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泽城县文化局老局长王天义如今已年届八旬,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走起路来带着一股风,显得是那么精神,不知底细的以为他才步入耳顺(60)之年。虽然退休在县城生活多年,老局长却身退志不退,生活丰富多彩,每日里跳跳广场舞呀读读书看看报,写点文章呀什么的。隔三差五还要接待一些登门拜访的老友故旧,文人雅士,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对,甚至有时兴致高了,也遛鸟钓鱼。还会被请去参加一些文化座谈之类的活动。晚年生活倒也是闲情逸致,悠然自得。

      就说这年盛夏某日,王老刚跳广场舞回家没多时,一位不速之客冒然登门。只见来者是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来人进门就热情而拘谨地一口一个“伯伯”,一口一个“老局长”,搞得王老疑惑又好笑,心说这年轻人热情得过于紧张了。没等他开口问来者何人何意,对方就先自报家门,王老这才知道来人是老家洎水镇八善街的村支书。王老一听是八善街的,立刻提起精神。原来他虽然老家是洎水镇的,但不是八善街的,却与八善街有很深渊源和感情。首先他是八善街姥姥后,童年时期时常住在舅舅家,后来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作为下放干部又在八善街接受“改造”,这些因素,使王老对八善街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多半个八善街人呢。

    情况这么一了解,只见王老激动地拉着支书的手,热泪盈眶地问长问短,先问支书是谁的儿子,支书就答是谁的儿子。王老稍作思索就想起来了,高兴地说啊呀我对你父亲是太熟了,当年在八善街劳动时,你父亲还是刚中学毕业的毛头小子,和我在一个队,别看你父亲当时人单力薄,干农活可是好把式呢。又问现在八善街怎么样啊?九四年回过一次,这二十多年没回过八善街了,村里谁谁身体怎样?谁谁在不在啦?村民们现在都是靠什么收入呀等等。这一老一小谈得兴起,王老竟忘了问支书此番拜访的目的,猛然想起来就赶紧问支书,因为不可能就是拉家常呀。

      支书这才说出原由,原来八善街最近要为了宣传弘扬“善文化”,实践振兴乡村、文化同行的理念,经村两委研究决定,最近要举办八善街首届消夏文艺晚会。

“为了营造气氛和对本土文化的传承重视,我们拟请了一些文化界的领导和嘉宾,首先就想到老伯您。八善街就是您的第二故乡啊!所以……所以这次盛情邀请老局长回家乡看一看转一转……”支书小心翼翼地说着,又担心王老推脱。

      还没等他说完,王老高兴地大笑,转而激动不已地说:“好好好,这个活动举办得很好很合时宜嘛!咱们成天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现在农村物质条件好多了,精神文明也要同步跟上去,早年也有别的乡镇村干部让我去村里看戏,说得好听是请老领导指导工作。这几年没人来叫我了,看不上我这把老骨头喽哈哈哈。”

王老最后一句玩笑把支书也逗乐了,忙说:不是不是,不是您想的那样,大家都为您身体着想,就这次请您,都怕您可能身体状况不会回老家,您放心,我们保证您的……

“废话!连你也这么想?怎么?你伯就那么官僚那么架子大?还是现在就活得一风过来刮倒了?!我跟你说,我身体好着呢,目标是活到九十九,还想一百九哈哈哈。没事!架不住你们瞎操心,倒是我身体比不得前几年了,难道还坐都坐不下了?今天你来,我一听这是大好事呀!就是爬,也要爬回老家看看!唉!恐怕是最后一次回八善街了。”王老佯装生气地和支书打着哈哈,言语间有几分伤感。

      听老局长出此言,支书忙说:“老伯别瞎说!什么是最后一次回八善街了?您老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我倒要盼着您哪怕两年回一次,得回十几次哩!”

        “哈哈哈,你小子拐着弯骂我啦?”

        老少谈笑风生间,算是定下回乡的时日。


                               

      到了商定日期,支书开着小车进城接老局长回乡。王老这天一大早起来,兴奋得也不去跳广场舞了,仔细洗梳一番,换了一身新衣服,把自己打理得特精神,安心在家呆着。出于身体顾虑,便叫上孙子一同回乡,一来照顾自己,二来借着这个机会,给孙子讲讲老家的历史和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给孙子上上课。

    小车下了高速,拐弯就进了八善街,在车上,支书就说为老局长的食宿做好了安排,就安排在老局长表弟的儿子开的农家乐,先去农家乐吧。王老却说:“不急不急,都是晚辈亲戚,到了村口咱就下车,你陪我先在村里转转吧。我要好好看看!”支书只得同意,下了车,陪同祖孙二人沿着村边的公路漫步。

“二十多年了呀,八善街变化够大的!啊呀我要看看,看看当年的那些老房子,看看那些老伙计。”王老动情地说着,一边走着一边给支书和孙子讲述过去发生在八善街的故事……

王老指着沁河对面说:“那里原来有个小山坡,当年鬼子在咱这里时,我哥就是儿童团长,一天看见一队当兵的从河头过来,吓得以为鬼子要进村了,才说要报信,仔细一看那些当兵的军装与小鬼子不一样。有几个兵过来跟我哥说小同志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就问我哥村长在哪里,我哥引他们见了村长……后来才知道是八路军的大炮上不去山上的小路,找村长帮忙,就在那天全村喂牲口的都牵着牲口赶着大车,硬是把大炮连拉带驮弄上山的呀!”

这个故事,支书和王老的孙子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感慨。王老又指着沁河山口,对着孙子说:“你看见了吗?就是那里,当年咱老家劈山改河,硬是让沁河变了道,当年你爷在这里干了三年,炸青石,垫滩地……再受罪都没倒下去!唉!想起那些因事故而牺牲在的兄弟们,他们在的话,也就七十多岁呀……”

王老越讲越激动,从过去自己亲身经历的讲到洎水镇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愧是文化局长,讲起这些来,很有专业性,看来研究颇深,直听得孙子和支书时而震惊时而自豪。就这样讲着讲着,不由地进了村中,看着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坩埚房,王老兴致勃勃地给孙子讲不要笑话这些老房子,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呀,在建筑史上是罕见的。就对支书说这些古迹民居要保护好,条件成熟时不妨搞几个特色民居农宿,又看到近二十年内新建的居民楼和小区房,说这样的民居布局很好,古老与现代相融合。支书却说这也是条件限制,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以后有条件了也要建现代化新农村。 

    三人谈着,突然王老驻足定了神,只见他盯着一户人家大门外的一副对联,其实都不能称为“对联”,那是手写体的,突然一阵哈哈大笑,连称:妙!妙!妙!引得支书和孙子一同看那门联,竟也捧腹大笑。只见那门联一侧是:不破坏岂能进步;另一边是:大冲突才生感情;横批:开发创新。门墙上贴着大红囍字,看出来这是新婚不久。王老止不住笑,边笑边问支书这是谁家办喜事啦?对联是谁写的这么有才?支书一下就知道谁写的,就说这是谁谁写的,平时爱好这一门,编个对联啦顺口溜啦倒是有几分文采,却没个正形,上不得台面的。王老却说这就很好呀,这才是老百姓的才智呀这才是接地气文学呢,对联都写得这么含蓄,看来八善街也是能人辈出呀!

三人乘兴转了一圈,路过晚辈亲戚开的农家乐,自然入内。原来王老的表弟几年前去世,虽断了来往,但儿子却记得这位表伯父。老亲见面,分外亲近,接下来如何款待如何叙旧一笔带过,只等到了安顿好早餐之后晚会开演时小辈们把表伯父送到戏院。

                               

      王老在农家乐的晚饭是什么?说来令人大跌眼镜。本来表侄媳妇张罗着给做一顿好饭的,王老却说大鱼大肉谁稀罕?听伯的话,给做一顿米淇吧?表侄媳妇不乐意了,说伯伯您这是骂我们呀?王老说这是正经话,就吃米淇!古语话说“格米淇,满家喜”,我现在要说格米淇,满村喜,满国喜!表侄媳妇只好做了一顿不稀不稠、豆角、花生仁、酸菜掺和在一起的格米淇,可把王老吃得那叫一个过瘾痛快!

吃过饭,一家小辈簇拥着王老向戏院走去。刚到戏院,就见戏院里戏台上灯火通明、五彩斑斓,台前两尊高大的音箱,台上幕布布景是新的,上面印着红色的几个大字“梦想从这里开始”,两侧有“走上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贯彻新思想  实现新目标”,戏台两侧挂着六米长的条幅对联,戏院里有摄像机,原来是请县上一家网络媒体做现场直播。看到这些,王老感叹:好家伙!宣传工作做得不小!再看戏台下,清一色的塑料凳子用绳子串成一排一排的,此时早有老人占了有利座位,有搂着开裆裤的小娃的,小娃尿下了,尿水就像蛇一样在凳子下窜了出来。大一点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打闹,那些卖小吃小玩具的小贩,早已扎起摊。凳子上很快坐满了人,没座位的就站着或蹲在高处,抽着烟或磕着瓜子在谈笑……

“啊呀!这样的场面,多少年没见过了,这才是乡村文艺乡土气息呀!你长这么大在城里,很少见过吧?”王老感慨着问在一旁早已看呆了的孙子。

      村委大楼也是灯火通明,村干部们在张罗着晚会准备工作和补充检查。这时支书快步到了王老跟前,王老没注意到他,却入神看着村委大楼上那一排红底黄色的八个大字“论善  崇善  育善  学善  行善  从善  享善  留善”。就问支书这八个善有什么说头?还真是应了八善街这个村名。支书就说这就是善文化的精髓,前四个善,可以称得上理论学习吧,后四个善就是实践行动了。

“哈哈哈,高!实在是高!这么一解释,才是名副其实的八善街啊!”王老不由赞叹。

      于是支书当即热情招呼他到主席台就坐,王老说还给我准备的专座啦?啊呀那么高调干啥?支书说应该的,您老今天是嘉宾席上的头把交椅,您不坐那里谁也不敢坐。王老就说:那好吧,以前说我们这些干部看节目时,坐前面是领导群众,坐中间是团结群众,坐后面是监督群众,那我就领导群众吧哈哈哈。一句话说得周围人大笑,有不认识年轻人的说这老汉看着像是退休干部,是哪个领导?就是这一阵大笑引来全场目光,马上有上年纪的老人立马认出来了,都拥过来和王老握手,有说俏皮话说欢迎指导工作的,有开玩笑说当官了忘了老伙计们了的……于是那些老头老太婆们便向身边的儿女或孙辈介绍这是你该叫伯伯的、该叫爷爷的。王老不顾身边人的暗示该进场了,忘情地和昔日的兄弟们拉家常。好不容易在工作人员催促下出了“包围圈”来到主席台前,又迎来第二拨热情的人群,这些都是请到的嘉宾,有洎水镇宣委、文化站长、本地文化名流、乡贤等等共十人,都是围着王老握手问候,有叫老领导的,有叫老局长的,那叫一个热情似火。这下王老不乐意了,说你们这是干啥?我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都快坐下吧,别耽误晚会开演,过了这几晚我倒要好好和大家侃侃的。

        晚会开始前,支书上台讲话,大意就是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八善街举办首届消夏文艺晚会!这是一道凝党心、聚民心,传承发扬善文化的精神文化大餐,感谢村民同志们近来的辛苦排练和筹备工作。并邀请到各位长期以来关心关爱关注八善街文化工作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百忙之中光临晚会现场,鼓掌欢迎!

        台下顿时雷鸣般的掌声,与此同时,在鞭炮齐鸣中、开场锣鼓喧天的上党八音会开始了晚会开演……

                                     

    在晋东南地区,每逢婚丧嫁娶、晚会庆典等活动,上党八音会是必不可少的。八音会历史悠久,发展于元末,兴盛于清末,近年来又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就说今晚的八音会吧,那阵容和精湛演奏,也是相当“吃货”的。只见台上这些演奏者,清一色新置办的演出坎肩褂子,显得是那么统一,十八般乐器吹打起来,何等喜庆热闹,为晚会增添了开门红的气氛。只见那打鼓的、敲锣的、拍镲的、鼓起腮帮吹唢呐的吹笙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却又那般协调。

    主席台上的嘉宾和观众们都被这精彩的八音会所痴迷了,听得如痴如醉,看得赏心悦目。不由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掌声和喝彩声。

      镇里宣委迷茫地问坐在一旁的支书:“啊呀!这一疙瘩家活(对八音会乐队的方言俗称)打得不歪么!都是八善街的?没从外村请好把式吧?”

      “是的,都是村里的,就这些,都是在方圆左近出名的好把式呢!你看打鼓的有胜,那是从剧团下来的掌鼓板的老专家;再看吹唢呐的国庆,那可是名扬全县的唢呐名家啊;你再看……”支书肯定了宣委的疑问,饶有兴趣地介绍起八音会各位鼓乐手的特长和绝技。支书又向众位嘉宾说:九十年代末,原本属于村里八音会的几个好把式或者文艺爱好者,私下组织起各自的乐队,置办了全套乐器,开始了承接婚丧嫁娶和开业典礼,去了吹吹打打,后来还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唱个地摊戏,挣几个辛苦钱。就分为一团、二团和三团。有雅兴的,又把这三个乐团叫华东、华中、华西,哈哈其实就是东头、中街、西头三疙瘩家活……

    还没等支书讲解完,嘉宾们便开怀大笑,齐夸八善街的文艺真有超前经营和市场推销意识。

    正在此时,八音会到了高潮,只见那打鼓的似乎用了劲头在敲鼓,看着是用了狠劲,其实有把握的,不然不把鼓敲烂了?再看那吹唢呐吹笙的,鼓着涨红的腮帮,脑袋随着身体左摇右晃地,气势这就上来了。打镲的,一时兴起,一只脚踏在凳子上,大幅度上下左右夸张地拍打着,表情也是那么欢乐兴奋;敲锣的有节奏地打着,也是上蹿下跳,摇头晃脑……

      嘉宾席和观众齐声叫好,就都站起来鼓掌,都夸这疙瘩家伙真是出力了,好久没见过这么“疯”的演奏了。八音会结束后,只见一对帅哥美女上台,拿着大红色的报幕夹,一口标准漂亮的普通话,先是致开演献词,然后报节目,晚会这就算正式开始了。

在由八善街完小选送的舞蹈《七月火把节》开始,这台晚会就由各村民小组选送的和个人才艺展示,真可谓精彩丰富,五花八门。有舞蹈、独唱、相声、小品、合唱、戏曲……说实话,就当时晚会的表演水平和舞台灯光变幻,别说嘉宾们,就连八善街本村人都不敢相信,平时这些很普通的村民们,无非就是平时爱好这一门,节目表演得竟然如此精彩,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请了外边的专业歌舞团呢!

        文化站长就问支书这么好的表演,排练了多长时间?完全可以组建一个歌舞团嘛!支书答其实也没几天,这些都是文艺爱好者,平日就爱唱唱跳跳,知道要演成什么效果,心里有底就容易排练了。就又说这可不是我们八善街第一次办晚会呀,每年元宵都要有晚会的,都是这帮人,所以表演起来就很熟练和自然。

    就在这时,因为专心看演出的老局长听到支书介绍,才搭了腔,只见老局长饶有兴趣地和嘉宾们说:“节目演得这么精彩,是和八善街的由来已久的文艺底子还有影响熏陶是大有关系的!我跟你们说,早年咱洎水镇有几个民间上党梆子戏班子的,分别是贝坡一个、小城一个、王村一个、还有八善街的天坛宫上党梆子剧团,只不过不在同一个时期罢了。八善街的剧团也就散了没多少年吧?就这些历史因素和文艺熏陶,影响了至少两代人。”

      众嘉宾听了,都打趣老局长不愧是本土文化的专家泰斗,脑筋一点都不糊涂,看来再活八十也没问题。老局长就笑骂:一群马屁精。支书也附和说:“老局长说得对,剧团的招牌布景到现在还保存得很好,有时办元宵晚会时都要搭在戏台上,一方面咱有现成布景,二来也要隔几年搭出来晾晾的。”

                                   

      晚会是演了两晚的,这两晚戏院都被本村和外村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赢得一致好评。就那些精彩纷呈的节目,众嘉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县一中老校长,也是本镇老家。作为嘉宾代表在台上讲话时就热情又激动地讲道:“通过这两晚我观看咱们八善街首届消夏文艺晚会,真是令人惊讶和佩服。因为从演员的才艺展示演技和观众的表情表现,我感受了八善街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充分说明,才智藏于民间,高手隐于民间,文化盛于民间!”

      就在当晚,支书突然有了个想法。这想法就是因老局长讲起本镇曾经辉煌过的上党梆子,就闪现出一个念头,何不趁着这热度和扎起来的摊子,举办一场上党梆子戏迷票友擂台赛呢?于是当即开了个两委会,这一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就又商定好筹备工作和日期。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嘉宾们时,以老局长为首的表示出极大支持。

    “好娃呀,你可真和老伯想一块了,这两天我就心想着这么大的摊子,就光举行文艺晚会是不是有点浪费了?现在决定了,我十分赞同!放心干吧!”老局长激动不已。就又风趣地说:“大家不是让我上台讲两句吗?我说我讲不成了,一个满嘴漏风、口水啷当的糟老头,站台上不是叫人可烦吗哈哈哈。但是,现在又要戏迷票友赛,我倒要上台吼两句的,破锣嗓子也唱不成一张,将就着听吧,就算为擂台赛开个彩头吧!预祝擂台赛圆满成功!”

      老局长言毕,在观众雷鸣般地掌声中健步上台。老局长不仅是铁杆上党梆子戏迷,还是个剧作家呢,经他改编过的传统老戏和创作的现代戏的剧本,就有好几部。

        老局长清唱了一段《情系上党梆》,老人家自嘲是破锣嗓子,哪里是?!八十多的老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只听老局长唱道:

锣鼓声声震天响           

戏迷个个气轩昂

生旦净丑多行当

高唱昆梆罗卷簧

字正腔圆声铿镪

合辙押韵音绕梁

紧打慢唱巧跌宕

扬溜过送大甩腔

听着四六茶饭香

哼着花腔入梦乡

一日不唱上党梆

茶饭无味想得慌

戏情戏理有文章

喜怒哀乐醉心房

若能粉墨来登场

白给个县长也不当

唱一段 上党梆

精神抖 气轩昂

唱出幸福好人生

唱出和谐与安康

    哗哗哗……现场排山倒海般地掌声叫好声,好久好久停不下来……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