  4. 用书中的多维度分析法来分析职业选择问题
  5. 研究敬佩的人,形成自己的跨时代朋友圈
  6. 找出工作中的”最小可用产品“,立即行动
  7. 提高输入信噪比。审视自己的信息源,取关一些公众号,尝试关闭朋友圈
  8. 带着问题解码书籍,不要单纯做吸纳者和搬运工,更不要做书籍收藏夹
  9. 自我分析,找出自我设限的隐含假设
  10. 求解问题时先独立思考,再查资料和搜索,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11. 阅读《精进》参考文献列表 中感兴趣的书籍,有些书阅读过需要重读

下面是书中摘录。

第一章 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郑重:因可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用积极过去视角和家人相处。

远期未来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近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的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

少做短半衰期的事。

一些长半衰期的事件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位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和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多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就是具有长半衰期的作品。

辨认“信息噪音”的方法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对泛滥的咨询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刷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通过让自己更快来赶上外部环境的快,似乎有几分道理。但完成一件事情的复杂程度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人们也无法预估未来发生的意外事件,这样会导致计划无法完成,陷入自责。长此以往,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心力交瘁。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第二章 选择

必须擅于说不,以便于去做那些真正特别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个人的格局为何?看不见,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

四种典型的有关人生选择的隐含假设: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性心智,零和博弈。

分析隐含假设,找到更多的可能选项,突破自我设限的盒子。

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一件事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

使用维度分析法来克服选择太多导致的困境。考虑工作问题时可借鉴书中第 60 页的的 35 个维度。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婚恋拇指法则: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

第三章 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一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可以是什么?

以精益创业的方式走向人生的成功

  • 克服过度准备的惰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做完
  •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的审视
  •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认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按图层工作法来完成复杂的作品。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性质工作间的损耗。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做完一件事情后,如何反思?

  1. 信息。
    • 做这件事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2. 预期。
    •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就了预期和事实之前的偏差?
    •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3. 结果。
    •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到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4. 进度。
    •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不理想?
  5. 工具。
    •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6. 情绪。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怎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起的?
    •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7. 阻碍。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成效?
    •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8. 优势。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发挥和利用?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9. 遗憾。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遗憾?
    •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评价和批评?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10. 意义。
    •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行动后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

第四章 学习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以既成知识为核心的学习,学习者扮演的是一个吸纳者或搬运者的角色,他们把外部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多思考四个问题,打破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1.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挑战?
  3.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本质安全性的意思是,就算操作它的人水平非常低,反应堆也不会发生意外。从这种设计思想出发,有没可能存在本质娱乐性?本质信任度?本质健康法?本质智慧术?

专家的知识不是对事实或公式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围绕着核心的概念或者大观点组织起来的,这些大观点引导着他们去构筑和扩展自己的领域。

金克木先生的读书方法:连字带空白一起读。同时应用于读书、读人、读物。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和桥。把知识当做一项技能来学习。

对信息解码的三个层次:

  1.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觉?(它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 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寻找解码的入口

  • 不只要去寻找结论,还要去寻找过程
  •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创业的价值在于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学会有意识地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第五章 思维

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简化表达出来的信息,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的信息。

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 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好的写作的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最洁净的部分。

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索简化思维知道:

  • 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如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 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 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合并

晨间日记的作用:把负责监督的小人关掉,让负责生产的小人自由发挥。

表达概念和想法的常用图形可分为两类:流程图和结构图。见书中第 193-194 页主要类型图。

矩阵利用特定结构扩展思维,清单利用穷举法扩展思维。

书中提到的几种思维汇总:

  • 简化思维
  • 发散和收敛。发散时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适当引入混乱和随机
    • 横向思维
    • 卡片法
    • 泛主题阅读
  • 图形化思维
    • 流程图和结构图
    • 矩阵思维
      • 乔哈里窗格。用于学习、交流、修改文章
      • 创意表格
  • 清单思维

第六章 努力

木桶理论适合团队,个人要做 T 型人才。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

学习的“杠铃策略”:大部分时间专注于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小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第七章 成功

德鲁克的反馈分析法: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对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实现知识能力的低买高卖。

不借助书本和搜索,独立思考,提出假设然后验证。

从理论输入到现实输出的代表性模式:查理芒格的跨学科思维,张五常亲自观察市场,塔勒布的学术与商业结合,费曼的深入浅出,侯孝贤的读人读现实。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和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迈克尔波特: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的更好,而是要你做的不同。

心智独特的人具有的优势:

  • 在主流观点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 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 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标签,以开开放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 不必迎合主流节约大量时间精力,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
  • 为大众带来新鲜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 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 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

七个方法帮助你走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延迟满足欲望
  •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 屏蔽流行信息,或只在固定时间段接收流行信息
  •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处可能性
  •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 为小事物狂热,在其中发现大世界
  • 开展思想实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精进,采同,长半衰期,反思,认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