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今天要给大家一起读的是这本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完成于1940年的香港,完成一年后萧红在香港世去世。

萧红是那个时代的娜拉,十九岁因逃婚逃出家后,乱世中四处流浪的她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仿佛是一种启示,在去世前一年,她的精神回到了故乡,在记忆里遨游,写下了这部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文艺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是用语言的镜头重在记忆中的场景,人物。“严冬一封锁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裂口不断的延伸,镜头就推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十字街是最繁华的街,金银首饰店、药店、茶庄,用不着广告,人们自己就会进去买。镜头一点点往远处推,推到了一条街上,那儿有豆腐坊、彩扎铺。人物的群像和事件都设立在这些场景中,他们相互寒喧、他们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麻木愚昧的思想也就从这些寒喧中流出来了。

p015王寡妇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跳大绳、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这些盛举,作者说: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不过是借光揩油的意思。


梦回伊甸园

近乡情更怯。远景镜头一直在呼兰河这座小城徘徊,记忆里魂牵梦绕慢慢的推进。这是萧红的后花园,这里是萧红的伊甸园,园子里有她的祖父,唯一给她温情的祖父。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不快七十了。”

P062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黄瓜愿意结开一人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似的。”

祖父教我的是“千家诗”,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一切都是美好而动人的。这次回忆

那里同样住在园子里,他们却像被贬谪出了伊甸园的人。“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穿不暖。

逆来了,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接着用特写的镜头写了三个人物。

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初嫁到了老胡家时:头发又黑双长,脸长的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大家都说好,就是不知道羞,也不会看婆家脸色。就为了这一点所谓的缺点,婆婆就要给她立规矩,最后活活将她折磨致死。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那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的抽了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功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要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丢了,她又不会下蛋。反正也不是猪,打掉了一些斤两也不要紧,反正也不过秤。

可就是这样的婆婆,她却认为自己一生没做过恶事,面软,心慈,凡事都是自己吃亏,让着别人。虽然没有烧香拜佛,但四月十八日的庙会,也没有拉下过。她的小团圆媳妇就要死了,为什么老天爷偏偏把这样的祸根种在她身上?

有二伯

有二伯是一个无家的人,因为无家,他跟鸟说话,和大黄狗谈天,他从二十岁就到了萧红家,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他的行李只有一床淌着棉花的铺盖卷和漏着荞麦皮的枕头。他服从于祖父,他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二把手,可别人却不服他。他偷家里的东西卖了换酒喝,父亲打他,他受了屈辱,他即没有反抗的斗志,也缺乏死的勇气,只能苟且的生。他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这方式也就是自已在家里骂骂人。他像《红楼梦》中的焦大,

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出现在本书中的最后一章,似乎给苦难打开一点光明和希望。冯歪嘴子是一个磨房的磨倌,他与邻居一个美丽的姑娘王大姐恋爱后结合,生下了一个孩子,遭到四邻的非议和排挤。他无视别人的闲言碎语,只一心一意的与王大姐过好自己的日子。只是,穷人的甜头似乎只是长途跋涉的苦难道路上的一块糖,限量供应的。王大姐生下两个孩子后去世了。大家都说,冯歪嘴子这下完了。两个孩子咋养活?冯歪嘴子倒镇定下来,为了两个孩子,他觉得他要在这个世界上生下根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