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Damon

我经常会想起《吸血鬼日记》里Damon的这句台词——这就是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

——Why don't you let people see the good in you?
——Because when people see good ,they expect good.And I don't want to have to live up to anyone's expectations.
——为什么你不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书名:《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朱瑟琳·乔塞尔森
豆瓣评分:8.4分


传说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于是,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内容简介:

就像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他亲手雕塑的加拉泰亚,每个人也在“创造”着生活中自我和他人的角色。虽然,他人在我们看来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是我们“发现”了他们,但是关系中包含着无意识的复杂心理过程,引导我们用自己构建的方式去感受他人。

心理分析理论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人们如何无意识地创造其需要和恐惧,但大多数治疗师对此没有深刻的理解。治疗师经常变得和病人一样,忽略了在人际关系中创造他人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使得病人好像只是不幸“有”个冷漠的母亲,或者“找了”一个缺乏爱心的伴侣。其实,每个人都像一位导演,在舞台上将其他人塑造成某一个角色,而其他人也会将我们塑造成他们剧本当中的角色。

“我发现了你,还是我创造了你?”这是人际关系的基本问题之一,在精神分析学家D.W.温尼科特的洞察之中可以见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关系是被创造的,而不是被发现的。

关系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更多是感觉到的而非想出来的。

他人给我们贴的品性标签,或者我们被他人唤醒的品质,部分地构建了我们。

他人眼中的我们与我们自己眼中的我们并不相同,我们眼中的他人与他人眼中的自己也不一样,或者说,与他人眼中的他们不一样。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我们把遇到的人编排进自己内心无意识的剧本之中,正如对方一样。由于关系的枝蔓交织在互相的幻想之中,因为而无从知晓什么才是“真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自己的关系圈。

可能之前我也思考过,但是没有上升到这种理论的高度。

我们能感受到我们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我们是自己那部剧中的主角,我们给别人分配角色,无意识地引导他人跟我们一起演出对手戏,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给他人打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他人是活在我们的意识里的虚拟人物。而我们自己也被别人打上了各种不同的标签,同样是活在别人意识里的虚拟人物。我们自己认识的自己和别人认识的自己之间必然存在着偏差,无论是不是讨好型的人格,受到偏差暗示的我们都可能下意识的在这两种认知之间游移……

在了解了这种心理效应之后,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审视一下自己:

如果要做一个自我评价,我会如何评价我自己?而我的关系网中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同事,他们又是如何评价我的?如果我希望别人按照我的剧本演出,我可以怎样的去暗示他?在教育方面,你想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那就利用暗示的效应去引导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