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互联网思维,抓住用户需求?

    如今互联网发展,这些年营销圈出现不少热词,比如裂变模式、免费模式、社群营销、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等等,都是互联网从业者经常谈到的互联网思维。不仅如此,很多人也在尽可能对“传统思维”绕道而行,认为其过于传统,不适于新的时代。

    我个人认为,不能一棒子就把传统思维完全打死,而是要同时接受两种思维的同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法。而从大量案例分析来看,传统思维很多时候的效果确实不如互联网思维效果优质。

    比如传统媒体时代,有影响力的媒体屈指可数,用户想了解更多资讯只能被动接收这些媒体的信息,所以内容质量并不是最关键的。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社交平台、内容社区数量激增,并且大量出现行业KOL和一些大流量的草根大号,用户拥有了选择权,就会主动关注自己喜爱的内容和KOL,从而屏蔽掉认为无价值的账号。这个时候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微博、头条的运营人员都在发布有趣的内容吸引并积累自己的粉丝,才能产生后续的商业价值。可见,时代的变迁让用户拥有了选择权,用户从被动转为主动,而企业端就需要用一些间接手段影响用户的选择权。

个人认为有三点是比较核心的:

1、摒弃控制理论,善用吸引力法则

2、不要让企业目标代替战略策划

3、始终重视用户关系

    传统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利用资源优势控制用户群体,就算是新媒体这类看似比较符合新时代的产物,因为运营人员的思维比较传统也会出现反效果,而不是思考如何遵循吸引力法则,用优质的内容主动吸引用户。

    比如很多微博百万粉丝的大V,一直靠转发关注抽奖送礼品的方式获取粉丝,甚至见过不少直接送汽车、送百万现金、送电脑的,均是在用资源优势短期积攒粉丝。但问题就在于此,因为粉丝是因为奖品而不是因为内容而关注,所以大家把博主当成提款机,有活动时就积极参与,其他时间根本无视,因为用户根本不喜欢看这个博主的内容。

    相反,另一类账号就不相同,他们很少搞抽奖转发这类活动,而是在某一领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而这些内容正好满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比如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手机性价比最高,不知道什么手机符合自己的身份,不知道什么笔记本能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他们就会主动去关注数码领域的自媒体账号,而这些是用户自己的选择,所以他们会更认真的去观看内容并与博主互动。而数码领域大V再推荐产品时会有更强的背书能力,用户也会更愿意去相信KOL的推荐,厂商也更愿意与这类KOL合作。(个人媒体如此,团队、企业运营的媒体亦是如此)

    很多企业不断给员工灌输企业的目标,比如要完成百亿营收,千亿销量而忽略企业规划的重要性。这种用目标来代替策略规划的情况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很常见,比如我要赚百万年薪,但从不思考自己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对其他人有价值,也不思考其他人或者企业有哪些需求。而是用目标来麻痹自己的决心,就好像我们有决心就能实现目标一样。

    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就好像年初定了目标年底就能完成一样,结果我们年复一年的都在重复同样的目标。企业也是如此,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目标反而淡化了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比如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一直声称要收购苹果,结果苹果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锤子科技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比如小米上市时雷军说,要让首日购股的米粉赚一倍,结果到现在为止,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四倍。

    所以,企业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寻找用户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战略规划。比如一个200斤的胖子下定决心要减到150斤,3个月以后发现体重不降反升。因为过于强调减肥目标,而淡化减肥策略,其实应该找专业人士给予正确的方法论,然后找身边同事或者朋友监督,不按照方案执行就发100元红包。

    总之,传统思维下我们更倾向于设立一个目标,认为心中有了目标就会稳步向前。但企业和个人的成功在于目标后的规划,就好像天天把赚钱当目标的人总是赚不到钱,而且还会掉坑里赔钱。而抓住用户需求,进行战略规划的企业和个人总能顺手把钱赚了。

    传统思维的方式可能会从企业人才选择、产品设计、供应链成本、渠道成本、产品定价等多个方面入手,想办法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和宣传力度。当然,这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但互联网思维的加入会有更多可能性。

      比如小米公司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案例,2011年发布的小米手机1正式开启网络售卖5分钟内就销售30万台,在那个时代是很抢眼的成绩。而小米在关心成本、产品之外更加关心的是用户关系,在未发布产品时小米就积攒了相当多的粉丝,而在产品发布后依然重视和米粉的关系,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快速迭代,让米粉们有一种参与感,也正是因为其重视小米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才会有了后来的小米。

  所以,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固然重要,但互联网时代用户和产品有了更微妙的关系,如何强化这层关系是需要思考的。

  如果我们能更好的运用互联网思维,明确用户需求的同时不断吸引用户,并在拥有目标的同时进行长期的策略规划,重视企业内部关系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思维的价值,因为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是并存的,而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靠互联网思维,抓住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