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7 今日思考 产品贪和懒(2)

昨天思考产品的贪和懒,里面提到:

同样一个产品,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就决定了产品价值的体现能力。

继续昨天的思考,今天重点比较下贪和懒问题之间的细分差异,从产品角度来讲,要面对贪和懒问题需要考虑三个不同点:

1、解决的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

2、解决过程是变量少还是变量多。

3、价值感知是快还是慢。


首先来看解决的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

无论是贪也好,懒也罢,其实衡量其价值的维度就三个:物质维度,身体维度,脑力维度。

面对贪而言,贪的不过是这三个的财富维度:物质财富,身体财富和脑力财富。而同样面对懒而言,节省的也不过是这三个维度的成本:物质成本,体力成本和脑力成本。

每个人贪和懒的维度是一样的,但是初始值却不一样,每个个体贪的初始值来自于自己过往比较而设定的边界,刚毕业的人认为月收入一万就很高,但工作十年的人却认为一万就很低了,这是因为过往的生存竞争环境决定了自己贪婪的边界,跟自己比,跟别人比……。

但懒惰的初始值却基本相同,虽然懒惰和贪婪是人的天性,每个人不用教就学会的反应能力,但懒惰同比贪婪更稳定,或者说人更容易损失厌恶,无论我们有多少财富,任何一点物质,体力或者脑力的投入都会让自己感觉累和不爽。

这就是懒惰,欲望各有不同,但多付出一点,人人不爽。


再来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多变量还是少变量:

这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懒惰与贪婪比较起来,显然解决懒惰的变量要比贪婪更少。即:解决节省问题比增加财富变量少。

同样是工资,在一个公司里要让自己的工资从1000元涨到2000元,这太难。这事你很难通过一个产品帮到他,这是个系统工程,不光是自己要用心干活,还有公司调薪制度,还有老板心情,更有行业和公司利润等多个变量出现。

同样健康这件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身体健康起来,就需要运动的规律,饮食的规律,作息的规律,这是一个系统能力,不仅仅是食物的输入,还有我们行为的自律,这在很多人眼中实在太难。

但让别人变得更省就会容易的多,这省可以是省钱,省力或省思考。最典型的省力工具就是外卖,同比我们出去吃饭节省了我们的脑力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更有意思的是:在成本维度里,省脑比省力值钱,省力比省钱值钱,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喜欢打车也不愿意走两步去地铁站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想偷懒。

变量的多和少也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显然懒惰产品更容易标准化和持续化。


最后,是关于价值感知是快还是慢的问题:

显然懒惰更容易感知,而贪却难以马上满足,这也是这个世界有意思的地方所在。

对于懒惰的“省”而言,通常我们只需要帮助客户减少一个环节的投入,客户就会马上感知到,因为同比原来的方法,这个方法更简单了。

简单、简洁就是来表达懒惰的概念。

例如我们生病这事就是,我们不能够通过系统的贪解决健康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工具解决,发烧了吃药马上可以退烧,咳嗽了喝止咳糖浆马上就好了很多。

但对于贪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忙着减肥的人你会发现很容易半途而废,为何会半途而废,核心就在于这半途中没有尝到“贪”的甜头,没有感觉到“肥胖”的变化,于是就自暴自弃了。

你会发现很多大的实体行业产品都是在解决所谓“懒”的问题,通信解决的是比面对面沟通更省的沟通方法, 汽车解决的是如何不用着费力走路的问题,互联网服务大部分产生的多巴胺产品也都思考的是如何让你不动脑子就获得开心愉悦的目的。


以上三条就是今天整理思考的产品差异,而其实从内外视角来看:其实是用户所有的贪都来自外在,所有的懒都来自内在。一切的贪不过是让内在的自己更容易懒惰的愉悦而已。物质的贪懒就是为了满足体力脑力的懒惰和心理的存在感。贪懒是手段,愉悦的生存状态才是目的。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7 今日思考 产品贪和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