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刊那些事儿

  题记:也许,若干年后,“内刊编辑”甚至“内刊”这些概念都已经不复存在。而因为不再年轻,以下所提之事也已全部淹没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么,姑且让我现在留下这篇文字,点亮记忆,温暖岁月。

图片发自App

内刊,顾名思义,就是内部刊物,是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实现品牌宣传及信息沟通的一种载体,与公开发行刊物相对。分为报型和刊型两种。

2009年10月,从学校来公司不到两年之时,我接手了公司内刊——《鹏基物业》的编辑工作,到2017年7月由于物业集团整合公司决定停办刊物,近8年的时间里,共出刊了72期报纸。

8年、72期,这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数字,也许只有在一个有过做内刊经历的人的眼里,才会有些许特殊的意味。

如果不是因为停刊,可能我也不会立住脚、回转身,循着来路将视线一点点延伸,望向那个已经有些遥远的起点;我也就不会发现,这一份经历于我,并非那么平常,它更像是一段在海边一路行走、一路捡拾珠贝的别样旅程。

要提及的是,《鹏基物业》是一份报纸,4开4版铜板纸彩色印刷。前期一直是月刊,2015年3月开始调整为双月刊。发行对象包括公司客户、内部员工、行业主管部门及业界同仁等。

1-自由天地

我们的内刊四个版面的主题分别为:“企业要闻”、“品质空间”、“品牌经纬”、“品味人生”。既有主题,那么每个版面刊登的内容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但作为编辑,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还是有一定自主权的。比如可以为特定内容设专版;以专题形式将散乱的内容整合、提升;斟酌每一篇稿的位置、顺序,选择配图,以使版面内容丰富且搭配和谐;向设计师提出排版需要体现的意境和达到的效果等。通过这些方式体现自己的创意、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带有一定创作性质的工作尤其让我着迷,以至于为了得到按自己想法完成作品的满足感,而根本不在意要花多少时间精力去打磨和调整。

印象中,曾做过的专栏大概有:行业窗口——用于普及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我们的骄傲——展示公司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说说咱们的家务事儿——晒晒公司里本年度的新婚员工和员工家的新生宝宝,送上美好祝福;员工摄影书画作品选登——展示员工的优秀摄影书画作品;鹏兴老年协会书画作品选登——展示业主的优秀书画作品;足迹——记录公司的大事记;热点畅聊——每期抛出一个问题,员工和业主一起发表见解、展开讨论;邀请一位写作颇有造诣的年轻语文老师在四版每年开设一个专栏,尚意生活﹒影书时间,遇见﹒寻常生活的美,莲塘笔记,寻常味道等,相继开设的这些专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非常接地气,且耐人深思,引人回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关注,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提升了内刊的文学品味。除此之外,我还特别策划了内刊100期专版、南宁分公司十年专版和倡导环境保护题材的专版。

可以说,内刊是一方自由小天地,在这里,我自在呼吸,自由驰骋。我常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匠,利用七零八碎的各种原料,添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做一件拿得出手的工艺品。虽然这只是我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它给了我不少营养和动力,让我更好地去面对其他的工作。

图片发自App

2-完美修炼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内刊也是如此。虽然说只是内部刊物,可编辑就是编辑,他们一样会努力提高刊物品质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从拿到稿件开始,一直到最后定稿付印之前,一位负责任的编辑永远会觉得无论排版还是文字都还不够好,还有许多值得斟酌和可修改、可完善的地方。而这个过程真是漫长――起始阶段的审稿、改稿(稿件质量差,不改会严重影响阅读时才会行修改)、选图、配图,中间阶段的专题设计、版面编排以及设计稿的调整修改,到最后的校对、审核,没有哪一步是不需要专注和时间的。所以,不管是一个团队还是只有一个人单打独斗,一路做下来少不了要吃些辛苦。我就经常在审稿子和校对的时候看文字看到头晕恶心。也因为如此,我再见内刊编辑,特别是“出产”一份品质不凡的内刊的编辑,会格外敬重和佩服。他们一定非常的敬业,一定有追求完美的品质,也一定有不同寻常的创造性和智慧。

几年的内刊工作磨练,让我更有耐心,遇事更沉着并能积极想办法,以期收获更好的结果。

3-学习平台

深圳出版业协会下设一个企业内刊协会,协助政府部门对全市内部刊物进行规范管理。这是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组织,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一些活动,是企业内刊人员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不仅认识了一些朋友,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交流提高了对内刊工作的认识,拓宽了办刊思路,丰富了办刊经验。非常幸运的是,公司的内刊在我经办期间每年都能获得深圳出版业协会评选的“深圳十优企业报”,到停刊之时创造了连续13年获得该荣誉的好成绩,也算给《鹏基物业》这份报刊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片发自App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走过之后,烙在身上、留在心底的,那是岁月给予的馈赠。善用这些馈赠,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感谢这一段做内刊的经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刊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