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轩羽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期27期坚持分享第408天 20220720
什么是爱自己?
爱受伤的、脆弱的自己,将认知自我的觉察带到内在感觉受伤的地方,把友善、慈悲带到那个脆弱的地方,把连接、聆听、友善、慈悲带到那里······不排斥、不抗拒······
当你把慈悲带给自己,就是爱自己;
爱受伤的自己,就是爱自己。
如何做到呢?就从停止对自己做这5件事开始吧。
生存于这个世界之上,我们习惯透过比较,去确认“我在哪里”,“我可以成为谁”。
在学校里的成绩排名、班级排名;出到社会的绩效排名、年收入······
我们也常常看见,很多人的名片上有很多的头衔,这是一种方式,去告诉这个世界,“我存在的价值”。
这在外在世界、在社交的层面是完全行得通的,透过让别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贡献的是什么,去找到彼此合作的地方,创造我们想要的现实,比如更好地合作、创造更多的财富、或者是建立一个更好的组织······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透过这种比较,会带给我们很多身份层面的焦虑和挫败。
这种外在层面的比较,可能会不停地激活我们内在古老的声音,“我能力不够”,“我不够聪明”,“我不够好”,“我不够自信”······
这时候,请把觉察带进内在,这代表了旧的心灵地图和受限制模式被释放,开始松动了,这时候正是成长和转化的好时机。
玛莎·格拉汉姆是美国最有名的现代舞先驱,她90多岁时,仍非常享受舞蹈,用她的生命在编舞、在跳舞,跟年轻人的能量是一样的。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就问她,“老师,我怎样做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一点?”
玛莎·格拉汉姆跟他说,“你根本就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好,你是错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差,你也是错的。
你唯一需要去做的是,聆听自己的声音,唱自己的歌曲,跳自己的舞蹈。”
要去建构一个新的身份,最重要的就是先回归到一个中正的状态里,打开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重新去组织自我认知、自我身份,去觉察关于“我是谁”,而不是别人的看法。
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别人有好的,不代表你差;你也有好的,也不代表别人差。
所以,让我们有一个空间能够去抱持更多的真相。
当人们说:我生气了,我恐惧了,我担心了,我害怕了,我抑郁了······这背后的意思往往是,我们认同了这一个情绪——我就是情绪。
那么,这时候,管理应用情绪的人在哪里?
如果没有一个人在场,而被情绪占据了我们整个生命空间的时候,我们就被情绪操纵了。
这个时候很重要一点就是,和情绪创造一些距离,“他/她”在这里,我在这里。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一个“他/她”,我们用的并不是动物的它,而是人性化的,单人旁的、女字旁的“他/她”。
这意味着,我们把情绪看成是一个人的存在,我们与情绪的关系也如同与人的关系——把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临在,带到另外一个人那里,和“他/她”连接,建立一个好的关系。用人性抱持着这个动物性的能量,让情绪绽放着人文的、人性的光芒。
当这些生命的自然能量流过我们的时候,我们带着人性的回应,和“他/她”去互动,生命的能量流过我,我也流过生命,这种互相的支持,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如果你能够在情绪之外,创造一个更大的空间,你就自由了。
把你的感官细节、精微的觉察、持续的关注,完全专注在当下,和当下的事物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就融入一个更宏大的场域之中。
当生命里面这些问题、挑战、创伤、目标来来去去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比这些更大,所以,它们不是一个问题,它们只是你生命空间里面的一部分,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选择如何回应。
因为,你没有掉到里面去,成为问题的本身,你也没有离开问题,解离,活在你的幻想里,而是,你创造了一个比问题更大的空间。
拥有完美主义信念的人,和自卑者有相似之处。他们常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就显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否则可能会感觉到烦躁和沮丧。
一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对自己产生难以忍受的失望情绪,甚至对未来也会失去信心。
如何改善完美主义的倾向呢?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练习友善地对待自己。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自我贬低的负面催眠:我不够好;我没有能力;我不够优秀······
那么现在,我邀请你去聆听这个"我不够好"的声音,TA背后有这样一种智慧:
TA在召唤你,把连接带到TA那里,把友善带到TA那里,把资源、把爱带到TA那里······一旦TA能感觉到你的连接,你友善的对待,你的爱,那么TA就放松了。
当TA放松了,我们就放下了这个完美主义的倾向。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完整。这就代表了你会受伤,你会挫败,你会体验到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当你把每一个不同的部分归纳到你的生命之中,跟他们说:欢迎,欢迎······那么,你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完美代表僵化,而完整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创造力,就像阴和阳在一起就可以创造万物。
当你允许了自己不完美,
你也就允许了身边的人完整。
两个完整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把真实带到关系里——我把真正的自己带给你,你也把真正的你带给我,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完整,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于关系,都非常重要。当我们懂得——
在内在,完整地接纳自己,
在关系,完整地表达自己,完整地看到他人,
我们就在践行着深刻的生命智慧。
我们常常把“改变”变成一种惩罚,把“改变”变成一种要求。
许多人在学习成长和自我改变的道路上,常常怀揣着一个虚幻的希望:
希望能够有一天,变成一个不同的自己,那么我就可以得到爱;
希望有一天,我变得不再自卑了,我就可以获得想要的生活;
希望有一天,我变得更强大了,我就可以活出自己;
······
我们常常以为去掉生命里那些“坏的”东西,剩下的就会是“好的”——
以为去掉了担心、无力、恐惧、烦躁,剩下的就是勇气、力量、平静、信心、热情了······
但正是这样的“努力”改变,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与内耗之中,我们对自己发出了一场内在的战争,而战争的形式,你一定不陌生:
我们想改变自己讨厌的状态,带着紧绷的肌肉尝试让一个改变发生,想把它从我们的生命里面去除掉,却又紧紧地锁上它。
这种试着去解决“问题”的努力,变成问题本身。
我们试图要去改变一个问题的努力,反而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真正的改变,不需要费力去掉“不好的”、“坏的”部分,而是轻柔地把生命里面每一个不同的部分带回到完整里,从完整里进入世界,你就可以把和平带到世界里。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很多尊重;
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也是可以的。
与其改变自己,不如欢迎自己。
我们头脑的“聪明”往往就会非常讨厌内在那个“不聪明”的那个自己,也许是自卑,也许是自我价值感低落,头脑的“聪明”会想尽办法去掉所有“不聪明”的部分。
我们为内在的那个不够好、不够聪明的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和绷紧,变得越来越焦躁,失去耐心,想要放弃,苛责自己,也责怪他人,责怪这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我每一天都有一万次以上的自我怀疑,这不是环境的问题,这是生命的本身,是人性的一部分。而慈悲,是我能够对待自己的唯一方式。
对待内在自我责怪的声音,我们恰恰要像苏菲派诗人鲁米的一首诗所写的那样:
人就像一所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客旅光临
“欢愉”、“沮丧”、“卑鄙”
这些不速之客
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门
欢迎并且礼遇他们!
即使他们是一群讨人厌的家伙
即使他们
横扫过你的客栈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有可能为你除旧布新
带进新的欢乐
不管来者是“恶毒”、“羞惭”还是“怨怼”
你都当站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他们入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是另一个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也许这一刻,光临你内心客栈的是“我不够好”的声音、是“自卑”、是“懊恼”、或是自责······
无论那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友善地对待“他/她”,和“他/她”喝茶,和“他/她”跳舞······把人性的连接重新带回到“他/她”身上,这将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
如果可以用这样的一种回应,跟这些不同的部分有和谐正向的关系,那我们就停止了一场内在战争了。