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养生精髓

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何为阴阳,我觉得这是个模糊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中医强调的结果归根结底就俩字——平衡,通俗来讲,你可以把阴阳比做挑在肩膀上的两桶水,哪边多哪边少都不行,必须要相等才挑得走,所以,阴阳失衡,百病始生,阴阳平衡,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观点,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春夏阳气旺盛,反倒要“养阳”,而秋冬阴气渐长,反倒要“养阴”,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两句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相互阐述,相互补充,理解时要综合双方,我觉得应该理解为擅长养生之人,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理阴阳,春生,夏长(zhang),秋收,冬藏。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万物一片新生繁荣景象,此时,正是人体的阳气生长之时,因此,人们应该多活动活动筋骨,多进食如大葱、生姜、豆芽等舒展阳气的食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使阳气升发调达,另一方面,按照阴阳互根的原则,阳气若要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机体的阳气、阴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维持平衡,因此在炎热之时,人们应注意避暑,保护阴津,避免因过多出汗而损伤津液,同时增加饮水量,多摄入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瓜果蔬菜,以促进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此外,人们在夏季不应贪凉饮冷,以避免体内的阳气消耗过大。秋冬季节,天气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补充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才能骨健髓充,使元神得养,此外,人们更应固护阳气,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外泄,同时还应多摄入牛羊肉、韭菜等具有温阳功效的食品,保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心态,以使阳气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与阴液保持平衡。

总之,中医养生就是一个顺应自然,仔细思考下古人真的很厉害,他们根据生活中所见所闻总结出了很多东西,比如古人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入去探讨真的很有意思,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正是人体阳气主导的时候,就需要运动来顺应阳气的升发,日落后阴气甚,也可以理解为阴盛阳衰,就该休息,减少活动以防阳气的耗散,达到阴阳的平衡,所以以前疾病种类很少,很多人都能自然终老。

  以上只是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小小理解,中医养生包含的东西其实很多,对养生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不存在对与错,好的东西就为大家所用。(创作不易,大家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养生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