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虑,当个快乐的"后妈"

亲妈的焦虑症

为人母不足九个月,牛牛妈我却时常处于焦虑中,一不小心就被这种情绪碾压。

孕早期开始补充各种维生素A、B、C、D、钙镁铁锌硒和DHA,担心肚子里宝宝长不大;

孕晚期因为脐带绕颈两周,战战兢兢的每天数胎动,一刻不敢放松,害怕一个不小心宝宝缺氧窒息;

好不容易等到卸货,坚持顺产的牛牛妈却被残酷的告知羊水过少,需要立即住院,极其恐惧顺转剖的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手术;

月子里,娃出湿疹严重,满脸是包,整天用小爪爪自残,当妈的四处打听偏方、秘方,生怕娃娃破相,将来找不着媳妇儿;

百天左右,突发堵奶,半夜去医院看急诊,一想到有可能再也不能奶娃,心中不由一阵阵忧伤......

等到娃娃半岁了,可以吃辅食了,绞尽脑汁变着法子做给他吃,结果人家闭眼,扭头,捂嘴三部曲,丝毫不考虑为娘的辛苦劳作;

终于娃娃快九个月了,睡眠时间从没超过五个小时的我,想给他断夜奶,前前后后尝试了近一个月,算是初有成效。好不容易睡了第一个整觉,兴奋的发了个朋友圈,结果啪啪被打脸,翌日就夜醒了3次,拍屁股、哼歌、喂水轮番上阵,末了,还是塞去奶头。

新手妈妈尚且如此,当了多年老母亲的你,是否常常为孩子担惊受怕?孩子发烧一病不起,担心烧坏脑袋,影响智力;孩子调皮四处捣蛋,担心长大了危害社会;孩子老实不善言辞,担心将来受人欺负;孩子成绩好,次次考试名列前茅,担心以后受不住打击,逆商低;孩子成绩差,班上吊车尾,担心考不了好大学,找不着好工作,以后没出息......总之,当妈的比普通人的焦虑指数高出几个量级。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每个妈妈都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孩子成长的每分每秒都牵动着亲妈们的心。明知道担忧也没办法,但是总忍不住担心。然而,焦虑的妈妈带不出快乐的孩子

为什么会焦虑?

分离焦虑——依赖孩子

十月怀胎,宝宝呱呱坠地的一刻,完成了母子的第一次分离;哺乳至一两岁,断奶的那一刻,是母子的第二次分离;孩子要上幼儿园,背起小书包,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是母子的第三次分离;终于孩子上大学了,工作了,成家了,生娃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母子之间彻底分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叛逆焦虑——控制孩子

Terrible two,七八九、嫌死狗,青春叛逆期,哪个家长不遭遇孩子的逆反期?之所谓叛逆,是站在大人角度来评判孩子的成长,其一是孩子不断自我发展,大人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其二是大人常常试图让孩子听话,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时,大人就觉得孩子叛逆了。但是,没有控制,又何来叛逆?

控制孩子,是部分爸爸妈妈的需要,而绝对不是孩子的需要。有哪个孩子,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一举一动、大事小情,都严格按照爸爸妈妈的指令来,都处在爸爸妈妈的监控之下吗?孩子不喜欢控制,而爸爸妈妈又常常试图控制,并且享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一旦在哪怕很小的细节上失去控制,就会产生很严重的不安全感。幸福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为我好”不等于最幸福的选择。父母步步紧逼,或许只会让子女想要逃避吧。

有很多父母对子女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我们的苦心了。诚然若是,我们也应尽力避免以这种借口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因为我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幸福,是他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归属感,是他遇到问题能主动与我交流,而不是想让他成为多么伟大的人

爱的焦虑——索取孩子的爱

“宝宝,你是更喜欢爸爸呀,还是妈妈呀?”相信大部分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问过无数次这样的问题。孩子更爱妈妈,还是更爱爸爸?孩子和奶奶、外婆、保姆阿姨很亲,会不会不爱妈妈了?严重的,就会发展到问孩子这个世纪难题:我和你媳妇都掉水里,你先救哪一个?

妈妈向孩子索爱,背后可能是试图在家庭中建立超越于夫妻关系之上的亲子关系。有些妈妈,与孩子发展出一种类似“相依为命”的关系,觉得“什么都不如我孩子重要”“老公根本靠不住”。这样的妈妈,一方面会经常索取孩子的爱,一方面会严重地控制孩子。健康的亲子关系,永远要给夫妻关系让步。因为亲情、爱情、友情中只有爱情是排他的。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夫妻恩爱。夫妻之间彼此爱的有多深,他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多少分量的爱。长大后,他内心有多少分量的爱,决定了他可以爱别人有多深。

从众焦虑——盲目跟风

别家孩子吃这个牌子奶粉,买那个牌子的玩具,报这个兴趣班,去那个国家旅行,上这个早教班,考进那个重点学校......不少妈妈常常被“别人家的牛娃”驱使着,紧跟周围“成功”父母的足迹,不停地为孩子选择更好的东西,花去时间、精力、金钱,同时,也收获更多的烦恼。

牛牛妈刚二十出头时,帮师傅去学校附近接她女儿放学,在小学门口,围着一大群人,那阵势,不亚于哪个一线明星开见面会。凑近捡个耳朵,哇塞,不得了。无比多的妈妈们聚在一起,不停分享所有关于小升初的信息,哪家学校开始招生了,哪家学校根据某某杯赛选拔、哪家学校开始接收孩子简历了。各种着急、各种无奈、各种打听消息,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各种线”上。简直是让人觉得,如果没有四方打探消息、没有把孩子送进那些排名中的学校,爸爸妈妈简直就是毫不努力、毫不负责。如此盲目从众,毫无主见,实在可叹。

孤独焦虑——和自己断舍离

有了娃后,大部分妈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4小时关注点全在娃娃身上。没空化妆,没空逛街,没空健身,没空阅读,没空娱乐...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原本的美少女变成了如今的黄脸婆,生活内容就只剩下了孩子,自己是如此努力、如此认真、如此负责、如此“一切为了孩子”、如此奉献一切的好妈妈。可为什么老板不理解自己,老公不理解自己,连孩子也不理解自己呢?

妈妈们何不将注意力稍微从孩子身上挪开一些,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内容,增加生活乐趣,偶尔臭臭美、看看书,听听音乐会。当你学会从孩子以外获得快乐,便会发现,育儿焦虑会减轻很多,并且孩子并不会因为妈妈没有全心全意地只关注他,而失望伤心。恰恰相反,孩子会变得更自主、更自立,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竞争焦虑——成龙成凤的期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困扰中国父母最不科学却最蛊惑人心一句话。然而人生既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在孩子漫漫成长路上毫无意义。父母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转移给孩子,自己没有竞争力的、落后的、成绩不好没上了好大学的、工作不够好的、挣钱不够多的、不够成功的,所以不断逼迫孩子,以免孩子重复走自己的老路。是自己停止成长,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所以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时也把全部的压力,转嫁给孩子。

育儿育己,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变成什么样。玩手机的父母永远教不出爱读书的孩子,不肯学习成长的父母,也甭指望孩子终身学习。与其寄希望于儿女成龙成凤,不如自己先努力做一个成长型父母,在你的耳濡目染下,你的孩子一定会被触动,跟随你的脚步,慢慢长大的。

放下焦虑,当个快乐的“后妈”

最近,读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读到这个部分时茅塞顿开。

亲子关系中,一定要学会“分离课题”。作为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遇到烦恼的时候,首先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阿德勒倡导的是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成人和儿童是有认知和能力上的差别,但谁都不应该倚仗自己的优越感,居高临下。父母也好、心理咨询师也好,只能提出观点,是否做出改变是当事人的事。这和可以把马儿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一个道理。

很喜欢前段时间流行的佛系游戏“旅行青蛙”。它的设计便隐藏着育儿的真理。佛系养蛙,佛系养娃。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的生命力才不会被扼杀。

我们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当父母的首先需要分离课题,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默默守护在娃娃身边,见证着自己娃娃的成长。剩下的就交给时间,静待花开。

最后,请亲妈们不急不躁,放下焦虑,当个快乐的“后妈”。

放心,娃娃们会长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焦虑,当个快乐的"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