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幸福的人

                      第 二十八章

                  继续发展是硬道理

                (1)先做茶水生意

        周瑆不想停留在有了小轿车这个园点上。

        他要继续拼搏,就在北京开茶水店,比给他人当传茶员或者是配茶师要实惠的多。

        做茶生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在别人的饭店里租一块地方,小到一张桌子的位置,大到几张桌子不大,根据饭店面积的大小和客流量的多少,以及饭店的位置而定。在租的这块地方放一张茶桌子,就可以直接卖茶水,是简单。真正达到营业这一步,真不简单。

        开茶水店不容易,不是说开就开,不光是有钱就能开,还得要跟饭店里的老板沟通,人家愿不愿意让你在人家的饭店里租一块儿地滩。租地滩是个重大课题,学文不一般!不一般中可以总结一点,只要有和平的心,就能够达成你想要达到的协议!

        当然,饭店里的老板,人家自己也可以买茶水,一般情况下是谈不妥的,特别是利润方面,有的老板比较苛刻,他们就来个倒三、七开分利润。

        什么叫做倒三、七开呢?就是一个月创下的利润,分成十等分。饭店老板得七分,卖茶水的人得三分,这样卖茶水的人就不划算,顺三期倒还有利润,顺二、八利润那就特别好了,几乎没有顺一、九开。老板不光是抽取利润,还有月月给交摊位费。

        刚刚开始独立做生意的人,没有经验,特别是谈业务。周瑆连续奔波了半个月才谈了一家卖茶水的店,老板提出倒三、七分成才行,为了总结经验,他也只好答应,并且按常规进店的时候,首先押金2万元交到饭店老板手里,每月先交摊位费,然后再营业。

        这个茶水店,有赵娟娟经营,她是开过百货商店的人,卖茶水虽然跟卖百货不一样,但是在行业上划分,都属于商家行道,她有一定的人文经验,懂得客人进店的心理特点,耐心与客人沟通,尽量让客人喝价格高的茶水。她很机灵,只要有空,店里的卫生她全包了,还有传菜、配菜之类的活儿,她也帮着去干,赵娟娟的做法感动了店长,店长非常欢迎她。

        店长是个三十刚出头的女士,老板也是四十刚出头的女士,只要店长有空或者老板来店里视察工作,赵娟娟都给配上上等的茶水招待,员工们有空也过来,在她的茶桌上随便喝茶。

        第一个月下来结账的时候,减取摊位费和老板的七成利润意外,只能把材料钱挣够。店里老板觉得这么有上劲心的姑娘干了一个月没有赚到利润,尤其赵娟娟还给店里打杂工,单凭干杂活,她也能挣二千元人民币,何况一天忙到晚卖茶水,忙忙挣了一月的钱,全被她(饭店老板)拿去了。她(饭店老板)心里也过不去,为了照顾赵娟娟,老板答应下个月就按顺三、七开得利润。

        赵娟娟在这个店里赢得了老板、店长以及员工的好评。因此,这个店就是周瑆和赵娟娟在北京唯一待下来的基础。他俩坐了下来,总结了一下经验,茶水店一定要开,因为北京人的特点他们已经找到了。人文常识有待于发展。饭店谈生意,首先要在老板之下,员工之中,店长为友,跟他们沟通多遍,才能够谈成一个店。必要时还得请客吃饭!

        (2)北京人与省成人的不同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就从吃饭来说。进了饭店首先喝茶,他们的喝茶不是为了解渴而喝,而是为了取暖而喝。当然有的人也是为了解渴。省城来的人,喝茶是为了解渴。有钱的北京人喝茶更重要的是为了排场。

        到了夏天茶水的销量没有冬天的销量大,不过差别不太大,因为北京原地喝茶的人毕竟没有多少,就是喜欢喝茶的人,大多人都在自己的家里吃饭、喝茶,不存在在饭店里喝茶,在家里喝茶局限于自己的条件与口味。二分之一的人还是在酒店里去喝茶吃饭。

        北京人的生活比其他省份人的生活文明,而且高雅!也富有!毕竟是首都人嘛,国家对他们的照顾比其他省优先于时间,优先于其他省份的人,他们代表着中华人民的 文明。首都北京城是中华人民文明的载体,那么北京人就是这个文明城市的动脉!也是广告牌!

        北京的流动人口比较多,客人们来之全国各省、全世界各国。北京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家都向往来到这里一趟,毕竟是国家的首都,有诸多的代表意义。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是全世界文明国家之一,有能力的外国人都想来中国行与赏,更重要的是来中国的首都,见识中国的文明,当然首都是文明的结晶。无论是本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来到北京就想品尝一下北京的任何文明文化气息。当然,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让客人容易欣赏到的尤其是茶水,是北京的主要特色之一。北京人的喝茶习惯,给来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也学着北京人来品尝一下茶。在北京饭店里吃饭,必须先喝茶,才能体现出以客为主,不觉得素客为然,不拘一格。没有一个人进店不喝茶的,北京人是履行习惯与享受,彰显高雅!外来的客人是为了享受北京茶文化的特色,不至低谷,尽量脱自乡俗,随他乡就俗,融入高雅文明气氛!

        外来人也有带来他们家乡的特点,故而,有了两味茶,三位茶,四位茶到十味茶之多,这些特色只要带到了北京,慢慢的都属于北京的特色。因为,各地的人不知道北京的具体特色都是什么,凡是进了饭店发现的特色都属于北京的特色。比如说八宝茶起源于宁夏,是宁夏的特色,而不是北京的特色,可是宁夏人到了北京饭店也要求喝八宝茶。例如:云南、湖南、浙江、江苏、陕西等没有八宝茶这一说,到了北京发现有人喝八宝茶,就意味着这是北京的特色。

        到北京来不光是享受政治文化的特点,地方特色的气息,更重要的是享受全国各地人带来的生活特色,说白了,北京就是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特色的大综合。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首都跟省城的区别。

                (3)茶水味数就是等级

        来北京享受所有的特色,少说也得几年,来北京享受全世界优秀的文化特色就等于来到了人间天堂。来北京住上几年,就等于活到了人生的精华境界。在北京住下来生活几年,才有真正的人生意义,更体现了来到人间的价值!

        来到北京做生意的人,喝茶也是为了讲排场,彰显自己的能力,意味着自己与北京人没有什么两样!找几个三朋四友体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品尝更高等级的茶水,这是第一道关口,这道关口特别关键,能够体现出请客人的价值!在吃饭前必须有一段空闲时间,为了打发时间,来一壶品位高的茶水,摆脱乡巴佬的唯一写照。

        有人懂茶文化,因为茶叶里面含好多种对人体有好处的元素,喝茶不光是解渴和取暖等等,人体需要的更多元素,茶叶就是载体。

        销售茶水不光是茶叶和水的问题,进饭店的客人口味不同,主、客的品位不同。有的客人需要喝两味茶,有的客人需要喝三味茶,有的客人需要喝四味,最多的也就是十味茶。

        显示自己经济实力的人,当然要的是品位更高的茶。也有穷人要品位高的茶,为了求人办事,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得掏这笔钱,忍疼就事!

            (4)服务的条件

        周瑆捕捉到这个商机。注册到了十家茶水店。每个茶桌前必须配备一个配茶师。大一点的饭店或者饭店地理位置优越,必须得配备两个人,一个配茶师,一个传茶员。

        每个店里都要准备足够的材料,包括茶具。茶叶的种类不同,必须每类茶叶都得配足量,茶叶种类比较多。糖的种类也不少。枸杞的产地也比较多,质量当然不一样。红枣的产地也比较多,质量当然也不一样。葡萄干的产地也比较多,质量也不一样。贡菊、金银花、陈皮、西洋参、胖大海、莲心、核桃仁、金丝红枣、白晶体冰糖、桂圆等等,它们的产地不一样,质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泡茶的茶具也不同,种类也比较多。品味不同,用的茶具也不同,特别是八宝茶就得用“三炮台”的盖碗。美观大方还不烫手。使用时特别给力。比较能显示出特色。

        聘请来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培训,没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是承担不了这项工作的。看是一杯茶水,从配料到泡茶,再往杯子里倒茶水,接到客人的手里,以及给杯子里再次添茶水。都要细心,动作轻妙,举止灵巧而文明。

        用的水质不同,泡出来的茶味也不同。水的温度也要把控好,如果把控不好,泡出来的茶味道也不一样。泡茶时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把控不好时间的长短,泡出来的茶的浓度也不一样。

        往客人手里的茶杯里再次添茶水,有一定的学问,搞不好就会出现尴尬局面。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赔情又惹祸。那个时刻,时间就没有价值了。没有和蔼温情的笑容,后果是不堪设想,至少也得赔款。这种局面其实是少不了的,作为茶老板的,没有一个不遇到这种残酷的场面。

        “人之初,性本善”人世间所有的人,没有共同的环境,所以造就不了共同的爱好!尝试善果,造就恶果,这才是人生的结果!细细想来恶果也并非是对方而为,多在自身找找缺点,对于传茶员来说。那当然是不细心不熟练,粗心大意!引起对方的不高兴,故而就能够见到恶果。

        如果说,老想着休闲自在,自然自得,不去拼搏就没有任何麻烦产生,最终还是恶果!那是无法挽救的后果。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吧。

        这种情况,必须提前培训适当的年轻帅哥和姑娘们。训练的是技术,修养的是耐心和细心,专心。

          周瑆从传茶员做起,直到配茶师,从配茶师到大堂经理,然后成为老板,解决了不少的难题,遇见了不好说话的人,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更多,他每当解决一个不愉快的场面,肇事者都是以自己错误而告终,还要给周瑆说些好话。

        用周瑆的话说:“顾客是给咱们送钱的人,只要把对方看成是钞票,那你的心情就是格外的好,有了好心情,哪能解决不好的问题呢?生意人,生在哪里,意在何方!万能钥匙掌控在我们的手里!那就是和蔼!善解人意!根本不知道啥叫发脾气!”

          培养一个配茶师或者是一个传茶员,要用心去悟出人生哲理。不光是让学者得到茶在书本里的知识。要懂得研究茶是人与人接触的先决条件。温和必须融入在茶文化里。这还不够,还要有一口流利的说辞,那才是温和接待喝茶人的一个领先机能!热情待客是培养学员的必修课程!

        在北京饭店里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奥和深远的意义。就是在老百姓的家里,茶也是待客之道的先决条件之一。每当家里来客人,首先给客人献上一杯茶,有些地方没有喝茶的习惯,最起码也给客人端上一杯白开水。这杯白开水在东家的心目中,也就是一杯待客茶。这杯白开水对于客人来说,是东家对他的尊重和爱心的表现。待客的下一步,美味佳肴,还是淡饭粗茶,那是取决于东家和地方特色而定论!也有相对相邻和远方客人而定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远方客人,还是乡邻,无论是亲戚,还是好友,乃至素不相识的人。来者,无论有没有口渴之意,一杯茶那是必须的礼节。中国人有这个传统的待客礼节。国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5)周瑆怎么在北京不开饭店

        周家湾里的亲友们问过周瑆:“你为什么在北京不开个饭店呢?在饭店里租一张桌子那么大的位置,老板都收一定的租金。你也可以这样做呀!”

        周瑆何尝不曾想过呢。正因为饭店里一张桌子那么大的位置都那么值钱。一个从山村里来的少年,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没有经济实力。北京不比乡下某一个村庄。只要你再动就必须得花钱,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因为,北京来的人太多。相对北京人也是有人道主义的。来客太多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之道,不要地皮钱不要房租钱,他们怎么生活呀?怎么公平的对待客人呢?

        北京人和山区里的人一样,也有四合院。山区里人的四合院里就住一家人,甚至一个人住一间屋子。对于北京人来说,可不是那样,他们把四合院全部建成小平方米的房屋。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他一家人住,而是让来客住。

        北京人的四合院,其实院里全是房子没有空闲的地方。整个院子的上空都用石棉瓦遮起来。来客住在两米宽,两米长的房间里。也有两米长,一米宽的单人房间。一道四合院至少也有十几家住户,有的房东在房顶上搭间简易房子自己住,把上房都租给只住几天的来客了。北京人特别人性化的。

        大家都在屋子外面,所谓的一席大的院子里各安各的灶。就这样的条件,那还要在四环外去找。运气不好的话,你就找不到这样的位置,只能住在高档的酒店里花大钱吧。

        四环以内,红墙之外,没有这样的条件,让你去安家,那都是营业房。可以想象出,开个饭店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呢,房子就租不起。就算有钱也没有房子让你开饭店。后来者就是这么难!

        北京人过红白喜事,都在相邻行政村间的马路上搭上帐篷待客。自然村间的路上是不够搭帐篷的位置。

        第二,没有加盟的人。来到北京这么多的人。有做生意的人,有旅游的人,也有混着吃闲饭的人。七嘴八舌的人更多。

        在北京住的时间长了,就能了解到特殊情况,从语言中可以发现有几家饭店在一起,店老板说话的口音都是一个地方的乡音。

        在购物上有帮助。今天张老板忙,脱不开身购物,李老板购物时就给张老板带沟了。两家人同时用一种物体,要去一个地方去购物,一家单个儿去不划算,两家合起来去购物,大老板去市场东沟这两种物品,李老板去市场西购卖两种物品,这样做既不费时间又比较经济!

        酒店与酒店的员工互相利用,互相帮助。这会儿张老板店里的客人特别多,员工忙不过来的时候,李老板的员工就过来帮忙。有时候张老板和李老板店里的客人都特别多,员工忙不过来,那么王老板的店里的员工就过来帮忙。这样既不耽误生意,也不至于客人长时间坐在店里耗时间。在不等的时间内,不影响来客的流量。

        第三,没有担当。古人云:“人多的口杂。”

      人的个性是不相同的,有的人温柔,有的人挑剔。一但饭味不合客人的口味,或者说员工有疏忽,冲撞了客人,或者影响了客人的某个部位。当然店里的员工性格也不相同的,有的人温柔,有的人脾气暴躁。

        温柔人,善解人意。遇着不愉快的事情容易解决。

        性格不好的人,双方遇着不愉快的事情,轻着争吵,重的打架!

          解决一些主人与客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细小的问题,互相变通,替对方和解。这样往往吃亏的不是开店的老板,客人心服口服,也不至于把事情闹得过大。总能让事情和平解决。店老板和客人都以“忍”字而告终。北京是首都,饭店里绝对不能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

          无论遇着什么事情,一个人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是单一的,是不周全的,也只能从小生意做起。

        在考虑与人合作,不是同一个家乡的人,你就是想跟别人合作,别人也不理解你!你也了解不透她人。互相不彻底了解的两个人,怎么能从多方面合作呢?

        周家湾里人除了周瑆一个人在北京去做生意,再没有第二个人。

          经济发生一时的不便,也没有一个援助人,来解决当时的问题。当然小生意,遇着困难好解决!

        (6)做茶叶茶具生意。

        做茶生意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在马连道茶城租店面。直接卖茶叶,卖茶具。零卖、批发,两步走。还可以跟生产家合作,厂家出货都是厂价。市场价格比出厂价多了一倍。市场价包含运输费。场地费,员工工资。实际老板能挣20%的利润。

        因为,周瑆开的茶水店比较多,用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没有自己的实体店,拿别人的材料,利润没有多少。鉴于这种情况,他只能在马莲道茶城又开了卖茶叶的茶馆。批发茶叶,零卖茶叶。茶馆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库存材料。既是营业房又是库房。

        无论那种货,跟厂家直接打交道,利润是相当好的。跟厂家打交道,光靠对方集邮货也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运输才有利。本来给各个茶水店里送材料,靠租车不划算,买一辆车来配送货,有点儿浪费。现在开了茶叶馆,要与生产厂家合作,就需要一辆车。车的闲时间就比较少了,即是有了闲时间还可以耗得起,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生意,比如说,给别人帮帮忙或者说运送一些游客。

        于是,他决定买一辆客货两用的金杯车。既能给茶水里供应货,又能往茶馆里运货,两全其美。生意人没有客货两用车。既节省不了时间,又不方便。有辆客货车,永远都在做生意的路上,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产生效益。

        想到这里了,就必须去做。星期六的下午,周瑆知道一母同袍的弟弟周鞅会从北京师范大学回到他身边的。两人去4S店接车比较有见解,他常常把一些事情放下来,等弟弟回来哥儿俩一起商议。

        周鞅善于动脑筋,遇到事情从多方面去考虑,站在事情的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是他的优点。周瑆很赞同弟弟的这个特长。周鞅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周末就来到哥哥这里度假。

        下午4点哥俩见面,又把表哥杨德志联系过来,没顾上吃饭,买了些零食,边走边吃。

        横街子去方庄不是太远,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到了4S店后,周瑆要求把每个型号的车都要试一遍,老板夸奖他在行,并派专门试车司机带上周瑆哥仨在试车路上各转一圈,试车路上设有各种形式的路面,包括七十度的上、下坡,大小度数的急转弯。然后,三个人才选择车的颜色和型号,至于样式,心里早有了打算,没有必要去选择样式,不到半个小时就把车订好了。

        周瑆亲自驾驶订好的这辆车,周鞅和杨德志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在4S店里的试车场上左右转了几圈,感觉到车的每个部位和力度都满足要求。这才做交接手续,没有用上两个小时就把车接出来了。4S店里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打点好了一切。

        哥儿仨上了车,有意走了些弯路,没用上一个小时就回到了横街子。车接回来了,赵娟娟和周秀钦两个人负责买了鞭炮,迎接新车。

        当天晚上周瑆请大家在饭店里吃了一顿上档次的饭,酒过三巡才回家休息!

        由于周瑆很忙,他要跟每一样货源的厂家取得联系。求得货源,少说也得个一年半载!每样货不是去一个产地,得走几个地方。每个产地,也不是进一个厂家的门,得走几个厂家。接触不同性格的老板。进饭店的货,大部分都是女老板当家,谈价格不比男士那么畅快,跟男老板谈生意,首先请一顿饭,喝一场酒,基本上就能够谈到合适的价格。与女老板谈生意,你就得等时间,他们跟丈夫沟通,跟他们的顾问沟通等等一系列的麻烦事情比较多,最省时间的办法就是用最好的语言去沟通,为了沟通合适的价格,还是要倾向于对方,让对方在语言上多占一些便宜,!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泡茶的食品与产地的土质有一定的关系,与日照长短的时间也有关系,与四季也有关系,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厂家,同样的货,四季产的货质量不同,货的性质也不同,例如枸杞就是如此,春季和夏季产的枸杞质量高于秋季的枸杞!

        刚刚开始跟产品厂老板交往,会把一些出售慢的货跟你谈论,但是价格合点,实际货的性质根本不同,经过销售者的品尝,和使用才能得出产品的好坏。产品质量不好会影响顾客的流量,大大降低了利润!

        周瑆得出差要离开北京,联系第二项业务。跟生产厂家取得联系,不能开着金杯车走,接金杯车的作用就是为了给每个茶水店里送货,面临着就得聘请一位金杯车司机,得选个信得过的司机,周瑆正在为聘请金杯车司机踌躇。

        杨德志说:“他推荐一位年轻司机,这位司机是他的姨侄儿,正好在北京还没有找上工作,开车资历已经超过五个年头,算是老司机,周瑆信得过他,觉得这个人选比较合适,最起码司机跟杨德志是亲戚,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没有加以详细了解。其实,杨德志也没有见过他的侄儿开过车。见与不见没有多大关系,汽车司机跟一般工作人员不一样,他最起码有合格的驾驶证,合格的驾照作为凭证的!就把金杯车交给了杨德志的姨侄儿王金鹏。

        王金鹏接车钥匙的同时,杨德志的妻子李仲玲对姨侄儿王金鹏说:“周瑆是你姨夫的亲表弟,你是我的亲外甥,把这辆车交给你,你就把它当作你自己的车去管理,去使用,利润好了一定给你加奖!”李仲玲这么叮嘱了。杨德志和周瑆两个人也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王金鹏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儿,会听话,也懂事儿,未婚。听说他姨夫姨娘在北京做茶生意,也赶过来找份工作挣钱,准备娶媳妇儿。他是抱着远大理想和任务来北京找他的姨夫姨娘的。既然他姨夫姨娘给他找了这么一份工作,而且姨娘又再三的叮嘱了他,其他人就没必要再那么妈妈婆婆,有人点到为止。王金鹏是李仲玲亲姐姐的儿子,她姐姐跟她是同父同母的姊妹,当然把这辆车交给王金鹏,就跟自己人没有什么两样。周瑆也想过这个问题,表嫂子李仲玲这样说就可以了。那么周瑆和杨德志的关系是亲表兄弟。金杯车交给王金鹏,周瑆很放心。

        王金鹏开上金杯车,每天的工作是给每个茶水店里送货,同时也给杨德智的茶水店里送货。这辆车给三十家茶水店送货不辛苦。还有大量的剩余时间,这些时间都留给王金鹏自己搞副业,他愿意给别人拉货也好,在火车站上接送客人也好。赚来的钱都是王金鹏的。周瑆对这位司机照顾不算差吧?只要人勤苦,一天赚二百元人民币不是个什么难事。王金鹏除了工资以外,每月至少还能赚到六千元。工资是六千元,杨德志和周瑆给王金鹏每个月各付一半工资。

        金杯车安顿妥当了,周瑆开上红小轿车出差,去跟厂家联系货源。他首先从茶叶上着手,先从八大名茶开始联系。茶叶的产地一般都在南方那几个省,包括四川省。以茶叶为主线,途中遇着该要的货源厂家,他都去联系。

        在没有联系到厂家之前,需要的货都到北京朝阳区大洋路市场去批发。周瑆和一些老板都很熟悉,而且关系也不错。王金鹏按照周瑆给的老板名单和路线图。只拉货不结账,账由周瑆一月或者几个下来给各个老板去结账。

      周瑆出门有时候就是一月或者半月。他谈好一种货源就拿一些样品回来,试验好了,再开着金杯车去厂家拉货。

        周瑆离开北京的时候,员工的出勤情况以及茶水店里需用哪些材料,传茶员与顾客之间出现一些小问题,都由赵娟娟处理和操心。

          (7)  她在工作以外的想法

        赵娟娟和周瑆一起来北京创业,两个人在北京打拼了两年,生意场上的经验更加丰富了,他交给她的任务,完全可以圆满的完成!

        赵娟娟以新的身份出现在顾客和员工的面前,每天所接触到的有男士,有女士,有老者,有少者,女士们反倒对她有刁难现象,发生在女士身上的一些小问题都比较难解决!反而,无论是年龄大小的男士特别是中上年龄的男士,问题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更容易解决,而且很和平的就解决了,在语言上给她的让步,她很感谢男顾客!

        赵娟娟糊里糊涂的在想着这些人为什么对她像亲人般的原谅、让步。难道在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士身价就那么特殊吗?女士们嫌弃,男士让步,这是多么尴尬的一个年龄段呀!

          周瑆把这些任务交给赵娟娟,赵娟娟在工作上是用了心了,人文知识也增长了不少。每当周瑆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赵娟娟总是找话题跟他聊天,大体的移动点就是聊聊男士为什么对女士这么让步,这么客气!周瑆不明白赵娟娟聊天的本意,他经常顺着赵娟娟的话题告诉她,在外面跟女老板谈生意,只要在语言上作出适当的让步,谈生意的成功率就高!

        以前周瑆觉得女老板不容易谈成生意,还是赵娟娟给周瑆提示对女士说话客气点,不就成了吗?张娟娟的话还真灵,周瑆采用了,十有八九的成功率!两个人长期的聊天,再加上周瑆出门在外有时候一个月才能回来到北京。赵娟娟对周瑆有了新的看法,心里面存在了许多疑点。

        周瑆本来就长得帅气。一个人单枪匹马跟许多女老板谈生意。鉴于她自己这两年的体会,深深的感觉到男士容易被女士所融化。她没有任何心思去打动每一个男士,男士都对她有这么宽容,如果说她面前所对的这些男士超过于周瑆的帅气,很可能她也被男士融化了。

        周瑆为了达成生意的协议,怎能不在女生面前有语言上的让步和宽容呢?相当的女士,误认为他有另外的意图。人们总结过的,棉花的燃点最低。一个在外面吃苦的年轻帅哥遇着了幸福,怎么不去享呢?

        周瑆把该谈的生意都谈下来了,一切路子都铺好了,尽管去厂里拉货,有的老板很好,以最低厂价给周瑆发货,拉回来的货,就能销售一段日子。周瑆就有更多的闲时间帮助茶水店里的配茶员或者传茶员,让员工们轮流换班的休假。赵娟娟这才有时间休息下来。

        常言道:“人,还是忙点好,一旦闲下来,闲想法就更多了!”赵娟娟每当闲下来,总想着周瑆与她聊天的内容里:每一样货的厂家主人都是开上车在外面,联系发货的客户。厂里的全权代表就成了女士的了。周瑆在外面谈业务,她也是家里的全权代表!

        周瑆经常跟这些厂家取得联系,久而久之,她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怀疑。如果说换位思考,也能够说得过去,他离开北京的时候茶店里的权利就是她。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甚至,有的女士顶了多半边天,生意场上大部分老板都是女士,顶了家里的多半边天。

              (8)  他是我们的福星

        在这一个阶段,周瑆在北京是挣钱了。每个酒店里的顾客多,茶水流量也多,茶水桌上的货也能及时供应到位,而且货的价值非常合适,都是出厂价!饭店里的老板收入更可观每个月都能如实的把茶水 费结算出来,员工的工资都能按时发到手,而且还有奖金。上班人就是为了工资,大家拿到工资,得到奖金,心情自然好,工作积极性自然提高了许多,工作态度更加好啦!回头客特别多,大多数都是北京当地住户,包括长期在北京住家做生意的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饭,店里的生意自然就好起来了,店老板高兴地说,自从小周在店里做茶水生意,店里的回头客特别多,生意不同于一般。

        凡是周瑆做茶水生意的饭店,生意都比较好!这几家饭店老板对周瑆在他们饭店里做茶生意,有共同的感觉,就是回头客相当的多,认为周瑆是个福星!做生意的人,最讲究的就是回头客,回头客就是饭店的生机。进饭店里的人不是看好你,拿一个老板。而是得到相应的实惠。这些实惠来自于每一个员工。每个服务员的态度,厨师的手艺,配茶师的技术。

        顾客是上帝,这些上帝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上帝们觉得这几个钱花的值,愿意在这里消费。周瑆不光是对自己的员工好,而且对饭店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好。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要给他好处,他当然对你就有回报。每个员工都能自由的免费喝到高品位的茶水。自然心情就好的多。好心情产生好效果。好效果被顾客享受了。顾客们三番五次会来给你送钱。

        饭老板、茶老板都是为了钱。周瑆放开让大家喝到高档的免费茶水,看是一种浪费。其实他种下了善果,与其说是善果,毋宁说是和平果,这个圣果最终还是做生意的人享受了。与其说是做生意的人享受了,倒不如说饭店里的所有人享受了。茶老板、饭老板挣钱了,员工得到了实惠。消费者消费的满意,他们也享受了,周瑆陪做福星。

        周瑆熟悉每一个饭店里的老板,有了他牵线,各店的老板们也互相认识,而且熟悉,互相都能合得来。便成为好哥们儿。大家请周瑆吃饭,在饭桌上,酒过三巡。有人提议把周瑆应该叫做周福星。周福星这个名字,慢慢的在北京传开了。在周瑆接触的人群中,大家都称呼他福星!无论是饭店里的老板还是货源厂家的老板。他们都信任周瑆,而且跟他来往,不拘一格,有钱的生意他也能做,没钱的生意他也照样去做。

          周瑆之所以能这样做,是他和周鞅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思想结晶。聊天最多的话题是研究人文,在生意场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就是互相得到公平的实惠。这个公平的利益,取决于公平的心态。人人有了共同公平的心态,哪里都有和平的火花。不怕挣不到钱。

        饭店里就是两种人的存在。掏钱的人是为了享受。收钱的人也是为了享受。收钱的人用热情的态度、高级手艺给掏钱人给等价的享受。掏钱的人愿意多次给收钱的人掏钱。饭店里洋溢着和平幸福。

                  (9)天    灾

        这项生意走上正轨一年之久!意想不到的非典天灾出现了,我国大地最严重的就是首都北京,这种现象没有听过,没有见过,大家不知道有多么的严重,哪里谈上生意一说,等还没有涉及到他们本身,把所有的店和东西都扔了,大家急忙乘上火车各回各的家,好多人得到消息的时候交通已经不通了。周瑆一行人回到宁夏华西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勉强维持生活几个月。

        周瑆一个人就在华西村他家的房子里,吃了睡,睡了吃,人倒是很清闲,就是心不闲,时刻惦记着北京那十家茶水店,还有他的两辆车,这样的生活延续了半年。

        半年过去了,他在没有见上亲人,身上只剩下了一元,他把那一元钢元定在房子的水泥地上,这下两手空空,两袖清风,一池金水,这才真正叫做一穷二白。当时他们在北京,姊妹三个加赵娟四个人。姐姐和弟弟在没有非典的时候就已经回老家了。

        周瑆想见一面家里人,非常困难,因为,没有联系方式,当把非典这个消息直接公开宣传的时候,从北京回来的人一律不让再流动。

        后来他们父子在聊天中,周瑆了解父亲当时的想法:“尽管周瑆听小道消息有非典,就急忙离开北京,可是当地人不认为他是在非典没有漫延时回来的人,父亲也有些害怕,没敢来看周瑆,怕的是爷儿俩都有了非典病的话,家里的顶梁柱一倒,其他人靠什么生活!只能让周瑆一个人在那里受罪吧!”

        周瑆心里明白,他没有得上非典病,为了安全,也就没有回去周家湾。非典结束以后,他独自一个人,步行着来到火车站,两手空空上了火车,经过好心人的援助才来到了北京,那时候还有什么茶水店呀?因为饭店都是外地人开的,人走楼空。他的两辆车也不见了。他不知道马连道的茶叶馆还在吗?因为,整个茶楼商场都被封起来了。

        周瑆打算先从零工做起,挣点吃饭钱,至于,晚上住处,好凑合!火车站上几乎都没有多少人,大街小巷更不见人的踪影。那里有零工呢?一般的零工得干一个月才能给点儿钱,只有菜市场干小时工结账比较快!于是,周瑆来到菜市场,还好只有菜市场有人。卖菜的生意也不是十分火爆。他四处张望,也看不见个熟人,也没有合适的零工。他四十八个小时都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非常饿,此刻连吃一包方便面的钱都没有,平时市场里的灵活比较多,比如说剥蒜呀,剥葱皮呀,整理菜呀,搬运呀,卸车呀,这会儿什么活计也没有。突然间从市场门口进来了一辆拉菜车,是南方来的拉菜车。当他来到菜车前,有人拒绝,卸货人是同一个地方的几个人,其他人根本入不了手。

        周瑆忙说:“此时的我,身无分文,帮你们把货下完,给我一包方便面钱就行了!”当时也没有人吭声,他也没有停下手,可是也没有人在限制不让他干,一个劲儿的把货下完。拉菜车的司机把卸货钱付给其中,一个比较年龄大的人手里。这一车货的工钱是五十元。那个老者,分给其他人每人10元。那个老者手里就剩下十元钱,他把周瑆看了一眼,也没有吭声,就进了菜店里。周瑆眼睁睁的看着人家五个人每人拿着十元钱,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

        这时候周瑆不知是饿的过度了,还是干的过分了,一点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失望地坐在地上,心里在想: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下山的老虎受狗欺。周瑆在外面做生意这么多年,他对对方根本没有低估过,也没有抵抗过任何人,他这么认为天下人都是好人,现在怎么没有好人了呢?他将要快饿死了,干了活儿,还没有人给他钱。二十分钟过去了,周瑆绝望的望了望天空,又看了看眼前的地面,脑子里浮现出了一个念头,什么念头呢?我周瑆莫非就在这个菜市场看人间最后一丝的阳光吗?。

        那个老者从菜店里出来了,周瑆失望的看了他一眼,只见手里拿着人民币,周瑆还清醒,能看得出来是一块一块的几张人民币,走到周瑆面前。抽了两张一块钱,说:“你这小子给你钱还不站起来拿,真没礼貌!”此时的周瑆见到钱了,两元人民币,其实周瑆看见老者向他这边走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用力做了几遍往起站的动作,都没有挪动身体,他的动作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然对面走来的人根本看不到他有站起来的意思。

        老者又说:“现在的青年人,怎么说呢?你是爷,其他人都不让你参加卸菜,是我给他们使了眼色,你才有机会参与卸货,这两元钱是我这份里面的,等于我少拿两元钱,拿着吧,我也不让你谢我,这是你的辛苦钱!”

        周瑆认为那个老者不会给他付钱的,没有想到老者是到零售店里换零钱了。老者把那两元钱扔到周瑆的身边,转身走了,周瑆并没有力量去接拿那两元钱,钱被风刮走了,老者无意识的转过头看了周瑆一眼,周瑆并没有离开那个又脏又凉的水泥地面,老者发现那两元钱被风刮走了,距离周瑆越来越远!于是,老者随风追去捡起那两元钱。第二次向周瑆这边走过来,这才发现周瑆不对劲儿:“原来这年轻人动不了了。”

        老者说:“你是不是饿晕了?”周瑆轻轻的点了点头。这时候老者又走进了那个菜店。一会儿工夫端来了一碗方便面。接到周瑆的手里。那么强悍的一个年轻人,此时含着眼泪。用那颤巍巍的手,往自己的嘴里一口一口的喂着方便面。老者看在眼里,非常同情他,这才收留他一起卸货。

        后来每进来一辆拉货车。老者向司机搞价都是六十元。明显的是每人十元钱。在这位老者的照顾下,周瑆在大洋路市场卸了好几天货,挣到了一点钱。维持生活的钱。每天晚上住在菜堆旁边的临时储藏菜的帆布帐篷里?没有铺的,没有盖的,只能遮风挡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