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辞赋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400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形式,它的产生具有多种方面的原因,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及战国策士和诸子百家相关联。它的兴起又受汉朝文化与帝王好尚的影响,所以它成为了汉朝重要的文学体裁。汉代辞赋又分为西汉辞赋和东汉辞赋两大类。

西汉辞赋主要有两类,即骚体赋和散体赋。西汉骚体赋因屈原的《离骚》而得名,他以哀婉为基调,或抒发自我的人生失意之情。以贾谊先驱,继之而起的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他们不像屈原遭遇疏远、贬低之后,深爱国家和君王,而心怀死志,自沉汨罗江。而似宋玉,都有人生的颓废,少了自我的期许和追求,以致自怜有余而刚强不足。或悲悯屈原,代屈原立言而寄托一己情怀,主要是仿写屈原的九章而成的九体,赋家有西汉的王褒、刘向及东汉的王逸等人。在散体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贾谊。贾谊的辞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七篇。主要是骚体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而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吊屈原赋》其情调,风格与《离骚》相似,贾谊在此文中既惋惜了屈原自沉汨罗江,又抒发了自我人生的哀悯和新思考,沉郁悲慨,发人深省。

西汉散体赋的产生较之于骚体赋复杂得多。它们不像骚体赋,直接袭用《楚辞》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而有赖于诸多文学手法与风格的影响。其一是《诗经》的影响,二是《楚辞》的影响,三是战国策士游说诸侯形成的骋辞之风的影响。这些影响造就了赋最早的结构模式,促进了散体赋的产生。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卒章显志的基本形态。关于散体赋,人们常有散体大赋之说,在西汉主要指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篇幅较长的赋作。杨雄的赋虽仍为散体赋,但其体制较小,至东汉《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又重现鸿篇巨制。

西汉的灭亡,并没有削弱枚乘、司马相如散体赋以及贾谊骚体赋对东汉辞赋家的影响。东汉好辞赋者,遵循前辈的创作道路,散体赋和骚体赋依然是东汉时期重要的辞赋文体。不过东汉迁都洛阳后,辞赋偏离了西汉散体赋的游猎主题,仅在表现京都兼及游猎,故称京都赋。

东汉的散体赋以京都为主要题材,固然是辞赋创作的新变,但西汉辞赋对东汉辞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东汉辞赋家多以东方朔的《答案难》,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以及杨雄的《蜀都赋》等为榜样,从事自己的创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散体赋的结构形态上,他们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体式。如班固《两都赋》的“西都宾”与“东都主”等。其次是散体赋的铺叙,其中大量的物类铺陈与夸饰、比拟、兼用构成赋的宏博气象。最后是赋家无一不在创作中驰骋才华,追求语言的华美,以丽辞表现自我眼中真实或想象的生活。

汉赋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词汇,在描写山川景物、宫殿建筑、宫廷活动和都市生活方面成就极高,后世在语言词藻和状物的手法上,无不要从汉大赋中得到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汉代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