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女孩子在外面是没有家的。
真正对这句话有体悟,是上大学离开家的时候吧,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明白了独生女真正的含义。
01.
从小到大,我都是家里捧在手心的宝贝,未体察过现实的人间疾苦,未见过真正的世态炎凉。
这似乎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还是逃不过无病呻吟的孤独。
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自己的环境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巨大的保护欲牢笼将我死死的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但是我一直没有察觉,我觉得这就是父母给我的爱。
我生性安静,不爱与外界打交道,总是喜欢独自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面对的是父母已经为我铺垫的道路和无限的安逸。
而我一直沉溺这种安逸而不自知。
直到我听说同龄的孩子在结伴玩耍、叛逆。
从那时我便觉得这种安逸是一种压抑,压的喘不过气。
对邻居、外人而言,我是一个顺从、乖孩子的形象,但是他们不知道那是因为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叛逆。
有时会无聊到为看过的电影安排另一种情节,无聊到将一些看过的诗词抄写一遍又一遍。
我觉得做这些是至圣的,这些是父母带给我的优越性。
而这种"我的行为必须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这种观念一直在充斥我的大脑,充斥了十几年。
02.
很多人说,真正的风浪从来不是在家里,而是家门口。
在家的时候,我妈总会跟我说,女孩子在外面是没有家的,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当时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直到后来,我真正的离开了那个困住了十几年的牢笼。
那时我一直告诉我自己,上了大学就不要回去了,我不要压抑的自由。只是可笑的是,我甚至不明白自由到底是什么。
因为我对这个家,有种无形的怨恨。
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满眼欢喜,既憧憬着自己自由的未来,又摆脱了家庭的困守。
03.
我的大学是离家很远的,我很高兴,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忤逆了我的母亲。
她希望我可以去一个离家近的大学,我觉得她目光短浅,只看得到小城市的舒服,还想着,继续以那种方式监视我的生活。
所以我偷偷的在那张已经填好的志愿表上,偷偷改了学校。
我也如愿以偿,得到了我想要的自由。
因为这一次,我太想为自己活一次了。
04.
然而,在开学的第二天,由于我从家里托运的衣物没有及时到达时,
我感到崩溃。
因为我面对的是,晚上睡床板,还有第三天早起的军训。
那晚我一直在等快递员的电话,衣着单薄的站在空无一人的校园广场,
十点,我终于等来了他的电话,
对方却说,由于运输的问题,需要我本人亲去校外自取,
取件地址距离我所在的地方有三四公里,物品重量近百斤,
眼看着宿舍马上关门,我很无奈的跟他说明情况,
最后结果是,
他只得回去,大概两天后才能送过来。
我不记得他是怎么解释的,
兴许是他偷懒了,我不怪他。
我无助的蹲在一个路灯下,叹了口气。
也是这一刻,我想起了妈妈说过的话:“女孩子在外面是没有家的,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是啊,我离开了我的安逸天堂,我以为,从此我就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却还是没有逃离”独生女“的后遗症。
正当我打算独自面对那冰冷的床板时,我妈打来了电话,
“闺女,我刚刚联系了那个快递员,他跟我说的大概两三天送过来。早知道迟迟送不过来就应该我来办这个事,你非得瞎做主张....”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哭了,
不知道是因为妈妈的溺爱变成我的无能,还是她的体贴让我在这个新环境有一丁点儿感动。
05.
那个晚上,我擦干泪水坐在床的角落,坐了很久,也想了很久。
一直以来,他们都以”女孩子“为理由,给我设立重重护栏,
我也渐渐明白了这些层层的束缚成为我思考的枷锁,开始有意识的逃避、去对抗。
而这种无形的对抗关系,也在那个晚上被瓦解。
我最终选择了原谅,
原谅我的父母强加给我的溺爱,
原谅我对原生家庭的规避。
父母对我无尺度的爱,源于他们也受到过那样的教育,我应该尝试学会包容和体谅。
这世上,哪有和自己父母怨恨的子女呢。
只不过当我明白过来时,
已经错过了,
那个在送我远行的父母,笑意之后,是彻夜无眠和掩面流泪。
06.
好在,一切都不晚。
生活在慢慢的变得独立和自由,我逐渐变成了我当初所期许的样子。
以后的日子,隔三岔五的,我都会和家里通话,保持联系。
我很庆幸当初我可以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很感谢那个痛彻醒悟的晚上。
其实我明白,父母既希望我可以独立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社会,又想保护我那一份童真,只是,分寸错了罢了。
可是孩子总会长大啊,鸟儿总要回归园林的。
无论父母是否明白,我都会把那份过期的爱深深藏起来,
不让他们发现。
07.
可能这个世界上,所有儿女的父母,都是相似的。
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到后来的满心欢喜,再到后来的不得不放手。
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儿女,
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
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而我也明白了独生女的真正含义:
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也是可以自由自在的,
无需用父母的爱来丰富自己人生,
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需要,
他们会说,
闺女,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