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家庭教育心灵契约

          一份家庭教育心灵契约

                  作者:若言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叫心灵契约?是因为它不是我们成天挂在嘴边去说道的,而是放在心里默默去做到的,为了小孩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更好的成长自己,修炼自己。不多说,咱们直入主题~

1、在小孩面前应传递家人的正面形象,适当赞美

举例:爸爸因工作忙常常不在家,妈妈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可对小孩说:爸爸为了我们在外奔波,非常的辛苦,我们要多关心、多鼓励爸爸,让他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让爸爸担心,来,我们一起给爸爸打个电话吧~……

切记不要这样说:你爸眼里只有工作,没有这个家,你爸不管你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不断的潜意识的植入人心,可以激励一个人,也可以击垮一个人。人不可能同时装下快乐和悲伤。当一个妈妈长时间在孩子面前灌输爸爸负面的信息时,孩子对爸爸的认知是不可能正面积极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的。当孩子对爸爸的心封闭起来了,他也不可能从爸爸那里感受到父爱,尽管这个爸爸是爱孩子的,导致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其实爱儿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妻子好好爱自己的丈夫。

      拓扑学里有种效应叫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在社会、经济、语言、心理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心理学方面,就是说一件表面看起来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就像上面提到的妈妈可能只是在孩子面前抱怨了一下爸爸,这是一件小事,生活中,抱怨无处不在。可就是这件小事,却不知道会在孩子幼小的内心惊起多大的波澜。长此以往,或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图片发自App


2、就事论事,不上升到性格、人格定义

举例1:小孩有时闹一下脾气,大人只需处理为什么闹脾气这件事情,而不要上升到定义孩子脾气坏。

举例2:小孩通过自己完成了一件不错的事情,大人需关注孩子完成事件的过程以及成功的原因,而不要上升到定义孩子聪明等等。

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性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人性再加上语言就更加具有威力了。本来一件不是很坏的事情,你上升到说他脾气坏,他就坏给你看,不坏好像还对不起自己了。当然,适当的赞美还是需要的,因为人都会朝着你鼓励的方向发展。只是关于怎么赞美,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不再多述。

3、当孩子表现的不够好时,应多找不够好的深层原因,多沟通,多鼓励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核心,这点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比如我家前段时间,婆婆生病,我连续请了十几天假在家照顾小孩。他前几天总是不认真吃饭,而且吃的也很少。当时对我来说还真是一个挑战,一个2岁的孩子,突然不爱吃饭,情绪不好,而且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确让人很头疼。后来,我排除了很多原因,找到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平时我白天都在工作,只能晚上回家陪他,对他想要的陪伴我是远远没有给够的。所以这个孩子特别的粘我,每次他跟我在一起,他时不时都会捧着我的脸亲一下……他不好好吃饭只是想让我多陪陪他。所以,后来我就干脆减少家务活,花更多的时间陪他,哪怕是做家务的时候也想办法让他一起参与进来。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情绪就特别好,笑的特别的开心。慢慢的,吃饭也认真开心起来。

切忌:当孩子表现不够好时,没有沟通,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就打骂孩子,还拿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较,这对孩子是巨大的伤害。

4、父母双方对孩子的爱无条件,却有原则

      一直以来,很多家庭父母的角色都是单一的,经常是一个人扮演“红脸”,一个人扮演“黑脸”。他们的发心是好的:孩子需要被管,但是又怕管过头了,所以就一个人扮演黑脸,一个人扮演红脸。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很多人把握不好这个度,很可能扮演黑脸的一方过于苛刻和严厉,孩子在内心里疏远他,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而扮演红脸的一方很可能陷入溺爱,这两者都会大大的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最为正确的做法就是:父母都是双重角色,该温柔时温柔,该严厉时严厉,该给爱时给爱,该教育时教育,该引导时引导。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深深的无条件爱着他,同时这种爱是有原则的,孩子反过来也会更尊重父母。新闻里常常看到,母亲骂一下孩子,孩子就跳楼的……还有殴打父母的……我想这都是父母或者一方无原则的爱导致的结果。

5、情感互动胜于饮食照料

      曾经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很多父母以及长辈对孩子的爱就是给孩子买好吃的,买好穿的,买好玩的。为什么不把你的兴趣爱好多与孩子分享呢。我们拿饭菜喂养孩子的身体,我们拿什么喂养孩子的灵魂?灵魂喂养只能靠情感互动。

      在我家,有一条家法是这样的:


图片发自App


以上分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希望我们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善因力思维”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份家庭教育心灵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