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乡的每个地名,总会有一幅画面浮现在眼前,儿时游玩的沟沟壑壑,虽早已封尘在记忆的深处,那些地理坐标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却难以忘怀,蕴藏的乡土文化情愫,也常常让人琢磨不透,尤其是方言土语的叫法,写出来表达其原意,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家住黄土高原,沟壑满山坡,真可谓:七沟八梁多陡坡,黄土灰沙弯道河。常言道人如其名,地名何尝不是如此,家乡的每个地名,基本都能显示出其地形地貌,有着浓厚的地理气息,概括起来用词最多的是"沟、坡、岭、梁、垣、滩、节、盘、峪……"等字词,使你一听便知道其地理特征,能嗅出其浓浓的黄土气味,如村北丘陵,自东向西依次为前头岭儿、后头岭儿、陡岭里、堡儿上,前梁上、后梁上、风至梁、柏木垣等,与之相连的则是拉母子坡、堡坡、楼儿坡、后坡、五十坡、羊儿盘坡、北节上、北天头等,坡与坡之间有龙舌头沟丶洞子沟、前天子沟、后天子沟等,沟坡相间、岭垣相连,沟壑纵横、梯田错落,层次分明,形成一幅美丽的黄土高坡画卷。
在村南自东向西有高天庙、狐子盘、双星岭、南岭里、种谷垣等与之相间的有两凹里(南凹)、梨凹沟、老坡嘴儿、斜凹儿、川关沟、水沟、红子沟、马兰沟等,这些沟坡,弯弯曲曲,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如影随形,直面村庄,会让人因心境不同,而浮想联翩,但又如其名真实,就象邻近的三峪村、虎峪村、翟山里、磊上村等村名一样,说是村名,更多的则是显示地貌形态,一听便知是山谷丘陵。
地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信息。如村北的堡儿上,也叫堡圪塔,没有叫成岭或梁,加了一个堡字,说明最早人在这里驻扎生活,从地下挖出的砖头瓦块地基,也证明了古代是具有防范功能的建筑,象峰火台、碉堡类的设置,只是没有记裁后人不知道罢了。村东拉母子坡,古时人烟稀少,医疗落后,生孩子是大难事,很多夭折孩子,都会扔弃在这里,村中传言"拉母子坡,死娃儿窝”,其地名包含多少家庭的母子情深、痛苦辛酸呀!柏木垣(也叫百亩垣),至今垣上沟坡还生长着很多柏树,不难想象古时一定是松柏葱郁,涛声连天吧,种谷垣、水沟、野水(方言读呀书)滩(村后滩部分离山峡近,山洪出峡直接进地或水少小时,会在人不知的情的状态中,也浇到水的滩地)、小麦腰、五十坡等等地方都如其名,一点不假。
很多地名表明了古人对天地人物的敬畏与崇拜。村南的山头叫高天庙,坡叫高天坡,而下面与河道接近坡的叫老坡,很显然岭顶是因建庙而改叫的地名。北天头、前天子沟、后天子沟、双星梁都是因高于村庄敬天而起的地名。龙舌头沟是因地形象龙的舌头而起名,羊儿盘坡、狐子旁、鸭凹里、雕啄凹(古时雕盘旋集栖的地方,可能因难写而改叫交常凹)、圪蟆咀儿等地多因地貌形似动物的形状或动物常出没的地方。
一些地名多于人名姓氏有关系,村里很多自然庄铺,都是这样叫的,虽然很多早已无人居住,村民习惯上还是做为地理标识的,如安安庄、韩家庄、相娃庄、马家庄等与红子沟庄等合称南庄,曾做为一个村里的基层小队,而北庄小队则包括朱家庄、轿子庄、玉来庄、斜里庄等,因与村里较远,人口迁出减少,命运与南庄几乎相同。这种情形更多的用于村中的房屋、院子和道路,虽然早已更换主人,物是人非,叫法没变还在续,有的虽换了叫法,但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如村西的滩地、桥子坪、马场等都盖了房院,现在的村西头早已不是现在的村西头了,当下怎么叫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用数字和方位起地名的方法更为普遍。很多田地多用这种方法,面积十亩左右的地叫十埫地儿,五亩左右的叫五埫地儿,特别是解放后土地归公,生产队要派公活儿,记工分,很多统计就根据习惯给田地起了名,如柳树地、西瓜地、某某坟地等等,如风至梁西沟壑较多,叫十罗沟,而东边沟土质呈红色,叫红印沟,与之相连的坡叫红印坡,可以说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只是本队人知道,有的过期就没人叫了。
根据地理现有特点名字,用东西南北中、前后上下中起名也不少,如川关沟顶上的东西圪塔,分别叫东川关、西川关(其实叫闯关才对),而下边的坡则分别叫西南坡与狐子旁;村东人家有垅上垅下之分,后来修了渠,则有了渠垅上与柒垅下,诸如此类,庙前庙后、东场西场、前院后院等等,相互对称,上下呼应,都能给人鲜明而准确的位置标识。
农村起地名的方法很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就象鲁迅先生说的,"世上并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地名也一样,它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家乡的很多地名,我至今不知道叫什么,留给熟悉而热心的家乡人去探究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岁月更替,物换星移,地如其名,在时代的变改中,一切都在变,农村有很多挑战机会,尽管现在,可以用科技准确测定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与方位,但完全不能代替地名功能与重要性,乡村振兴,农村规划,理应对农村地名进行规范统一,一定要确定地理道路等名字的界线、范围、字词等属性,统一口径,突出特点,利于管理、规范名称。要根据名称做好近期远期的规划,做好村庄发展布局,探索种植养殖多种经济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才能紧跟乡村振兴大潮,建设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